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就職的一場完美風暴
2012/05/14 22:51:06瀏覽7762|回應11|推薦19

如今我們才明白,政治做為整個國家社會運作的最核心,一日都不得鬆閒。一月總統大選結束,二月新內閣上陣,才不過五月中旬的台灣,社會許多角落幾乎很多環節都已經「亂成一團」!
細數近來所有引發爭議的社會事件與政策爭議,幾乎八成以上的內閣部會,都有被嚴厲抨擊的「事情」!同時也幾乎沒有給民眾足夠清晰且穩定的解決結果!
最近隨著馬政府的支持度下滑到接近兩成,連「神隱」多時的蔡英文,也開始隱約要重出江湖,準備接收對執政的民怨不滿,重新成為民進黨重起的發展能量。

完全不用多做比較!整個以馬英九為首的政府「決策反應機制」,完全失去了大選前深怕影響選票的「敏感度」。無論是新聞反應或政策下達的時間,如今是既慢,且不準!乃至給民眾「不在乎」的感覺!
執政與施政,固然有著跨部會執掌的複雜多元,但這卻正是「執政能力」的關鍵!
選前開出的種種「政見」,其實都需要轉成一張能夠動態因勢調節的全面性「藍圖」!而這張藍圖也必須懂得從「最實際、最小、最即時、最能讓民眾有感覺」的切入口,來開始施行。
但至今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是那些道德陳義過高的「理想」所驅。由此所引發出複雜的政策與程序,反倒很明顯在時間順序上「攪混或遮蔽」了大眾民生關注的「主要區塊」,並且在極短時間內,就將台灣社會人心,搞成充滿著「重心不穩」的晃動感。

坦白說,連馬英九最死忠的支持者,也實在很難明白,馬政府與新內閣究竟已經做了些什麼?或者,他們其實什麼也都還沒真正開始做?
但我們確實已經聽了無數內閣部會首長「東說西說」一大堆,且都誓言將要「做這做那」了好一陣子!
仔細算算,內政部李鴻源應該是說的最多的一位!他顯然酷愛將水利經驗,拿來提出各種城市環境住宅規劃。但人人所明顯感覺到的,卻是各地方治安變差,尤其整個社會上法治嚇阻犯罪、保護好人的「氛圍」確實變的鬆薄。
經濟部施顏祥拿自己的仕途賭注CPI值,肯定是忙昏了!但經濟部當今確實必須嚴肅主導的無論是「台灣產業建設、民生物價指數,兩岸ECFA後續談判」,如今看來堪稱「無一不亂」!經濟部全然沒有給外界與產業清晰明確的專業與信心,說明經濟部已經確實有了有效的執行步驟、各階段時間表,乃至可預期的成效藍圖。如今施顏祥所處的經濟部,充滿「氣喘吁吁追問題」的現狀!連他主導且帶領多年的國營企業,更是各方批判的「鏢靶」!
至於財政部長劉憶如,那就更不用說了!施行證所稅欠缺足夠溝通,一廂情願的推動猛攻,卻因此牽動利益團體八方鼓動出一場政治的「完美風暴」!「證所稅」開徵在公義價值上是正確且需要勇氣的,但施政配套應有的各方評估與溝通,做了嗎?此刻真的是擱置一切財政稅收的設計調整,而大搞「宣張租稅正義」的「時間點」嗎?
尤其,如今台灣產業與經濟面臨全球貨幣經貿情勢的挑戰非常嚴峻,再加上政治赤字與舉債的嚴重日夜遽增,所有的部會首長們「想做的」,真的都是社會民眾眼皮當下所「需要的」?

如同近日在美國乃至日本多次出現的「龍捲風」!氣候溫度冷熱的高度落差,造成強大的氣能量流動,極短時間內便蓄積成瞬間破壞力無比驚人的天災了。
同樣的,執政政府若是對社會人心的冷熱反應,尤其是不滿與憤怒,缺乏觀測與反應的敏感機制,那麼一場政治上的「完美風暴」便就很快能蓄積成一片強烈旋動的「人禍」了!
馬英九勝選連任當時的選票真相,有相當高的比例是「不得不投他」的選民,以及選票背後猶然是帶著「不滿、憤怒、無奈、感嘆」的情緒。但顯然勝選後的馬英九與執政團隊,已經差不多遺忘殆盡了!
或許這也是接下來到「五二0就職」前後,準備迎接馬英九的,是連任短短百餘天之後,即將到來為他量身訂製的一場政治的「完美風暴」!
這場「完美風暴」,究竟是民進黨所呼籲五二0的街頭遊行?
還是包括血汗護士在內飽受制度所欺的各類到部會門口前去下跪的族群?
或者是每天買菜購物、消費吃飯的民眾,對由電雙漲影響已經飛漲的物價在各個角落,一邊看標價,一邊搖頭皺眉?
還是根本就是從國民黨內部的矛盾衝突為真正引爆點!包括國會執政民代的不滿,以及「政策缺乏足夠溝通」的行政立法衝突。總之,應該都快來了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6455682
 引用者清單(1)  
2012/05/31 06:26 【不平則鳴】 總統揣共?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有連想分享
2012/05/15 01:45

1. 這些年來我們的社會普遍有個人自以為是且固執己見的現象,非常不利於團體生活的諧協和團結啊。例如大方向政策的擬定必將使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和利益有些波動,特別是經濟不景又貧富差距在已拉大之時。利於下層必損於富人,怕產業界因政策而倍感吃力維護他們以防經濟面一下子滑動太大牽連整個社會的負苛,又必損及社會的公平公義;這時無論支時那一方都必須心平氣靜,大家協商,權衡找到一個更利全體的點。這時候假若大家都傾向自以為是且固執己見,溝通和協商就成為大困難,甚至不可能。現在我們的社會對立氣氛大,怨氣大,容易動氣和憤怒,這樣,自以為是固執己見的爭吵和辯得面紅耳赤普遍着,失了客觀,失了"己"願犧牲奉獻而為"羣"的精神(理想),就也都變成常態了;可悲的,也都對這樣不利社會前進的現象見慣不怪而麻痺了。其實這已是很可憂的社會現象。

2. 今天讀到一位政治學者的觀察:臺灣面臨的是經濟困難當中左右派對生產和分配之間的想法大分歧和大爭持,一如歐洲社會面臨的難題:

"簡而言之,左右派之別在於重生產還是重分配。右派主張把餅作大,通過降低市場干預,鼓勵生產。左派主張公平分配,通過國家干預,維持生產與消費的平衡。因此,右派支持小政府,不景氣時願意以緊縮政策,維持經濟基本面健全。相反的,左派支持大政府,反對緊縮政策,以避免傷害低所得階層。

但是,政策之外,左右派各有情感和道德。對經濟政策的情感偏好,有人贊成以賞罰鼓勵生產,有人認為強調保障機會平等,前者難免傾向右派,而後者反之。同時,左右派領袖面臨不同的道德期待,右派選民堅持傳統價值,而左派選民則嚮往人性解放。"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