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崔介忱無病無痛養生法(請點選)
前言:
龜息功,是屬於所謂仿生氣功之一的吐納氣功。《脈望》載:“牛雖有耳,而息之以鼻;龜雖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龜息者,當以耳言也。”意思是說,龜息導引,要以聽息為之。《芝田錄》亦言:“睡則氣以耳出,名龜息,必大龜壽。”
一、俯息蟄藏
1、姿勢:
俯臥。面枕床或地毯,兩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兩耳旁。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全身極度放鬆。
2、呼吸及意念:
心靜意定,口微閉,以舌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先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而極度放鬆。此時,寧神靜聽息之出。即聽息。一念帶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此時,進人專心聽息,則自然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澈,漸達聞似不聞,恍恍惚惚,不知不覺自然進入龜之蟄藏伏氣狀態。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二、側俯臥息(右側俯臥式)
1.作法:
枕高約3~4寸(12~18釐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幹微向後曲,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之勢。右腿彎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觸床,左腳背鉤貼於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鉤貼,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右肘屈曲,肘彎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前枕上,右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2.功效:
此式與一般側臥式不同。它的特點是骨盆微向前扭轉,頭微俯以通任,而呈龜形團聚狀,呼吸同“俯息蟄藏”。對男女生殖系統疾病效佳,尤其對防治盆腔瘀血效果顯著。
三、神龜出水
1.作法:
(1)俯臥,面枕床或地毯上,兩腿自然伸直,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兩手輕按於兩肩旁,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後舒展,引頸前伸,徐徐抬頭,上體也逐漸隨之抬起,但必須以腰背發力。待不能支撐時,始用臂力支撐,雙目極力向上遠眺。
(2)頭微低,肩項鬆弛,緩緩呼氣的同時,吞津或咽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于丹田,再緩緩深長呼氣。將氣吐盡的同時,恢復俯臥姿勢,全身鬆弛。在保持自然舒坦狀態下,輕鬆自然呼吸3~5次。
(3)如此重複“出水”3~7次後,亦可接著練“俯息蟄藏”,或“側俯臥息”。
2.功效:
此式可防治腰背疼痛及便秘,並能調腹腔諸髒氣之功能。
四、俯仰“吃”氣
1、端坐床邊或椅子上。坐時,臀部要輕著座位,兩腳分開,間距約自己的三隻腳長。兩掌重疊或分別撫於小腹處,亦可分按於兩腹股溝處。全身放鬆,雙目自然睜開向前平視,亦可輕閉或垂簾,口腔也要放鬆,上下牙齒呈微小的咬合間隙,舌尖輕抵上下齒之間,或輕抵上齒齦處。這樣,就可以使咀嚼肌與舌肌放鬆,促使津液分泌。同時,口腔放鬆,頸部也會跟著放鬆。隨之,胸腹與腰背自上而下的放鬆。然後,自然緩慢的呼吸三至五次或數分鐘,直至半小時。這時,消除雜念,人靜,猶如龜鼇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後一次呼吸將盡時,上體前俯,頭部低於兩膝,將肺中的余氣呼盡。
3、頭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頸前伸的同時,緩緩地自然吸氣,上體也隨之徐徐抬起。恢復端坐姿勢時,恰好氣也吸滿。
4、端坐不動,將嘴唇撅起,使鼻孔變窄,按前述方法,緩慢深長呼氣,反復俯伸9次,循序漸進,漸次增至36次。每次做完後,散步片刻,再做一次。如在室外練習,也可蹲成馬步式。其他做法與坐式相同
附錄:龜息功修為方法
龜息功是武當道家慘煉內功的一種修為功法,又名“玄武定”“龜息真定功”,由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組成。現將修為方法列述於下:
一、潛心
潛心,即調心,此法為龜息功的預備功法,初學者採用盤膝跌坐,上體正直,務必使全身放鬆自然,松則氣順,百脈舒暢。雙手扣子午扣,即左手拇指彎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內插入,掐住左手無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對相對掐住,兩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雜念,有助入靜之功效。二目垂簾,服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臍部,務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覺隨心意降,頭、手如同虛無,只覺臍中一點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動。此時第一步功乃成。
二、潛息
潛息即為龜息,始人正功。坐式同上。此時振動鼻腔,深吸氣。覺氣人腹臍之中,吸端八分氣即可,不要吸滿。氣進入腹中後,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甯心靜氣,住息。住息時可用數息法(並非數呼吸次數),僅默數。住息者對於初習者,必不習慣,馬上覺得氣息憋悶,感覺也上澎,氣息上浮,廢氣欲出,胸咽憋悶。初練者便可出氣一口,再吸氣如前。練功時間一長,忍度越長,氣也越長。此時,如感歎人之氣欲出時,放鬆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悶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鬆小腹,下降心念。初習肴如確感氣憋不住了”,出氣一口。練功時間一長,反復升潛次數亦可逐漸增加。但切記莫初習即憋長久,總要循序漸進。每次吸氣,吐氣一次,即閉放一次為一息。出氣後調勻呼吸再行吸氣。每次練習,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煉至息潛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則第二步功成。
三、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始參入定。姿勢坐臥都可。納降氣息,守心意念於臍,至心息全都忘卻唯有一靈知感存於臍內中空之竅,久久不動,漸入真定。真定即為龜息上乘功夫,但習之不易,《道家·太極門》訣:“于無而靜,自然而定,無知有靈,乃入真定”。真定的境界只有過來人方可領悟。
四、出定
當功夫達到“定境”時,收功之法就應當以“法”來掌握。按時出定方法也很簡單。每個人手上有22個關竅:無名指根部關節為子時關竅,中指根部為丑時關竅,食指根部關節為寅時關竅,食指第二關節為卯時關竅。食指第三關節為辰時關竅,食指尖端為午時關竅,無名指尖端為末時關竅,小指尖端為申的關竅,小措第三關節為酉時關竅,小指第二關節為戍時關竅,小指根部關節為亥時關竅,如果打算練功在哪個時辰“出定”,可將雙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個時辰關竅,平放於腿上,則可以準確“出定”收功。
附注:
修本功定境後,由於真氣前引,藏心納息之故,常見身體前俯,雙掌重疊枕額成龜臥式。此為正常現象,隨其自然,對氣的修為大有裨益,不要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