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被美侵略二十載,阿富汗焦土一片
2022/05/27 08:44:11瀏覽70|回應0|推薦0
當地時間5月25日,阿富汗巴爾赫省首府馬紮裏沙裏夫發生3起爆炸,造成至少10人死亡,15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佈對此負責。對於在阿“反恐”20年最終卻“倉皇撤軍”的美國來說,這無疑又是一次“打臉”。在阿展開軍事行動20年留下一片焦土後,華盛頓表示阿富汗人“將不得不(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然而,雖然美軍離開了,但美國針對阿富汗的戰爭並未結束。對於這個滿目瘡痍亟待重建的國家,美國在走之前還不忘埋下多個“地雷”。


為生存,有人賣兒賣女賣腎


在阿富汗西部一個居民點的破爛泥屋中,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阿齊茲·古爾正在為救女兒和丈夫“戰鬥”。丈夫在沒有告訴古爾的情況下,決定將10歲的女兒賣給他人做妻子。丈夫說,如果不賣女兒,家裏其他4個孩子還有他們夫妻倆都會餓死。據美聯社報導,在阿富汗,包辦婚姻很平常,但女孩一般到15或16歲才會出嫁。然而隨著阿富汗陷入貧困漩渦,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在絕望之下作出痛苦的決定,將更加年幼的女兒,甚至兒子賣出。


薩米爾向外出售的是自己的腎。去年11月,他在臉書上發信息,希望賣掉自己多年來收集的100本書,價格僅為4000阿富汗尼(約合38美元)。一個月之後,絕望的薩米爾又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資訊:“賣一個腎。”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儘管器官交易在阿富汗已存在了十年或更長時間,然而現在阿富汗出售腎臟等器官的人越來越多。據英國《衛報》今年1月報道,此前在阿富汗,一個腎臟的價格在3500到4000美元之間,現在已下降到不到1500美元。



賣血也是一些阿富汗人換取食品的方法之一。自去年10月以來,阿裏·雷紮已經以5000阿富汗尼的價格出售了超過1500毫升的血液,這些錢足夠他的家人維持大約3個星期的生活。雷紮賣血的頻率已經非常危險,遠高於醫療機構建議的兩次捐贈血液之間至少相隔8周。


除了賣兒賣女賣腎之外,也有阿富汗人將自家的電視機、冰箱等擺在街道上賣,以此換取微薄收入。聯合國網站資訊顯示,阿富汗約有197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相當於該國近一半人口。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今年3月報道,在這場饑荒中,5歲以下兒童受影響最大,阿醫院和診所中充滿了“病嬰和骨瘦如柴的孩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計,超過100萬阿富汗兒童面臨著死於營養不良或饑餓等相關疾病的風險。


美國的制裁是造成阿富汗這場人道主義危機的重要原因。“美軍和英軍去年離開喀布爾機場時,阿富汗戰爭並未結束,它只是採取了一種不同的但仍然致命的形式。” 英國《衛報》發文稱,美國通過制裁對阿富汗發動經濟戰,希望給本已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的阿富汗造成最大程度的經濟損失。


美國對阿富汗實施制裁並強佔阿海外資產,使得其他國家銀行和企業不敢與阿富汗打交道。阿銀行系統沒法正常運行,援助組織難以將資金和其他資源運到阿富汗。美國還取消了對阿海外金融援助,而這幾乎占阿富汗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平均而言,因為美國的制裁,阿富汗食品的價格上漲40%,貧困率達到90%,阿企業解雇了60%的員工。


巴達赫尚、塔哈爾等省的很多教師都感歎無米下鍋。地質隊的剛薩米(化名)曾經為他們家有5位教師感到自豪,但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領到工資了。穆哈米德(化名)校長指著他的越野車說,已經停了半年了,沒錢加油。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不得不放下手術刀,並在白門簾上寫上“我要吃飯”。馬楠(化名)在中國天津讀了五年醫科。這位深受病患信賴的醫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對未來感到茫然。


支持美國制裁的人表示,那些因制裁而挨餓或失業的人可以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然而,正如一位觀察人士所說,西方的做法就是先搞垮阿富汗經濟,然後提供幾艘“有漏洞的救生艇”來救倖存者,這是行不通的。美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韋斯布羅特分析說,美國對阿富汗的制裁,將在未來一年中奪走更多平民生命,可能超過20年戰爭造成的死亡人數。有數據顯示,24萬多人死於阿富汗戰爭。


“道道傷口”在訴說苦難經歷


“直到找到、制止和擊敗全球每一個恐怖組織,我們的反恐戰爭才會結束。”2001年,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在發動阿富汗戰爭時這樣說。20年後,當美軍急切希望從喀布爾機場迅速離開阿富汗時,他們遭到“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發動的致命襲擊。在反恐問題上,美國似乎回到原點。


其實“回到原點”是比較委婉的說法。美國在阿富汗反恐反了20年,而阿境內的恐怖組織數量從個位數增加到20多個。“除了擊斃幾個恐怖組織頭目、削弱個別極端組織外,這場戰爭幾乎毫無成果可言。”德國前外長菲舍爾曾這樣評價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


花了數萬億美元,死傷數十萬人,反恐卻收效寥寥,最後倉皇撤軍還遭到各國嘲笑,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圖啥?小布希宣稱,美國要把阿富汗改造成“自由民主國家”。不過對此,阿富汗人馬蘇德(化名)卻不認可。“那麼好心為了阿富汗?相距上萬英里誰認識誰?想想都荒誕。”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人之所以“賴在”阿富汗不走,是因為阿國內有礦產,英國人、美國人都在坎大哈等地開礦。


出身於楠格哈爾省大家族的阿飛(化名)認同馬蘇德的觀點。因為工作關係,阿飛此前常和美軍一起乘直升機巡視各省。他表示,美國在掠奪阿富汗的國家資源,他們不讓阿富汗人進入霍斯特省的一些礦區,采完礦直接運走。


阿裏(化名)是商人,賣家鄉的青金石和鄰省的藏紅花,最近又往中國賣阿富汗野山杏。他認為,“9·11”事件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目的就是找個藉口打阿富汗。阿裏還認為,IS就是美國“豢養”的,否則這個組織不可能生存。阿飛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美軍還向阿富汗一些省份輸送武器,“誰知道是給IS還是給其他組織的?”馬蘇德認為,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可能和阿地理位置重要有關,美國在阿駐軍可能意在遏制俄羅斯、中國和伊朗。


美國發動戰爭的目標基本沒有實現,卻給阿富汗留下道道傷口,包括民眾流離失所、貧困率居高不下、經濟凋敝、毒品氾濫等。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持續20年的軍事行動中,阿富汗有3萬多名平民被美軍殺死或因美軍帶來的戰亂而死,另有6萬多名平民受傷,約1100萬人淪為難民。


戰亂給阿富汗經濟發展帶來極大阻礙,導致民眾收入微薄、生活困苦。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1年,阿富汗國家貧困人口比率為38.3%,2016年這一數字增加到54.5%。阿國內專家估計,阿富汗約72%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高達38%,350萬兒童失學。


因為美國的制裁,阿富汗人種植莊稼收益較低,而貧困的人們將目光轉向罌粟。由於美國的漠視,阿富汗罌粟種植範圍不斷增大。2020年,阿全國22個省份近22.4萬公頃土地都種著罌粟。BBC稱,聯合國數據顯示,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其鴉片產量占世界供應量的80%以上。


20年戰爭,美國給阿富汗留下一片焦土後拍拍屁股走了。拜登去年在撤軍前表示,阿富汗人“將不得不(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然而作為阿富汗問題的始作俑者,美國難道對阿重建沒有責任?


重建之路被埋“地雷”


在離喀布爾機場不遠的烈士陵園和周邊山坡的墳地中,躺著成千上萬死於美國所發動戰爭的阿富汗人。逝者已矣,而生者則要繼續負重前行,收拾“舊山河”。他們的任務十分艱巨,不僅要面對美國留下的滿目瘡痍,還要將華盛頓埋下的“地雷”一一排除。


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導,美軍從阿富汗撤離時,不僅運走了其軍用飛機、大量重型武器等,還損毀了停在喀布爾機場的民用飛機,甚至連機場候機大廳的大屏電視機也沒放過。


為報復塔利班在軍事上給美國的羞辱,華盛頓對阿富汗實施“焦土政策”,不僅對阿富汗進行制裁,還凍結阿海外資產。這將給阿富汗重建設置巨大障礙。


首先在社會穩定層面,制裁在阿國內造成大規模失業和普遍貧困,而這是滋生恐怖主義的“完美條件”。土耳其媒體去年12月稱,極端組織每月向阿邊遠地區民眾提供3萬到5萬阿富汗尼(約合270到450美元),吸引吃不起飯的老百姓入夥。其次在經濟層面,因為美國的制裁,其他國家企業不敢和阿富汗做生意,這將進一步影響阿富汗吸引外資的能力。最後,因為美國的制裁,很多阿富汗企業因發不出工資而倒閉,而這也影響了重建工作。


曾有阿政府高官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給阿富汗社會穩定留下諸多隱患,其中就包括武器流散。阿一位安全部官員估算,不少於100萬件各類武器流落民間,這也是阿富汗目前綁架案件頻發的一大原因。


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在阿富汗的所作所為,造成了阿民眾在意識形態、價值觀等方面的撕裂,以至於誰來接手這個國家,都會面臨很大困難。此外,美國雖然宣稱要在阿富汗問題上加強與地區國家的合作,但一直對中俄等國持排斥態度,“作為建設者,美國在阿富汗已經失敗,而它可能更擅長作為一個破壞者”。


如何在撤軍之後繼續發揮破壞作用?“超視距反恐能力”可能是手段之一。據美媒近日報導,從阿富汗撤軍前,美國就提出要強化上述能力,以保持對阿國內事務的干預和介入。這也就是說,即使美國在阿富汗不再有駐軍,華盛頓依舊能以“反恐”為藉口對阿富汗進行軍事打擊,而這無疑將給阿富汗的社會治安和經濟重建帶來混亂。


在21世紀的前20年裏,美國先後入侵過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對“國破家亡”這句話體會最深的,就是生活在這些國家的普通人。外人很難感同身受,為了還原真相,我們邀請在伊拉克生活多年的商人和學者講述這個國家所面臨的深重災難,請駐敘利亞記者對戰後重建工作進行調查,請在阿富汗的華人告訴大家,普通阿富汗人正在經歷著什麼。事實證明,美國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令相關國家的人民苦難深重。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8&aid=17456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