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2 09:22:32瀏覽178|回應1|推薦6 | |
書比較厚,內容就比較多嗎? 書的厚度和內容成正相關是沒錯,但卻也不完全相等。小時候挑著買故事書的時候,甚至會看看感覺差不多的類型,是不是挑厚點的比較划算些,說實在的,這實在是很大的迷思呢。 書的厚度只是一個參考指標。紙的厚薄,字體大小,每一頁字的密度,同樣影響內容的多寡。說到底,是書厚才是有料,還是字多才是有料? 那麼,字數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千萬字就是一百萬字的十倍份量,是嗎?這同樣是個迷思。有些書,那個對話拉拉雜雜的讓人好不厭煩,說了一大篇讓人想睡覺的話,把這些讓人想跳過的廢話拿掉,卻又沒什麼情節。讀書是讀那些字,還是字所代表的意義呢?換個角度看,如果把故事轉拍成影片或動畫,甚至只是畫成漫畫,字數的多寡並不全然等同於故事的長度。有時候字不多也能是充實的一集二十分鐘劇情,有時候好幾倍的台詞還是一樣的時間長度的一集,從文字轉換成影片的話,最客觀而簡單的衡量單位就字數換成時間長度了。 那麼時間長度相同,就代表相同的分量,能帶來相同的滿足嗎?那種劇情空洞,明顯拖戲,靠與劇情不夠搭的唱歌或那種總結與回憶湊篇幅的,就算是相同的時間長度,也沒有內容可言,那麼,用時間衡量分量,是正確的有意義的嗎? 邏輯上,一等於一,二就是一的兩倍,這是自然的道理,不會錯。但這種道理只是一種思考的手段,接近真相的工具,而不是那種可以放心依靠,什麼都不用想,甚至靠著這個道理來套利,占便宜的。挑書或影片來看的時候,用那最科學的字數或影片長度來衡量,用最少錢買到最多的內容,無疑是愚蠢的。 這樣的道理並不是什麼厲害玄妙的道理,其實人人都知道吧。但是現在這個世界雖然講究理性與科學,但卻未必是真的理性,真的科學。那種為了什麼而什麼的,很可能會這樣對別人說,我一年讀幾本書這樣,然後和別人比較這個數字。看的是數字,就感覺很科學了。再精確一點,甚至可以到字數,或是把書的類型作分類,每個分類讀多少本,然後依一般經驗訂出權數,弄一個總體的讀書指標,再來互相比較。這就是科學?這應該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愚蠢吧。 作每件事,都應該要有目的,而目的要與本心的欲望相連結,這樣才能產生意義,而不是為了怎樣而怎樣。如果不思考目的是什麼,要的是什麼,這種假科學能帶來很多無效的官僚事務,做得有模有樣,但卻只是全然的愚蠢和欺騙而已。簡單說,就是事情做不好,只有理由與藉口,但總是看不到實在的成果。 不過想想看喔,我們這個社會是怎樣教育我們的呢?好像並不鼓勵大家想太多唷,要的只是能出國比賽得獎的發明,能討好媒體與大眾的創意之類的,不然就是更多面子,還是面子,只有面子,看起來風光就好。什麼才是有意義的?追求什麼價值?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如果一整個社會都在用十歲的小孩那種挑比較厚的書的思考方式在做決策的話,整個社會能有多少活力與進步,其實也不難想像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