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9 22:45:03瀏覽2334|回應4|推薦9 | |
大學畢業生領22k是個議題。一般認為,是市場機制造成的問題。每個人都想念個大學畢業,找輕鬆的白領工作,只要有模有樣的上班,過過有辦公室政治的那種平淡乏味的生活,撐個幾年,房貸繳清退休金領到手,就理應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喔,哪來那麼多這種其實可有可無的白領上班族職務可以幹呢?供應太多的時候,自然就會低薪了,很自然。管理職位,行銷企劃,以及專業工作者的這些一般年輕人比較嚮往的體面工作,本來就是僧多粥少,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主管,或人人都是行銷企畫或文創藝術這方面的工作者,沒有市場與消費者,沒有相當的比例,這種工作的品質自然要下降的。最明顯的其實是演藝圈吧,人人都想要擠進去,當大明星,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競爭激烈之下,在其中吃苦犧牲只為換得一個夢想的人比比皆是,一個成功的大明星背後有上千個競爭失敗的淘汰者,這才是常態。在職業運動的領域,也是如此,只有最頂尖的贏家能得到最好的待遇,而大量普通優秀的人,為了搶那個入場券,忍受著低薪與不佳的工作條件,這都是社會現實。 那,好,我們的社會有太多想當管理者與企劃,文創之類職業的大學生,所以因為不當的競爭才導致薪資水準低落?這樣來說,是人才供應過剩的關係囉?這麼說來,這些領域的人才是過剩的囉?嗯嗯嗯,我們社會真的有大量的優秀青年管理人才,青年企劃人才,與青年文創人才嗎?文創的涉及價值判斷不論,就前兩者來說,似乎不是這麼回事。真正頂尖優秀的人才,即使不是理工的,其實也是不足的。優秀的企劃難找,能把管理真的做好的人才一樣難找,其實這個社會就是不缺一種人而已,就是那種普普通通,沒啥特色的平凡醬菜上班族,只是賣自己時間的犧牲而已, 沒有辦法產生多少價值。其實這些都是失敗的公務員,佔不到缺,又不是為了對他人提供價值而培養自己的,自然會變成社會問題,薪水自然也會低落。 重點是什麼?其實,如果是積極培養自身價值的學生,而不是抱著公務員官僚心態的學生,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少機會的,真正優秀的人才,到處都缺,台灣不缺,外國也會來挖角,是不會有抱怨薪水不夠過日子這種情況的。真正的問題是那種,考試靠作弊,翹課當時髦,並沒有用心學習的學生,畢業後自然沒有工作能力,而那種只要是個大學生就能有體面工作的年代早就過去了,假的大學生自然是社會未來的問題與包袱。 或許另一個觀點是教育失敗,填鴨教育,學生只會競爭分數而不會思考,分數拿再高也沒有什麼工作能力,即使是很用功的學生,也只是為了考個公務員而霍盡全力,最積極的學生都變成自我感覺良好的廢柴公務員了,這是教育的責任,而不是學生的錯。但,大學是啥?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啥?其實大學本意就是要培養通才,要培養具有思考能力的,有問題解決能力的那種有基本的健全思考能力的人才,如果有嚴格的品質管制,其實台灣大多數的學生都不能大學畢業的,健全的心靈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拿來當畢業的標準,台灣能有多少大學畢業生?很多研究所畢業的碩博士都未必符合這個標準吧?而說年輕人好高騖遠,的確,有不少年輕人,只想著成功,當老闆與被人讚賞,而沒有去思考社會的需求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根本問題,是想靠關係與表面功夫換取財富名聲地位的腐敗的人。靠表面功夫能換來成功,這種成功就只能靠機緣,真的是要命好才有的,而這種成功似乎不需要讀書與修養吧?成功被稱作人才,失敗被當成社會的蠹蟲,其實這類的人就是那樣,是人才與否只是一種稱頌成功者的逢迎罷了。 這似乎是名實之間的辯證,名實不符,很容易混淆視聽。台灣的大學生真的氾濫嗎?若用美國第一流學校的大學畢業標準來評量,台灣真的有很多大學生嗎?其實台灣並不是不缺乏或不需要通才型的大學生,只不過,只有真正的大學生才有市場需求,單純通過考試與學校畢業標準的偽大學生,如果沒有學個一技之長,自然很難找到好工作,這是正常的吧?就算把這些人通通逼去讀理工,台灣也不會增加多少可用的工程師,反而是偽工程師滿街跑薪水低落,真的工程師一樣供不應求,無濟於事吧?昔日莊子反諷魯君,魯國沒有儒生,事實證明,魯國雖然人人都穿儒服,但其實魯國也只有一個儒生而已。台灣真的有很多大學生嗎?唉,台灣應該是有很多需要再好好精進一番,品格與思想再提升一番才能達到標準大學生的那種半成品的大學生而已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