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30 14:59:58瀏覽1967|回應9|推薦15 | |
〈跟隨走過一回〉 第一次知道陳清山老先生,是2002年返鄉參加大獵祭的事。當時經由母親的介紹,知道他是日本人離開台灣以後,跟著國軍到中國大陸作戰,然後幸運生還回台的老兵;當年同行的有二十人,我的親舅舅林丁前也在其中,但在魯南第一場仗就陣亡犧牲了。 母親記憶中,他們當時走了之後還來了一群穿黃卡其制服的軍人,在部落聚會所「巴拉冠」廣場出操恫嚇,有些士兵甚至持槍到各家搜東西。母親以電視劇演出的共產黨形象印象,一直以來便認為他們是被「這些」共產黨抓了去打仗的。正因為從未清楚地了解那個時代背景,所以許多年來母親就這麼認為,我曾經懷疑,卻一直沒進一步證實。直到陳清山老先生出現,才了解四0年代「台籍老兵」除了被日本人拉去南洋作戰的台灣人,確實還有一批一九四五年被國軍以「工作」名義騙去打國共內戰的一批台灣兵。 陳老先生給了我一份近一萬字的自傳手稿,在二00二年十二月底大獵祭的獵寮裡,幾杯黃湯,我仗著自己三軍大學指參學院的學歷與多年軍旅的參謀經驗,我豪氣的誇大口說:給我兩三年,準給他的一個精采又逼真的戰場回憶錄。但隨著閱讀的資料越來越多,蒐集的相關細節越來越清晰,加上反覆拜訪陳先生與咀嚼手稿,我才知道,口氣,我是大了,能力,我是根本不足。最嚴重的是,我竟天真的認為戰場是這些台籍老兵一生的全部,忽略了這些多數的長輩,在一九四七年元月踏上中國大陸,四月便在魯南地區陣亡的事實;而最久的戰場經驗也只是延伸到一九五一年的朝鮮戰爭;忽略了他們滿懷希望離鄉,卻證實這是一場必須賣命的騙局的不甘心與近乎絕望的心情;忽略了當時整個台灣社會的氛圍,以及埋藏在背後的無數情緒與故事;忽略了他們滯留大陸四十幾年人生最菁華的歲月,是如何在整個中國激烈動盪的社會運動中,壓抑著自己,讓鄉愁啃食心理的煎熬;忽略了陳老先生自己想要表達的「人生走過一回」的態度。 於是,我寫寫停停,解構又重組,寫了一段、插了一段,又塗抹了一節,終至停筆。直到二00七年底,寫完長篇小說《斯卡羅人》,二00八年寫完長篇小說《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後,在「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生活補助的贊助下,又重起章節專心完成。我迫不亟待地,呈給陳老先生看,幾週後他告訴我,說我彷彿是跟隨著他走過這一回,我說了很多他想說卻怎麼也表達不出的話,而他可是一路哭哭笑笑的看完。 我無法精準的理解,陳老先生「哭哭笑笑」的確實意涵,但透過小說形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揣摩陳老先生的心境,企圖以他一個人的經驗,沒有懷恨地、不預設立場的說明整個台籍老兵的境況;並呈現四0年代動盪台灣的人民,渴望從廢墟重新站立的決心與期盼;進一步具象台灣原住民族不可避免底陷入時代的紛亂,在異鄉亂世中如何自處的調適與掙扎。希冀這些痛苦經驗永遠不會在後代子孫身上重蹈。 我如實的表達了嗎?也許是,也許真的是這樣了,不過,吹牛吹了七年,我總算是拉拉雜雜寫完了二十三萬七千字,是吧?該說的都說的,剩下那些我掩掩隱隱想表達的,就請讀者慢慢琢磨。哪天,耳邊,親口告訴我關於你走過我的文章的心情吧! 最後,感謝讓我免於找經費填補家計的「財團法人國家文藝基金會」;感謝陳清山老先生寫作期間的鼓勵、督促與指導;也謝謝我的妻子惠,無怨誨的支持與鼓舞。本書獻給當年一心為改善生活而離開大巴六九部落的長輩們,以及成百上千的、曾經被遺忘或者現在仍然不被記憶起的「台籍老兵」。 誠願,戰爭不再,即使偶發,也能迅速走過,沒有積怨、宿恨。 2010,岡山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