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與法的對話:水中月 04
2021/02/28 09:00:00瀏覽433|回應0|推薦1

2021.02.28 法揚部落禪藝法聚—慧學法談

 

慧學讀本:

1.《百喻經》原典 (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09_001 )

2.《百喻經圖畫書》(佛光文化出版,2013年3月再版)

3. 姚仁恭的澆心時刻 (79) 海星的啟示

 

 

 

一、<見水底金影喻> (《百喻經》卷3,60經 ) 原文:

 

昔有癡人往大池所,見水底影有真金像,謂呼有金,即入水中撓泥求覓。疲極不得,還出復坐。須臾水清又現金色,復更入裏撓泥更求覓,亦復不得。 

其如是,父覓子,得來見子,而問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子白父言:「水底有真金,我時投水,欲撓泥取,疲極不得。」 

父看水底真金之影,而知此金在於樹上,所以知之,影現水底。其父言曰:「必飛鳥銜金著於樹上。」即隨父語,上樹求得。 

凡夫愚癡人,無智亦如是,於無「我陰(我-五蘊)」中,橫生有「我」想;如彼見金影,勤苦而求覓,徒勞無所得。

 

 

二、洪志明改寫<見水底金影喻>,名:<水中撈月>(《百喻經圖畫書》第2冊)

 

有一個很愛錢的人,在路上撿到了一串銅錢。他很高興,從此都低著頭走路,看路上還有沒有錢可以撿。 

中秋節晚上,他又低著頭走到池塘邊,看見池塘裡金光閃閃。他興奮地大叫。「啊!一塊大金幣。」他鞋子也沒脫,褲管也沒捲,就迫不及待的走到水中,想去撈那一塊大金幣。他在水中有抓有撈,把水攪混了,弄得全身髒兮兮,卻還是撈不到那塊大金幣。他只好失望地回到岸上坐著。一會兒池塘裡的水變清了,他又看見了那塊金幣,他立刻站起來走入水中,去撈金幣,卻還是撈不到那塊大金幣。 

有一個人從池塘邊經過,看到他在池塘裡撈啊撈,便好奇地問:「你在做什麼?」他指著水底,說:「撈金幣呀!」那個人指著天上的月亮說:「傻瓜!那是月亮的影子。」這時他才發現,原來,他撈了一個晚上的金幣,竟然是水中的月亮。

 

 

三、心與法的對話

 

1. 佛典說「凡夫愚癡人,無智亦如是,於無我陰(無自性的五蘊身心)」中,橫生有我(有一個實體恆存且能主宰支配的我)想;如彼見金影,勤苦而求覓,徒勞無所得。」這是指出我們無法認清:生命存在的實相,是眾因緣聚合而無自性(沒有一個實體恆存且能主宰支配的我)的生滅;由於我們無法認清實相,就以著「自我中心、自以為……無知、愚痴、無明而引發種種貪愛或瞋斥的妄行,窮盡一生所得皆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2. 改寫的「水中撈月」故事之「水中月」情節,進而聯想到出自《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或稱大日經)卷1,入真言門住心品》「十緣生句」;是以十種事相作譬喻,指出:宇宙萬有皆是因緣所生而無自性或空、無常。「十緣」指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化城;海市蜃樓)、聲響、水中月、浮泡、旋火輪、虛空華葉(空中花)。人心迷亂而生種種妄見痴行,所以,如能時時依此十喻觀察尋常生活中的各種觸境(諸法)皆因緣所生,也因緣所滅,深刻的了知:一切皆無自性只是短暫性存在,而不妄生執取,只需洞察緣起無自性而珍惜緣生當下……

 

3. 自省:自己的愚痴妄行,容易在什麼情況下顯現?是否有生命貴人如父為您指點迷津,指出人生苦短的真實及究竟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4. 關於人生行旅該探向何處?古今有此「三境界」之說,列於下,供您參酌:

 

1) 唐代,禪宗青原行思大師提出參禪三境界:

 (1)  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2) 參禪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3) 參禪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2) 據北宋柳永傳記而知宋代禪宗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

 (1) 第一境界「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   (出自唐代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

 (2) 第二境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出自《蘇軾文集》卷20之<十八大阿羅漢頌>);

 (3) 第三個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出自南宋《五燈會元》第2卷-唐代崇慧禪師)

 

3) 王國維(1877-1927)在人間詞話》裡用古人詞句,點破人生必經的三種境界: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