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掀起一陣眷村文化園區熱潮,臺南市政府在這場政策競賽中,拔得頭籌,但政策實際執行方式,值得進一步分析。 大型公共建設代表的是地方政府對地方發展的想像,大型公共建設計畫是否能成案的關鍵是「土地」,因為土地價值昂貴,若有地上物牽涉拆遷問題則使土地取得更加困難。臺南市政府在處理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計畫上,實為搶「土地」高手,臺南市政府先於軍方出售水交社眷村土地前,以「變更臺南市主要計畫(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案」,將土地變更為古蹟保存區與公園用地等公共設施用地,使軍方無法出售土地,臺南市政府以都市計畫手段成功卡住軍方出售土地程序,搶得眷村文化園區土地,使得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政策邁出成功第一步。 面積高達五十二點六九公頃的「變更臺南市主要計畫(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案」,以市地重劃的方式開發(第十五期重劃區);重劃區內劃設二點零八公頃古蹟保存區與二點一九公頃的公園用地,作為眷村文化保存區。面積高達五十二點六九公頃的重劃區,公有土地超過百分之九十,其中臺南市政府所有土地約百分之五十,土地重劃後預計有十三點二公頃住宅區、八點五七公頃商業區可標售,若以目前淺盤桶段最高地價每坪四萬一千元計算,售價約為二十幾億,扣除重劃區公共設施工程款約二億六千萬,預計淨獲利二十億以上,更遑論水交社地區位處南區核心,北邊緊鄰孔廟園區,重劃後地價行情必定看漲,雖然臺南市政府不是唯一地主,但第十五期重劃區對臺南市政府而言肯定是樁好生意。 這個夾雜都市再發展與文化保存的重劃計畫,勾勒出臺南市政府的計畫,一方面藉由都市再發展促進房地產開發、增加市庫收入,另一方面藉由眷村文化論述爭取地方支持。這個以文化為號召的計畫,並未深入討論保存的實質內涵究竟是什麼,內容就像口號一樣簡單,例如從歷史深度與廣度來看,水交社有哪些文化?需要保存的有哪些?眷村文化的意涵為何?保存的是誰的眷村文化?除了文化保存,文化園區帶來什麼新的意涵?原眷村之眷戶如何在新的文化形式重新找到認同?文化園區與周邊學校的關係為何? 臺南市政府向內政部營建署申請獎勵都市更新計畫補助,辦理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規劃,以一般規劃案方式進行,一般眷戶對該案訊息了解少,即使審查案有專家學者與地方代表參與,眷戶與一般民眾並無置喙機會,眷村文化保存並未經過地方討論過程而形成共識,保存文化的再現方式僅是規劃單位的詮釋,地方如何爭取機會主動發聲? 在文化園區規劃階段,「文化保存」若僅成為地方政府增加財庫收入、增加政績、或選票的工具,卻沒有地方的認同與參與,在可見的未來,文化園區將無活力而成為蚊子園區;其次,地方為顯示自主性,必須主動發聲,建立文化的自我認同,即使資源有限,仍可藉由與民意代表、專業者結盟方式,積極爭取其他資源,提出不同於官方版本的另一種草根眷村文化保存論述。 (作者高思博╱立法委員)
本篇文章轉自 博士博 YouCute部落格
http://www.youcute.com.tw/pospo/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