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30 02:16:07瀏覽7961|回應35|推薦54 | |
台北市大安區的選票一開出,蔣乃辛依舊「險勝」並不讓人驚訝,但國民黨在「鐵票區」的得票率超低,卻令藍營軍心再度動盪。 吳伯雄立刻直指,無論國民黨內部積極檢討,乃至整個政府「施政」都必須要加強! 在接連感受苗栗縣的敗選,和大安區的驚險之後,看樣子「國民黨」本身對於年底的地方大選,應該是會振作精神、務實面對了! 但問題是「執政的官員」呢?他們已經瞭解問題何在了嗎?結果,竟然有官員樂觀表示,施政表現已經「回穩」了,政情或選情應該也可以樂觀! 我的天哪!這些以「學者」或「公務員」為現今官僚運作架構的官員,到底知不知道,什麼叫做「政績」?政績到底誰說了算? 馬政府至今的施政表現,除了「兩岸交流」與「消費券」之外,大概也說不出什麼其他代表作了!短期內,包括延宕的公共工程投資計畫,也是讓人霧裡看花。 至於行政部門中,除了「兩岸進展」的陸委會,以及涉及「勞工失業」的勞委會之外,坦白說,一般民眾大概都不太滿意,或者搞不清楚其他部會在幹嘛? 原因並非各行政部門單位沒做事,而是民眾不知道部會「在做什麼」、或者「已經做了什麼」? 這也不是要部會花錢做啥的「政令宣導」的問題。而是這些已經做或正在做的,有哪些是「真正打進民眾切身感受」的,或者「對應民眾真正需求」的施政內容? 嚴格來說,許多行政部門至今,甚至包括指導施政大方向諸如「經建會」,都沒能持續推出令人眼睛一亮、具前瞻性的規劃策略;基本上都是「追著問題跑」,尤其在面對國際金融風暴之後的經濟政策,非常後知後覺且過度樂觀。 這幾天,幾個涉及財經貿易的部會主管,都樂觀表示「景氣回春」的跡象。這對於所有每日連結於國際經濟情勢發展的市場人士,簡直是一頭霧水! 更重要的是,官員對於「景氣回春」的愉快解讀,與絕大部分民眾面對現實中更高「失業數字」的壓力感受,完全形成強烈對比。在這裡,所謂政績,究竟是景氣調查的「數字」,還是民眾難找工作的失業「感受」? 看樣子這些深坐部門高堂、不去入市下鄉的官員,是無法真正瞭解的! 馬政府與劉內閣,一直沒有搞清楚「政績」的最大問題關鍵在此! 許多官員認定的「施政」,都是處在一種傳統的「各方齊頭並進」的計畫概念,以一種「資源平均分配」的思考方式,甚至以為施政等於是「順利完成年度預算表」! 雖說侈言一切施政規劃必須考量完備才對,一切為打下長遠的建設基礎才對;但話說回來,你們這些官員們如果連「眼前的問題」都看不清,也都「沒有能力快速解決」,這要何以說服大眾,你們所謂的「長遠建設」,根本不就是一場無能的邏輯推理而已? 簡而言之,目前全世界在遭逢空前的經濟驟變之後,各國民眾這才猛然發現:原來,一個政府是可以把國家給經營垮掉的! 於是如今各國民眾都已經明白,他們所需要的政績是: 1. 需要「短線」施政,解決眼前的問題! 2. 需要「彈性」施政,調整政策對應的方向! 3. 需要「重點」施政,分配有限的施政資源! 如同過去全世界皆認定「中長期投資,必然穩當」,此刻已經完全被徹底顛覆!全世界如今都明白,眼前任何經營的「現金流」一旦不足,再有幾十或上百年歷史與願景的公司集團,一樣可以瞬間倒閉。 因此,再也別跟民眾訴說需要「溝通時間」、需要「程序通過」!特別是當現在無論行政院、立法院兩大推手,都在國民黨手中之後,執政還在搞「中長期」的推延與謬失,民眾將完全無法忍受! 事實上,選票,正是任何政黨執政的「現金流」!社會大眾,正是賦予政黨「執政資本」的背後股東!每一次選舉,都是一場股東大會重新改選「經營團隊」! 這種在政績需求上要求的急迫性,並非意味著施政的短薄膚淺,而反倒是催促著執政黨要以更具效率、更具競爭力的施政表現,不再是遷就「行政官員認定的施政邏輯與施政速度」,而應該要能完全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的政績表現」。 比如最近的「故宮南院」問題,行政部門非但沒有表現出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反倒凸顯出對於「施政內容與政策反應」的無知與無能。 甚至嚴格來說,包括與民眾最休戚相關的教育部、文建會、衛生署、內政部、交通部等等,至今也都沒有讓民眾看見有哪一些「清晰的、突破性的政策與宣示」。 如同「周錫緯在台北縣施政」的評價,總是說不出讓人有印象深刻的施政重點;劉內閣當今的狀態與評價,也是如出一轍!而這,就是民眾心目中的「沒有政績」! 政府施政其實必須更接近當今的「企業經營理念」,這意味著必須針對「人心市場需求度最高」的部分,進行最大的資源「配置與投資」。 施政不能默默面對良心,一切都打算兼顧,求個「年度預算執行」的平均值。 而必須在施政順序上,將主要資源移往社會大眾最急切的部分。即使是涉及立法程序,或許有政黨抗爭或利益團體的阻礙,但仍要加以克服,以體現出一個政績落實時間表的「截止期限」! 像是從早先有關「油價」處理的軒然大波中,就可以明白,政府對於施政的「急切」一旦小於或慢於民眾的「急切」,那將完全是民意瞬間爆發的的不滿! 而一旦大大小小的不滿持續累積,那就是在各種大大小小的選舉之中,民眾持續以「無情的選票,換人做做看」來表達不滿了! 馬政府與劉內閣都必須瞭解,這個時代的政府施政,已經不是傳統「公務員依法施政,按照預算項目規劃執行」的概念了。 但即使到現在,只要到任何公家單位,除非像「勞委會」王如玄這般保持對社會需求與反應的瞭解,如果仍然是只知道講求或符合「施政程序」的死概念,以為這才「符合體制」,那就等著看民眾如何用選票來打「政績」分數了! 在變動的時代以及多樣的挑戰中,任何行政部門倘若不懂得保持一定的彈性,而且能夠去配合時事需求調整整個施政的重點,再多理由道歉,或再開除一百個郭冠英,也絕對無濟於事。 因為「政績」的癥結關鍵,不是官員們自己認為「已經很努力了」就算數!而是民眾的切身感受,是否「真正感覺滿意」! 唯有清楚體現「施政速度」、保持「施政彈性」,並且掌握「施政重點」,才能夠讓民眾真正切實的感受到那具體的政績! 而這將是執政的國民黨,接下來到年底的投票前夕,無時無刻得去面對的關鍵問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