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2 22:54:10瀏覽97|回應0|推薦1 | |
美國晶片戰打擊了盟友,很可能也實現不了對華長期戰略目標 美國擴大對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超算及其相關材料設備的控制。市場做出相應反應,積體電路和晶圓製造設備的股票縮水數十億美元。令人震驚的是,美政府居然試圖奪取自由市場的控制權。根據相關規則,由於全球對美國專利和人才的依賴,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的這種控制適用於域外。這種特權引起美國盟友不安,連日方貿易官員也對“日本的主權怎麼會被如此無視”感到困惑。 同時,市場干預是有代價的。美國產業的損失數以億計。日韓、歐洲及臺灣地區的企業也必須重組以保持穩定。甚至當工業與安全局發放出口許可證時,程式上的不透明也會激起對偏袒或美國保護主義的不滿。在歐盟看來,對光刻機的過度關注只是歷屆美國政府利用中國作為藉口來消除歐洲領先地位的另一個例子。類似懷疑也出現在美國試圖加入5G競賽的過程中。而通過各種“晶片法案”提供的公共資金很難推動創新。 中國不願回應美國的出口管制。北京本可以通過限制獲得關鍵原材料,或對在其管轄範圍內經營的美國公司進行報復。從中期來看,出口控制並非不可克服。過去,資源比中國少得多的國家都能規避更嚴格的禁運等。而且,中國的首個7納米晶片是由中芯國際制造的,該公司自2020年12月以來就遭美制裁。北京是治國方略的終極高手,可以等待時機。而時間,一如既往地在中國這邊。(作者羅賓·貝克等,陳俊安譯)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0日文章,原題:日本科技高管警告說北京將安然度過美國的晶片制裁 日本的科技高管說,美國最新的晶片出口管制不太可能扼制中國在人工智慧和超級電腦方面的進步,這引發人們質疑制裁的長期效果。他們發出警告之際,正值華盛頓試圖說服荷蘭和日本這兩個全球晶片製造行業的大玩家達成三方協議,進一步限制中國獲得晶片製造工具。 索尼技術負責人北野宏明預計,美國主導的制裁將“暫時影響”中國採購半導體的能力,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影響力完全有可能繼續增長,“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是他們擁有非常大的數據集,不確定 (美國的限制) 會產生什麼樣的長期影響。” 日本電氣公司CEO森田隆之也對華盛頓措施的長期有效性表示懷疑,這些措施旨在減緩中國開發晶片的能力,並阻止中方獲得先進半導體,“雖然中美晶片技術之爭可能會拖慢中國技術進步,但總體趨勢不會改變。不能忽視中國在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從長遠看,這是一股力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