柵湖線故障頻傳 市民不捧場 運量不如預期
【剝雞台北報導】
台北捷運柵湖線7月營運以來故障頻傳,甚至一度讓乘客在軌道上行走,引發不小爭議,雖然目前是否停駛仍是未定之數,但是根據目前載客運量並不如市府預期,民眾信心已明顯受到影響,藍綠議員都認為市府應盡快改善,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捷運內湖線施工耗時7年餘、斥資新台幣667億元,捷運公司原預估柵湖線通車後,單日全線總運量可能增加20萬人次,今年底平均每日可達138.5萬人,尤其為了應付內湖科學園區大量的通勤上班族,上午6時至9時的尖峰時段,預計每小時運量將達1萬6000人次,最高約可達4萬8000人次。
柵湖線營運前兩天,確實讓台北捷運總運量增加20萬人次以上,7月4日增加25萬人次,7月5日增加23萬人次,但自從5日晚間首度發生供電系統異常停駛事件後,6日雖是營運後的第一個上班日,運量卻僅增加約12萬人次,台北市民對柵湖線的信心明顯地以行動展現。
其實從捷運總運量數字,更可證明市府「日增20萬人次」是說大話。7月份每日平均運量為132萬6558人次,較柵湖線營運前5、6月份每日平均約121萬人次,僅增加11萬人次,遠不及原先20萬人次目標。
因故障頻傳,7月25日起市府祭出折扣柵湖線沿線悠遊卡優惠,原本預估每日運量會因此增加2萬人次,但7月31日(五)單日運量也僅較實施折扣前周五(24日)增加近1萬人次,效果相當有限。
8月31日為柵湖線營運後首次面臨學校開學日,但根據捷運公司統計,31日上午6時至9時的尖峰時間,旅運量為4萬1019人,雖較8月24日增加了1萬1千多人,但與原預估4萬8000人次運量,仍有一段差距。
台北市議員洪健益指出,截至8月30日之前,市政府為了應付柵湖線臨時故障停駛而調度接駁公車,就已經花了1846萬元,這些都是台北市民為市府的錯誤決策買單。他強烈要求台北市長郝龍斌應宣布,將內湖線停駛到全面檢修完成不會再出包為止,並讓原本好好的木柵線復駛,在這段檢修期間建立輔助接駁機制,讓內湖民眾以其他大眾交通工具與木柵線接軌。
「至少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市議員黃珊珊說,內湖當地民眾確實反應「不太敢搭捷運」,尤其上班、上學、趕時間的時候,更寧可搭公車、自己開車,也不敢嘗試柵湖線,以免遲到,但顧及內湖居民行的權益,絕對不會同意柵湖線全面停駛,也不能接受綠營議員「還原木柵線」的想法。
她認為,市府必須能改善到越來越安全、穩定,才能贏回民眾信心,若必要,依工程契約讓柵湖線單純免費試營運一段時間,直到系統穩定後再正式營運,也是一種可行方案。
松山機場站運量低 僅是劍南站25%
台北捷運柵湖線營運至今大小狀況不斷,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統計資料顯示,柵湖沿線捷運站中,營運首月運量最高的是南京東路站,運量最低的則是南港軟體園區站;而原被設定為兩岸直航重要轉運點的松山機場站卻排行倒數第3,運量僅是美麗華摩天輪所在劍南站的25%。
柵湖線系統的不穩定,固障頻頻,也明顯嚇跑了原來木柵線的乘客,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原木柵線沿線各站運量也並未因併入內湖線而增加。以大安站為例,去年1至7月入站240萬人次、出站253萬2000人次,但今年1至7月入站人次為225萬9000人次,減少14萬1000人次、出站人次為238萬3000人,也減少14萬9000人。很明顯地,柵湖線拖累了木柵線。
交通局統計7月份各捷運站流量,柵湖線沿線各站以南京東路站入站57萬8千人次、出站63萬6000人,運量最高,其次為大安站入站35萬6000人次、出站38萬人次;科技大樓站入站34萬3000人次、出站34萬2000人次排行第三。
流量最少的南港軟體園區入出站均為1萬2000人次,倒數第二的萬芳社區站入站6萬人次、出站5萬人次;而松山機場站入站7萬6000人次、出站7萬1000人次倒數第三。
由於柵湖線當年規劃路線並未行經松山機場,後來才經台北市議會同意改變路線,讓內湖捷運工程繞了一大圈,但營運首月流量並不如預期,未發揮所謂「兩岸直航」轉運站實質功能,值得相關單位留意。
至於柵湖線、板南線的重要轉運站忠孝復興站,因轉運旅客並不需要進出該站,因此流量明顯較少,入站18萬5000人次、出站22萬7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