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剖腹產率偏高與病人安全
2010/08/12 09:31:31瀏覽1761|回應0|推薦2


根據「醫改雙月刊」第39期的火線話題,台灣剖腹產率(簡稱C/S Rate)有「三高」,因此品質恐亮紅燈!從病人安全的立場,格主希望大家一齊來探討這樣聳動的標題,所謂「三高」指的是:1、高於國際標準 2、診所高於醫院 3、在某些特定縣市偏高。
該文論述,先進國家都低於30%(),且WHO曾建議,C/S Rate能在15%以下;這是理想,但格主非常懷疑先進國家的現況都低於30%,且有多數國家可以將此數據控制在15%。

事實以美國為例,自1996年以來就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背景原因很多,至少在2007年時已經高達32%,與台灣幾乎一樣,致於這是否可以視為是亂象,也是見仁見智。

美國在產科領域,有人質疑它並不是先進國!!

各位認為呢?且看這個意外的數據....。

有名的醫學雜誌Lancet曾報導,美國孕婦死亡率在1990年是每10萬人有12個,但來到2008年時,卻「倒退嚕」反而高達17人,這也震驚了參與該調查的其他180個國家。

其實近年很多開發中國家,都有大幅的進步並以英國及日本為楷模。

紐約時報(N.Y.Times),今年3月24日曾評論上述,C/S Rate32%是偏高,但同時提供了一些數字供讀者比較。

如最高的紐澤西州New Jersey(38.3%)及佛羅里達Florida(37.2%),最低的猶他Utah(22.2%)及阿拉斯加Alaska(22.6%),墨西哥及韓國(40%),波多黎哥Puerto Rico及中國大陸都接近50%(...世界之冠?)。

因此格主認為,台灣應該還好啦!沒那麽糟糕吧!

在全球排行也不能算是名列前茅,請相關者無需誇大誤導,英美、加拿大、瑞士、日本也都增加中......,但不能視為「流行」。

以上C/S增加最多的年齡層,是25歲以下的孕婦。

一般而言,一旦曾剖腹生產的"經產"孕婦,大約有五至九成的機率,會再次接受C/S。

但真正增加的原因並不單純,沒有單一原因可做解釋,包括:

1、「應病人要求」可能是很常見的原因!有些產婦及家屬會指定日期,並看好吉時。

格主在旅居巴西時得知,有錢的年輕媽媽為了保持"產道"的青春,寧可挨一刀,且為了穿"超"Bikini(當地叫Tanga),還要求劃刀時橫切下腹,並請醫師把傷口縫得漂漂亮亮(俗稱綉花),以便玩水穿泳裝時能自覺很得意又美麗!

巴西現已達50%,毫不意外!有的產婦只是怕痛,也有因Social Induction也算是Indication(?),即先生要出差或去當兵,而希望能在出發前看到娃娃一面,或從外地來探親打氣的婆婆媽媽,希望回家前一定能抱到孫子等個人因素....。

2、因上述原因而「提早催生」的結果,就是導致C/S Rate增加,當然也有省略催生這個步驟的情形。

3.醫師「怕醫糾」也是事實!美國產科醫師有29%(n=5644的調查),坦承他們選擇C/S的原因,是不想面對接生時發生的意外而挨告。

4、不孕症的治療往往導致產婦懷「多胎」,也因此不得不變成,以剖腹產收場。

5、可能問題多多的「高年產婦增加」。

C/S比自然產的確有更高的風險(如感染及出血等),且接受C/S的產婦,較一般產婦有高出12倍的子宮切除機率,但有時反而是先有特殊狀況(如胎位異常或分娩中途嬰兒無法順利產出或疑難雜症),或對母體是高風險才決定緊急選擇C/S比較安全!

健保局如是為了節省醫療花費,而要加强審核並糾出「不符合適應症且非知情同意的案例」來懲處或開刀,恐怕不是那麽容易被醫界普遍接受。

雖然大家都知道,好的醫療品質就是要杜絕浪費,而且要落實知情同意,所謂上有對策,下也必有對策(學問很大),而將婦女心聲納入,並重用助產士的策略,是否能有效降底C/S Rate還有得觀察!

因此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的思維原則,在這個議題上也就很難界定了!

這也是要考驗醫病溝通的時候,醫療倫理與病人的權利都是重點!!所以很難預測會有什麽結果。

日本現有7700家醫院,能提供產科(接生)服務的僅佔17%,產科比3年前減少50%,且產科醫師越來越少。

外國人以為,日本的C/S Rate很低,低到國人以為只有台灣的一半或以下。

答案是錯!!20多%(20-23%)才是日本的現況。

以東京很有品質口埤的聖路加(St. Luke)國際醫院為例,在近5年都是26-28%。

他們的產婦選擇小醫院生產的人並不多,所以C/S Rate和台灣的「2高」,即診所高於醫院的現象一致,也是理所當然,意義不大。

而特定縣市或地區,也同樣會出現差異,從公衛的角度雖值得探討原因,但很難做比較並具體建議對策。

總而言之,台灣的剖腹產率雖然偏高(但全世界的趨勢都在增加),台灣也非高得太離譜(絕非格主在媒體上看到的世界上已排入前幾名啦...)。

針對個案或違規情節重大者,格主也贊成應該糾正輔導,但台灣的目標值到底是多少?我們要求各界重視這個問題,也要提出合理的數字及全球醫界的共識,而不是盲目地期待著WHO所訂15%的日子會來臨!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430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