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27 10:24:13瀏覽83|回應0|推薦0 | |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日本時正式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初始成員國包括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共13個國家。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啟動儀式 圖/視覺中國
這並不是“印太經濟構架”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裏。2021年10月,拜登在出席第16屆東亞峰會時首次提出了這一構想。7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這項針對中國的新型經濟戰略終於開始露出“廬山真面目”。
據報導,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將在四個支柱上與盟友展開合作:公平和適應性強的貿易、彈性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減少碳排放、稅務和反腐敗。從此次拜登的亞洲之行也能看出:供應鏈、晶片、高科技技術成為新著眼點,通過深化安全和經濟領域的合作拉攏盟友,打造集群優勢。其目的,正如今年2月份白宮發佈的《印太戰略》中顯示的那樣,就是將中國視為首要防範對象和戰略對手,進一步遏制中國發展。
▎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和韓國總統尹錫悅週五在韓國京畿道平澤參觀了三星電子的一家工廠
那麼,在拜登不斷“拉小群”的動作下,“印太經濟框架”將如何影響美國在所謂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外媒如何看待拜登的這一構想?對中國而言,這是另一場大規模“圍堵”,還是經濟開放的潛在機遇?
金融時報:“片面的中國戰略:重視軍事援助而忽略經濟籌碼”
▎ 金融時報:美國片面的對華戰略,被批評者指責將重心過多放在了國防領域,應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經濟計畫
金融時報稱,作為美國新提出的對華戰略,“印太經濟框架”具有片面性:過於重視國防援助,但仍具有一個明顯漏洞——即缺少貿易和經濟議程。文章稱,要想加強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並確保各國在經濟上不會過度依賴中國,一個有吸引力的經濟戰略至關重要。
文章引用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中國問題專家希娜·格雷滕斯(Sheena Greitens)的評論稱:“美國對亞洲的貿易政策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真空,”“亞洲 正在推進區域貿易一體化,並願意將中國納入這一進程中,而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在此列。”另一位來自印太地區(Indo-Pacific)的政府官員表示,該地區國家對拜登參與貿易合作表示讚賞,但美國不提供市場准入是一個突出問題。“這就像一個沒有蛋黃的煎蛋。”
文章中認為,拜登在中國問題上採取了比盟友預期更為鷹派的語氣, “美中關係已陷入了 自1979年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最低水準。”
報導稱,拜登希望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盟友展示統一戰線,向中國發出強有力的威懾信號,然而,儘管拜登努力加深與盟友的關係,但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則指出,中國“並不接球”。他認為,拜登應該繼續為未來的戰略談判制定好規劃,其中,貿易是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現在的風險在於,該地區關注到的是美國帶著槍支彈藥來談判,而中國則在處理麵包和黃油的貿易問題。”
彭博社:合作誠意不足,拜登發揮領導力受質疑
▎ 彭博社:如果美國害怕提供更多貿易機會,它就無法擊敗中國。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的經濟提案反響不如預期,甚至遭到嘲笑是有原因的
彭博社文章指出,儘管“印太經濟框架”表明了美國將在四大合作領域上與盟友深化合作,但是,對於其中的每一項,尚沒有給出具體細節。簽署國仍然不確定他們在每個合作領域範圍內都要談判些什麼,以及他們想參與哪些談判。
文章說,儘管在“印太經濟框架”下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政策非常必要,但要想提供更多的市場准入,對美國來說幾乎不可能。拜登政府擔心在貿易方面的任何動作都可能遭到來自國內左翼和右翼的政治攻擊。
▎5月12日,在美國白宮舉行的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合影 圖/路透社
彭博社強調,對於印太地區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警鐘。美國的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大部分地區的失業率達到了歷史最低點。幾乎四分之三的民主黨人認為,貿易是一個機會,而非威脅。文章質疑道,“美國,一個以拓展重要戰略夥伴為榮的政府,如果它仍害怕增加盟友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那麼怎麼會有國家認為與美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會對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呢?”畢竟,“印太經濟框架”的官方公告是以“確保美國工人、小企業和農場主能夠在印太地區競爭的發展規則”為開頭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位美國領導人不能在國內表現出領導力,那麼指望該國在國外發揮領導力也是徒勞。”
▎經濟學人:拜登為了拉近印太地區與美國的距離,他需要展示所能提供給該地區的的利益與好處。但美國國內不穩定的政治環境可能會為“印太經濟框架”的實施帶來變數
《經濟學人》也發文指出,美國國內的政治問題是潛在的不穩定根源。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也許會對這一框架的施行帶來新變數。亞洲國家不需要提醒拜登或捲土重來的特朗普對抗中國的重要性,但他們(拜登或特朗普)確實需要給出足夠依據讓盟友相信,美國能夠堅持到底。
“尖銳”挑戰?南華早報:“對中國來說不一定是壞事”
南華早報發文稱,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被視為是一種新“冷戰戰略”,旨在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不斷上升的影響力,為中國帶來了“尖銳”挑戰。
然而,文章進一步指出,正如中國與全球化中心高級研究員何偉文(He Weiwen)所言,“印太經濟框架”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世界貿易組織(WTO)和20國集團(G20)的現有政策高度重合,“並沒有(為中國)帶來任何重大威脅和緊迫挑戰。”“如果它不能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區域貿易計畫,那將只是空談。”這位前中國駐紐約和三藩市領事館的經濟和商務參贊同時強調,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旨在建立一個完整的印太地區的供應鏈,但關鍵問題是美國並不在其中,中國才是核心。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舉行雙邊會談 圖/路透社
文章進一步闡述道,既然美國希望用規則來抗衡中國,那麼中國也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其國際化水準,特別是在環境、勞動條件等軟基礎設施方面。“美國對‘印太經濟框架’的推動實際上迫使中國進一步提高其開放水準,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其國際競爭力。在當前環境下,這對中國來說不一定是壞事。”
▎圖/新華社
作為抗衡中國影響力的一項嘗試,“印太經濟框架”離美國的既定目標還相差甚遠。5月22日,在與巴基斯坦外長比拉瓦爾會見後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意味深長地表示:“試圖拿一個什麼框架來孤立中國,最終孤立的將是他們自己。編出一些規則來想排斥中國,必將被時代發展所拋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