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契機契法之教導
2017/11/15 12:52:40瀏覽160|回應0|推薦0

讀到此經時,對身為法將的尊者舍利弗更添敬佩之情。

尊者舍利弗雖為人師卻仍能自知己有所不知不能,而能不恥求教於聖者,

更重要的是尊者真心關心著弟子的道業,因弟子經一段時間的修習仍未見成長……

是故,他帶著弟子一同去跟釋尊請授法教,最後弟子才得以證阿羅漢果。 

掩卷,想著時下諸多所謂契機之教說、教法、教派……

大多數者是先行各種方便法,後始引入佛法堂奧;

然,對於方便中流俗之舉,卻無知甚至是沒有察覺……

今選讀此經,與您共勉:反覆咀嚼此經意涵而有所正行吧!

 

選讀:沐浴場本生譚

出處:CBETA電子佛典,漢譯南傳大藏經,第31 冊,《本生經》第2卷,羚羊品,25經。

 (時,釋尊菩薩=賢臣)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法將舍利弗之弟子,出家前為黃金匠之比丘所作之談話。唯佛具有知他心意之他心知通,其他諸人則不具有。因此法將自身缺他心知通,故亦不知弟子之他心知通,因而只說不淨業處(不淨觀法),然對此弟子並不相應。何以故?彼順次於五百生間,出生黃金匠之家,常久期間,只見黃金,心受薰染,所謂不淨之事,於彼並不適當。因此,彼不起相不淨之觀念,四個月間,時日空過。法將不能授自己弟子阿羅漢果,彼思惟:「彼確只能依佛之力,可為教養!予將攜往如來之前。」於未明時刻,攜彼往如來之前。佛問曰:「舍利弗!何故一人攜比丘前來?」舍利弗:「世尊!予授彼業處,經四個月,彼仍不起相不淨觀念。予思惟,只能依佛力可為教養!是故前來尊前參謁!」佛:「舍利弗!汝授弟子如何之業處?」舍利弗:「不淨業處,世尊!」佛:「舍利弗!汝無知眾生心中之通力,汝且離去,夕時攜汝弟子前來!」 

如是佛與長老暇後,與彼比丘相應之下衣與上衣,帶彼行乞,並與彼美味之嚼食(硬食)噉食(軟食),然後佛由大比丘眾圍繞,再歸精舍。佛於香室(佛房)度過晝間,夕時帶彼比丘遊行,使菴羅果園出現蓮池,(佛以神通力)於其蓮華叢中出現一大蓮華。佛使此比丘目注蓮華而坐,然後佛入香室。比丘不斷注視蓮華,佛使蓮華枯萎,枯萎之中漸見褪色,由邊緣落葉,忽而盡落;然後雄蕊枯落,只餘果皮。比丘見此自思惟:「此蓮華不久前色美,見而心爽,今忽褪色,葉蕊枯落,只餘果皮。如是蓮華衰老,我身能不衰老耶?」於是彼得諸行無常之正觀。佛知彼心己起正觀,坐於香室放大光明,唱次之偈:

       應斷自愛心     手折秋蓮華

       唯進寂定道     善逝示涅槃

佛唱偈竟,彼比丘證得阿羅漢果。比丘自思惟:「我實由一切諸有(生存)解脫矣!」於是,感興而唱次等諸偈:

       渡盡此一生     其心得圓熟

       身心法漏盡     保此最後身

       善守清淨戒     諸根得寂定

       月由羅睺口     脫出被蝕身

       愚癡大黑闇     一切諸心垢

       徧布我身中     排除盡無餘

       恰如日光明     輝映千光線

       如日在虛空     徧照諸空中

彼唱此等諸偈後,再往佛前禮拜,長老舍利弗亦來向佛禮拜,然後攜弟子離去。

此事徧知諸比丘間,諸比丘坐於法堂,讚歎佛之威德,彼等互語曰:「諸位法友!舍利弗無知他人意向之明,故不知己之弟子意向。佛則知此,於一日之間,與無礙辯同時授與阿羅漢果。佛之威德,甚為廣大!」 

佛來著於設座問曰:「汝等比丘!會有何話集於此處?」比丘等答:「並無他話,實為世尊對法將舍利弗之弟子意向能與洞察所作之談話!」佛言:「汝等比丘!此非不可思議之事。我今成佛,知彼意業,然於前生亦知彼意業。」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昔日,於波羅奈都梵與王治國時,爾時菩薩於物質精神雙方之事,為王之指導。時有諸人於王寶馬之沐浴場沐浴其他駑馬,寶馬而使向駑馬之沐浴場進入時,心起嫌厭而不入。馬丁往見王告曰:「大王!寶馬不入沐浴場!」王遣菩薩云:「賢者!寶馬何故不入,請往一觀!」菩薩:「謹遵王命!」彼往河岸檢視寶馬,知無疾病,何故不入浴場?彼於熟思後思得:「此蓋為最初有他馬沐浴,彼因嫌厭而不進入!」於是問馬丁曰:「此沐浴場何人先為馬沐浴?」馬丁:「有他之駑馬先為沐浴!」菩薩察知其意寶馬因自重心故,嫌厭而不欲沐浴,可牽往他之浴場沐浴。菩薩云:「馬丁!汝以酥蜜、砂糖,調和乳糜,時時食之,亦將饜飽!此馬多次於此浴場沐浴亦將嫌厭!汝可牽至其他浴場使浴,且使飲水。」於是為唱次偈:

       御者!他之諸浴場  汝使馬飲水

       如人飽乳糜     亦感身饜苦

諸人聞彼之言,將馬入他浴場,使之沐浴飲水。馬於沐浴飲水期間,菩薩往王之前,王:「如何?馬沐浴飲水耶?」菩薩:「均已為之。」王:「最初何故不入耶?」菩薩:「如是之故。」一切向王申告。王:「如是能知畜生之意,甚是賢者!」王授菩薩以大榮譽,命終隨業報而離此世。菩薩亦隨業報離此世而去。

佛云:「汝等比丘!我知彼之心意非自今始,前生即已知!」此佛述此法話後,連結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寶馬是彼比丘,王是阿難,賢臣即是我。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ietdharma&aid=10904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