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哲學的與佛學的『心、物、本體』的異同
2009/02/21 00:51:15瀏覽596|回應0|推薦1

  哲學家括此宇宙萬象,謂不出『精神』(心)與『物質』(物)二者。但不知此『精神』『物質』二者之本體為何。
  唯物論者:認物質為體,精神為用。物為心之所依託,心為物之所反映。「唯心論」者:認精神為體,物質為用。心為物之所依託,物為心之所現起。
  哲學之士所謂『心』:是指『心理作用』『精神活動』而言。雖尚有所謂『理性』等說,要之亦不過是在心理之境態,或意慮之淨化上模索而已。這種境地,佛學上仍然稱之為『妄心』的。『妄心』是起伏相續,念念生滅的。是片斷的,局限的。
  笛克兒Ren'e Descartes(1596─1650)說:『我思故我在』。試想不起緣慮之際,還有我無我?勃羅得高(布洛達哥拉斯)說:『人為萬物之尺度』。請問以吾人有限之生命,與有限之眼光,去測度宇宙間重重無盡的事物;窮其力之極限,又能了知幾許?這樣狹小的精神『心』,還能作得宇宙萬象的本體嗎?故知唯心論者,猶未能到達『本體界』之邊沿。
  至於物質:它在『生成變壞』的必然法則下,新陳代謝,剎那遷流。在人,則曰『生老病死』。在物,則曰『生住異滅』。在世界,則曰『成住壞空』。在時序,則曰『春夏秋冬』………。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物質乃吾人執著中之最堅固者;近時英國的懷黑得教授(數理學家哲學家)他把『極微』的物質,更精密的分析化驗。分到不可分處,已經不見了物質的存在。可見『物質』云者,更非不變不易的終極體了。
  再有所謂『心物合一論』者,這派學說雖不偏執於一端,融合心物兩者而為進步之立論;但將如何去認證,並說明其『心物合一』以上的統一體?此殆仍為哲學者們所極感困惑之問題!同時哲學界縱能作到所謂『萬法(萬事萬物)歸一(心物合一的一)』,然而這個『一』究竟是個甚麼呢?而且又將『一歸何處』呢?
  更如中外的心理學家(心理學也可以說是哲學的一部份),其治心理學之途徑至今猶似在佛學上的『第六意識』猜摸測度。至於那『七、八、九、十』諸藏,他們如不歸趨於佛學的話,勢將永遠無法夢見的。
  綜上所述:則吾人已可認知哲學上之所謂『心』,只是吾人之不正確的覺察,不究竟的了知能力而已。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上,它仍屬是『有限』性的。
  佛學對於哲學上之所謂『心、物──本體』,認為二者皆屬現象,皆非普遍的終極的大本。所謂『精神(心)』『物質(物)』云者,不過現象界之一切賜物之綜合的『名謂』而已。
  佛學上的終極的『本體』,是超乎哲學的所謂『心、物』而存在的。這個本體,乃是『妙明真常的大知覺性』。佛學勉強而明之為『真心』、『一真法界』、『如來藏妙真如性』、『佛性』……等。它是普亘於無限的時間,充塞乎無窮的空間的。是所謂:『豎窮三際,橫徧十方,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的。是所謂:『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去來,無終始。非自然,非因緣,法爾如是』的。它是心物之根源,萬有之本命。它的『隨緣』力用,便是宇宙萬象。它的『不變』自性,便是一切是物理念之本體。──哲學上所說的『物』,乃此本體之粗顯現象。哲學上所意識的『心』,不過此本體的微細現象。二者皆依此一空靈本體而立,皆屬本體之力用而已。
  今日之哲學者,不知此義;或執物質以立『實在論』。或執精神以立『觀念論』。或執心物對立間的感覺領知,而倡『認識論』。以人類『與生俱來』的情識妄見,更混以後天的理障物蔽,殆將永遠在『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中,摸索徬徨乎?──吾不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嘆!
  總之:這一個話題,是不太簡單的。我們也頗難以簡短的文字,把它『合盤托出』。惟有禪宗的大德們,能夠把它『一語道破』;但是那還得是『上根利智』的人,才有領會的可能。至於中人以下,則未免『難矣』了。

發布日期:2009年02月21日上午12.47a.m
資料來源:原載民國47年09月01日覺世旬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t1&aid=266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