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9 10:21:31瀏覽3883|回應0|推薦0 | |
在健保荷包縮水的情況,很多醫療院所自稱"不得不" 要把限單次使用或拋棄式的醫材(各種devices) 送去消毒並重複使用;這在開發中國家而言, 並不足為奇,甚至被認為是一般常識,理所當然。 但也讓我連想到三十年前在日本神户大學附設醫院工作時, 來自大陸做短期進修的一位心臟外科醫師,收集了很多 我們在病人身上用過的導管(如Swan-Ganz),經過沖洗及 簡單浸泡及晾乾後,用包裹一批又一批的寄回國, 但聽說不是為了做動物實驗....。 所以從法令、倫理、保險與現實的觀點, 我們都應該以病安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現象。 WHO近年主導的9大病人安全解決方案(solutions) 如同全國性的病安8大目標,其中有一項是針對 注射裝置的單次使用,要跨出一步, 這包括注射針筒(通稱空針)及針頭。 然而今年10月底,在先進國家也有令人意外的醜聞, 即加拿大的Alberta省有家叫High Prairie的醫院, 竟然長期為接受內視鏡檢查及牙科治療的病人 施打鎮靜針劑時,重複使用注射空針而使 多達2700名病人可能遭受感染愛滋(HIV)、B型及 C型肝炎的風險。 這個離譜的醫療行為據說從18年前就開始了, 但最主要的可能集中在2004年3月至被發現 有此違規行為的2008年10月間。 這個驚人的消息傳出後,衛生單位正趕緊追蹤 這些受害的病人建議接受抽血檢查, 而肝炎盛行率頗高的台灣,更應該提高警覺, 引以為誡! 我們每當聽到別人出問題或擺烏龍時, 一定要問這有可能發生在自己或親友接受治療 或服務的醫院嗎? 不是只有重複使用空針的問題,單價貴、成本高的 醫衛材種類相當多種,有時是因健保不給付或 只可能給付一人一次或許是因手氣不好用了很多套(kit), 或許無意中弄髒,掉落地上或術者中途改變計劃 但卻已開封,在諸多原因下醫院為了考量成本, 常會重消使用。 此時如有消毒沒做好而發生感染的不幸事件, 責任歸屬自然清楚,無法怪廠商或找別人算帳, 但互推責任必然發生。 很多醫材都屬於消耗品,在開封時很清楚地可看到 製造商在產品說明書上,明寫著 for single use only 意即限單次使用;但很多醫院卻都捨不得丟, 結果重消後又繼續使用是事實。 日本醫界調查結果(n=500)顯示重消使用的 在2003年佔94.6%,但2006年已下降至92%。 將重消使用的SOP明文化者則從9.2%上升至15%, 顯然還不夠重視這問題;但因重複使用的定義 在上述調查中包括真正的Single-Use Devices, 確實曾用在病人身上後才重消使用及OBU (不是逃稅洗錢用的境外公司!是Open-But -Unused 的縮寫)即是已拆封但因某情形而重消包裝 (reprocessing),所以很難做出結論。 原則上只要病人安全就好,然而基於醫療法, 產品責任法,健康保險法甚至牽連藥事法或與 手術/麻醉相關的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我們都不能小看責任問題,美國及日本目前都 朝向法制化在努力當中,在這之前,他們對內就是 先設定誰是負責重消使用的主管,明訂處理過程的 SOP及設定re-use次數的上限,而構造上不易清洗 且認為絕不適合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材, 則嚴格取締重消,不能佔病人及健保給付的便宜! 以上的制度建立及風險管理都是病安工作者應該關注的事。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