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3/03/18 11:53:37瀏覽7276|回應3|推薦85 | |
35年前背包客自助歐遊的老友相聚,五天四夜,用腳愛台灣,思想從淡水到基隆,漫步北海岸,我們選擇淡水、金山二個住宿點,轉乘巴士,逐段步旅。 老友14人,50歲、60歲、70歲,還有80多歲的,北海岸全程約60公里,而且五天四夜,也僅能意思~意思~
老友分居屏東、台南、台中、苗栗、桃園及台北,更有遠從維也納回來的,我們約在淡水見面,除了交通方便,山水地景範圍寬闊,適宜等待和休憩。 更重要的是,有一位老友在此經營一家小吃舖,無法抽身赴約,沒什麼好說:那我們就去探望她! 老友相聚,如大旱之望雲霓,一見面,雀躍得又叫、又跳,抱抱彼此拍背,互道平安,原是7~80的,華麗轉身秒變17~8,青春洋溢,小店頓時充滿快樂和幸福。
畫家陳澄波畫作「淡水夕照」,述說著「戌台夕照」曾是台灣八景之一,吸引無數觀光客的鏡頭。 因地理位置之故,這兒也是清法戰爭「淡水之役」的場景。 豎著九面國旗,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 1886年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的「滬尾砲台」,門額上仍保留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四個大字,如今是國家第二級古蹟。 「滬尾偕醫館」、「理學堂大書院」,終身獻給台灣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淡水,不僅有漁人碼頭、老街,還有許多的故事場景。
「一滴水紀念館」,意旨崇尚珍惜萬物資源,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當物盡其用的禪宗思想。 移築自日本福井縣大飯町,一棟建於西元1915年間的日本古民家木造建築Tamsui Itteki Memorial House。 這棟由日本文豪水上勉之父水上覺治親手建造的古民家建築,六百多根樑柱沒有使用一根釘子,榫頭銜接方式超過20餘種,展現出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 屋中大黑柱,柱頂的「棟札」更是古民家的身分證明,它以紅布包裹的木牌記載著興建的年份與建築的「棟樑」(即師傅)姓名,而紅布外並纏繞著一雙上樑時剪斷夾腳草鞋,它意味著落地生根不再遷移之意,實著有趣又引人遐想。
台灣與日本民間有著一種難以梳理得明白的情結,記得2014年遊旅日本,知道你來自台灣,老一輩的日人便立即表示極度的親善和好客。 有一次在大阪排隊等巴士,後面穿著傳統和服,一頭灰白髮髻的歐巴桑,知道我倆來自台灣,立即一臉喜悅的說 :『Taiwan is Number One! Japan is Second~』(還用手指頭強調),『I like Taiwan!』。 日人有禮貌、情感內斂,通常讓人覺得有距離感,如此赤裸裸表達的,還真被嚇到,害得心地純善的我手足無措,趕緊轉身鞠躬作揖,滿頭大汗。
第一段步旅:新北市石門區的老梅綠石槽、富貴角燈塔、富基漁港。循著海岸線步道,約5~6公里,公車站在老梅街上,稍走幾分鐘穿過社區就到海邊。 「老梅綠石槽」,是由於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海岸邊的火山礁岩,在波浪長期的沖刷下,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留下較堅硬的部份而形成溝槽。 這種特殊的「石槽」地形景觀,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開始滋生「石蓴」、「裂片石蓴」和「扁石髮」等綠色的海藻,等東北季風漸歇,到四月份清明節前後,石槽就會長滿一大片壯觀令人驚嘆綠色海藻的海岸景觀。 我們到達時節尚早,初長的石蓴經不起太陽曝曬,大多白化,只有靠海接觸端,浪花不停歇的滋潤才較鮮綠,也因此尚未出現蜂擁的觀光人潮,相對販賣攤販也少,其實往後幾日的海岸邊,也發現或多或少,長滿綠色海藻的石槽或石塊。
「富貴角燈塔」,是台灣四極點之一,是台灣本島最北的燈塔。 塔身為八角形,燈塔一般都是白色,在這裡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秋、冬季節常出現濃霧,塗成黑白相間可愛的顏色,主要就是方便船隻辨識燈塔。 但如此仍然不夠,因而特別加裝了強力的霧笛,遇到濃霧的氣候,不管白天或晚上,打開霧笛每隔一分鐘響笛一次,每次長達五秒鐘。 但最有名的是燈塔懸日。
「富基漁港」原本只是一處北海岸小漁港,後來因為盛產蟹類海鮮,才逐漸打開知名度,再加上距離台北的車程不遠,於是變成一個熱鬧的漁獲集散地,有一座屋頂50頂鋼構〝墨西哥帽〞造型的「富基漁港魚產品銷售中心」,一邊為海鮮市場,另一邊為餐廳。 我們走到這兒,當然是拜廟,『拜五臟廟!』老友如是說。 這兒有一家隱藏版的平價美食海鮮餐廳。
金山,有一傳說早年日本人投降時,有很多黃金無法帶走,就在山上找地方埋藏起來,希望他日有機會再來挖掘,所以在獅頭山開放後,山上的碉堡也曾經引起一陣尋寶熱。 水尾港穿過一海蝕洞可到一處當地人稱為「神祕海岸」的海灘,由於長年管制的關係,地形地貌幾乎未曾遭到破壞,還保留著相當原始的海蝕岬角面貌,平時人跡罕至,有著北海岸難得一見的靜謐氣氛。
如果手腳夠矯捷,可以從獅頭山中正亭下方的步道切下海岸線,走一段怪石嶙峋的海岸,連接水尾港。 當日天空陰霾,山雨欲來,雖有友人躍躍欲試,終因飄雨,就待來日吧!
金山是金包里古道的起點,我們離開獅頭山後便轉入磺港,穿梭巷弄間,於一處轉角遇一騎機車在地中年男子,聽聞我們尋找古道,似乎欲言又止,大伙七嘴八舌鼓噪他說故事。 男子把機車停好,娓娓道來,那是4~50年前,老人家半夜從海邊挑起漁獲,便馬不停蹄的往陽明山上而去,半走半跑..............。 最後更邀約大伙去他家屋,請大家嚐嚐自種的燈籠果。 燈籠果原產秘魯和智利,又稱秘魯苦蘵,是茄科酸漿屬,果子是一個套著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成熟的果實是亮黃色,味道酸甜,可生食,也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 情感是一種很奇妙味道,一種幽微的流動,稍縱即逝。
金山溫泉泉質相當多樣,在老街一帶,大多是從大屯山系延續下來的青磺泉、白磺泉。 老街附近中山溫泉公園裡便有一金包里公共浴室,泉質含鐵氯化物泉,每日定時清洗,水質、水池都很乾淨。 住宿期間,我便穿著拖鞋,帶一條毛巾,早晚一泡,享受這天然資源,晚上泡湯的大多中年男子,高談闊論;早上泡湯的大多白髮花甲,還有拄著拐杖踽踽而行老人,靜聲默語,問候也多抬手一揮,或嘴角微揚,算是回應了,幾乎都是相識的在地居民,甚少如我外來的人,有趣。
第二段步旅:龜吼、野柳地質公園。含地質公園裡1.7公里,全程約不到5公里。公車在翡翠灣下車,循海岸線漫步。 這一帶的海岸線由1,000萬年至2,500萬年前生成之厚層砂岩所構成,顏色多呈黃灰色,天然的地質景觀常令旅人佇足,欣賞此一上帝的傑作。
龜吼原本是新北萬里區一個純樸寧靜的小漁村,居民多以捕魚為業,漁人們將魚貨直接在漁港旁卸貨拍賣,也讓龜吼漁港逐漸成為一個魚市集。 每年9-11月秋季時分,鄰近龜吼漁港的漁夫市集就會聚集想搶購美味萬里蟹的人潮,而現今的龜吼漁港也因萬里蟹聲名大噪,成為北海岸最熱鬧的漁港之一。 看見閒置路旁地面成堆的圓型捕蟹籠,羅老師好奇的研究蟹籠構造。 經過港區,大聲問候船上工作的外籍移工,他們也興奮的回應並揮手致意,船下的我們便與船上移工們一起入鏡合照。
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區為大屯山山脈延伸至東海之岬角,地景因造山運動、風化及海蝕等作用而呈現多樣化奇特形態,為臺灣北海岸知名的國際旅遊景點之一。 台灣近期已開放觀光,當天園區內出現許多韓國、泰國的觀光團,及一些菲律賓等外籍移工,他們都在排隊與公園地標「女王頭」合照,我們只是來回味,便站在遠處看看,「女王頭」合照讓給外國觀光客吧。
最後一日,來到基隆,我們先把行李放入火車站的寄物櫃,坐301公車到太白莊,看白米甕砲台。 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口西岸高地上,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砲臺可能早在300多年前的西班牙及後來的荷蘭佔據時代就已設置,因此有「荷蘭城砲臺」之稱,清法戰爭時,法軍曾佔領過,今日之形貌為日治時代基隆要塞司令部因應日俄戰爭整備求,設計興建的海防型砲台,裝備有四門射程約8,800公尺的8吋加農砲,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禦線。 左側有三根巨大的煙囪,是協合火力發電廠,這幾日能見度比較好的時候,幾乎都能遠遠看見它的存在。
朱銘雕塑紳士系列作品,在城市博覽會後重返基隆市國門廣場,佇立在基隆港前,在金山未能拜訪朱銘雕塑美術館,只好在基隆港合照。 突然冒出一群觀光客亂入合照,原來是來自地中海剛下郵輪的觀光客,難怪街頭出現「走動式觀光旅遊服務」人員。
日月星辰雖是老天之意,但大疫過後,恍如重生,老友相聚,如春日暖陽,晨露綴滿的花,開朗、溫暖、善良又溫柔,令人格外珍貴且珍惜,我如是想著。 台灣春、秋二季,只要老天賞臉,不冷不熱,適宜行旅的季節,當暖陽灑落,當海浪輕拍,當地球持續轉動,碧海晴天,海桐滿樹白花正清香,貼著土地的脈動,感受濃郁人情味的溫暖,80向前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