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09 20:45:37瀏覽14114|回應9|推薦27 | |
從早晨的報紙,到一整晚的電視,「九萬兆」的內閣已經呼之欲出。打電話給支持馬英九不遺餘力的母親,問她感覺如何? 「誰都好,只要好人當道就行!」母親淡淡的說。 我不想去批評陳水扁的「玉山兵推」,或者呂秀蓮的「海洋環島之旅」。其實民進黨當權以來最蠢的,就是誤以為政治的實踐是一種「資源支配」的形式。 部會層級的高官,屢屢上台下台,民進黨裡幾乎可以叫得出名號的人,無論資深資淺,應該都當過大官了吧!至於叫不出名號的,或是與阿扁關係接近的,則散布在各國營事業、政府投資的外圍基金會,以及僑委會、國科會或廣電委員等等各式各樣的部會單位的顧問、委員的職務中。 八年來,整個政府像個野台戲戲台,任何人都可以任意粉墨登場,也難怪在民眾眼中施政荒腔走板,原本部會官員的「大位」被各方坐得廉價不已。 回想李登輝主政時代的國民黨,由於整個政治利益糾葛深遠、派系蟠根錯結;某方面來說,除了一黨專政的政治型態外,民眾及社會都無法想像,如何有另一種政治的互動與存在。在那時,權力是絕對的,民眾將這個相對性賦予了民進黨特別是集中到陳水扁身上。直到現在,民眾以八年的代價終於理解,政治運動及政治口號是那麼的不可信,原來「真正有權力」的,不是任何一方政黨,是「自己」! 究竟誰,才能真正代表人民?像我母親這般家庭主婦的眼中,只有「好人」。 也聽過很多次,「學問大」如李遠哲這般的陳述、推薦與介入了!但李遠哲經手的」九二一重建與教改計畫,除了虎頭蛇尾與價值破碎之外,哪有其他?至於「財富多」的人呢,國營事業的改革與二次金融改革裡出入的面孔,無不都是擺明了為打造全新「扁系綠金」的面罩,一切只是為財團利益的化妝舞會熱身鋪路而已。 「內閣人事要有才有德,而『德』比『才』更重要」,馬英九這句話其實說得很淡,每一個字卻是讓我母親這般,只想每天看到多一點好人的的平民百姓,泛起無限的感慨與憧憬。 因為新聞工作出入在政治圈中,總覺得,很難遇見「好人」。政治其中一個本質的面向,是一種「資源的競爭」。但真正有才有德的政治好人,一切意識型態中的盤算,都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去競爭資源,或者支配資源。與這八年多來我們所看見那些口口聲聲「本土」「愛台灣」,眼中卻實際上漠視人民的經濟就業,只知逞一時政治意識型態之快的政治人物相比,如今這幾天每日在媒體版面中被猜測與分析的每一位內閣人選,能力與操守毫無疑問都是讓人由衷欣慰的。 特別是思慮嚴密卻又活潑的劉兆玄,或者聲望樸實又堅毅的李家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有高道德的自我要求」,以及勇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性格。過去,包括馬英九在內,他們都曾經被當時「政治主流」的財團大老、利益團體、黑金派系給排擠過。他們身處主流邊緣,卻仍然堅定走到今天。特別是李家同先生,在弱勢團體教育的最邊緣關懷如此多年,倘若他能接任教育部長,那些預算中浮誇不實、官商利益勾結的種種,該是何等被掃蕩殆盡,而讓教育資源真正落實到最需要的環節啊! 如今民眾將自己手上的權力賦予他們,除了被期待的經濟成長數字,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環境與人心價值的塑造重建。多盼望台灣社會是這般好人的面容,每天在媒體中被民眾所視所思,如此整個台灣社會多年沈淪在表面功夫的謊言與道德價值的破碎的之後,才可以有一個全新的、由衷的,也可真正被期待的新的明天!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