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8 16:33:10瀏覽922|回應0|推薦19 | |
20111014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發條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1971】 觀感 莎翁式的語言,由尋常話題一兩句開頭,之後是直入正題的滔滔雄辯,演員的口語傳達是異常清晰、十足劇場風格的誇大語調;場景刻意走劇場風,甚至一場集體性侵的景, 更是發生在廢棄的舞台上;建築外觀特別尋覓刺激視覺與未來感、末世感的標的,室內景都經過刻意的佈置,大把強調性器官的繪畫、塗鴉、雕塑、建築裝飾;整體色彩的訴求是,大紅、大綠、大藍、洋紅等光學與印刷三原色為精神,尤其是搭配斗大字幕的字卡; 人物的造型與化妝,強調典型與簡潔奔放的特色,性器官的加重突出,又出現在主人翁幫派的超人內褲裝飾;主題人物的化妝,走陰陽同體的噱頭,一邊設假眼睫毛,一邊不設,口紅,臉上的油彩,深色紳士帽、手杖、軍靴,與雪白緊身衣、乳色護襠的造型,在滿室以真人大小女體雕刻作茶几的夜店空間,搭配騷擾的電音鋼琴模擬大風琴的末世氣氛,企圖在與觀者接觸的最初階段,建立一非寫實、誇大、具有戲謔暗示的敘事時空基調; 巴洛克與文藝復興、貝多芬的交響樂助性,搭配小黠小慧、任意灑野的暴力能量釋放,企圖起一種靈魂的最高與最低的反差效果;開首的犯行描摹,令人憟怖驚心的,實際上是情境自身,影像表現卻還維持在劇場象徵性,與影片剪輯的暗場提示之含蓄界線內; 影像甚少為餘韻與思考保留空間,大部分時間都被雄辯式的語言填得滿溢,因此可說是以純粹的舞台演出風格服務,少數例外如基督戴棘冠雕塑,一排四五個工業複製品,透過影片剪輯的舞蹈蒙太奇;所有視覺內的環境道具,維持一塵不染的光鮮表面,遺漏了血肉之軀個人歷史的必要痕跡,這股生命的能量,被導引至暴力唯一的聯想; 從故事內容來看,似乎有將作者所有的能量藉一回表述的契機一次釋放用盡的企圖,不僅描繪了一幅聳動的人性圖像──純粹訴諸暴力與能量釋放的野性,與智能足以欣賞抽象美感形式的崇高靈性的衝突組合,也表現了雄性暴力為中心的幫派統馭邏輯,更大的企圖則是對文明與制度的批判,後者,始終是文學家、劇作者、劇場藝術家最宏大的企圖之一,最後下降著陸在司法受刑人的人為改造獄政改革,這不得不令人聯想到當代化學去勢,甚至死刑存廢的同類議題; 探討制度的良窳,運用稠密的劇場視覺堆砌與象徵、密度濃稠的舞台語言,毋寧是十分適當的,因為牽涉到的人文與表象界事物實在太廣;用戲謔帶點喜感驚悚暗示的表情與肢體動作風格無疑是合宜的調劑;以高潮中、出於應報主義的情節編排滿足起碼的「詩的正義」尺度,同時平衡開頭一段主人翁犯行的惡劣印象,無疑是「戲劇性」的必需;用大音稀聲般的宗教觀點,強調人與生俱來的選擇性,控訴將人,這具備無尚靈性追求可能的物種,貶抑成純粹單一的有機體,物化成可操作的科學實驗對象,如片名所暗示的,毋寧是允當的;或許作者拋出最大的驚悚筆觸,乃是將始終神采奕奕振振有詞的旁白主述者,主人翁,最終打入為了小小個人私利,出賣了代表普遍概念中的人的尊嚴,容許、甚或遺忘曾經濫權站在人的生命權頭頂上,僅僅用利益交換與賄買的方式遮掩反人類錯誤的萬能政府,如發條控制能量收放的橘子,只是控制發條的手並不屬於橘子,這似乎是作者屬意的,最終人類的普遍定義,意即在失控之人為制度下不可避免的命運(1971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2011金馬影展,經典重現單元)。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