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明台【順雲/Cloudy】(2017)
2017/11/04 10:01:13瀏覽1220|回應0|推薦16
回到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係吧。因為家人原不該相互傷害,傷人的話本可以不聽、不信

撰文/蔡瑋

順雲回想母親對自己的好,是否因為只有自己是陪在身旁唯一的子女,不得而知。如今,生命裡失去的已經無法挽回。順雲對已婚主任多年來的情愫,想必母親是知情的,但從未阻止,更別說交心。否則,順雲可能在心理上會感覺好過些。至於闖空門的事,母親完全不知情,也怪不得她。關於人生中的苦難,她早已習慣一個人承受,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已經是如此。這個家就是這樣,如果這還能算是個家的話。
不變的濕冷的冬天。面對港口的老舊公寓彷彿是要與活著的人競賽,堅持到歲月的盡頭。順雲站在公寓天台的高處,她拿不定主意是要棄權認輸,還是堅持下去。她感覺人生的籌碼已經用盡。或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已經被人刻意的剝奪掉。
與順雲同樣處境做為家庭留守者的,還有隔壁的小女孩。如果此刻順雲知道她小小年紀所面對的,她或許會燃起生命的餘溫,替同是受害者挺身而出。畢竟,順雲最大的不幸,是她始終以為是她一個人獨自承受了所有的苦難。
順雲的遭遇,讓我聯想起許多四年級、五年級的朋友的遭遇。一個人的專注力其實有限,頂多不超過一到一個半聲音的頻寬。因此,對身邊的人日夜不停的叨絮、抱怨,會是怎樣的一種殘酷,甚至剝奪了聽話人內在真正的聲音。順雲真的沒有發展出一點讓自己喜樂的嗜好?好讓沒有母親的日子可以享受一個人自己發光發熱的喜悅?我希望她是有的,又或許她還有機會去找尋,如果她想到的話。
在最後的生命裡,順雲的母親甚至退化成一名任性的少女的心態。而她同時又是順雲在家中唯一的尊長。是不是因為後者,造成她毫無顧忌、任意中傷自己女兒的任性行徑?為何母親又要不斷地重複她所堅持的、家庭關係的歷史版本,且不顧當事人的主觀感受、抗議,毫不考慮變換一種態度、或做些修正—讓家中的氣氛更融洽些,這樣對她本人又有什麼好處?
我以為,家庭做為社會最基本的組織單位,主要受一套意識型態的治理。意識形態反應人對環境的認知,發展成一套主觀模式,內容決定了家庭資本與勞力投入及產出的分派,從而減省了交換的成本—衡量、實施、守法(規則的合法化與執行)等都有正質的成本。一個大家族中地位最尊的大家長,有時會假裝成沒聲音的人,因為年節的儀式就充分表彰了他個人在家庭組織中的地位。她或他只要行禮如儀,就可以主持一套家庭意識形態治理的制度—如儒家的家庭倫理教條。這讓我聯想到,我們這一代的人幾乎家家都有個堅持週末全家人一起同桌吃飯的父親。
至於家中的母親角色,則因為不堪長年替家人準備餐桌上食物等沈重家務的負擔,幾乎感受不到儀式的心理加持,更不用說實質的補償或勞務的分擔。她往往會將多年的抱怨,混雜產生出一套主觀的家人關係歷史的論述,這是她簡化主導家庭資源、勞務交換之意識形態治理的內容—意識形態本身具有決定正義的特質(Douglass Cecil North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1981)。往往這裡面沒有子女的地位,尤其沒有未婚或未能增加家庭收益的成員的地位。而,不變的是對父母有所虧欠的子女,為子女犧牲受難的母親,甚至從小就顯露「不良品性」的成員,暗示後者從一開始就不應具備任何的發言權。這樣的論述佔據了家人團聚的時光,變得徒具形式令人厭惡,更別說彼此之間感情交流、生活事務上的交換心得。
這是為何順雲被母親一套的論述,剝奪了對所承擔的家庭勞務的發言權,甚至接受家人擁抱感受情感支持的權力。除非外力的介入或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如家人出外工作帶來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的提昇,否則母親是不可能也不會主動修正、更別說放棄她的那一套愛恨交織的家庭歷史故事。
母親終於從受害者轉變成加害人,作為子女的即使知道真相也難以啟齒。家庭論述的語言暴力,最傷害的是對家人感情的分化。被數落的感到孤立,沒被數落的置身事外。久而久之就不相往來,兄弟姊妹比朋友相知更少。當事人該如何自處?回到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係吧。因為家人原不該相互傷害,傷人的話本可以不聽、不信。接著再思考日常生活中力有所及之處,往上增加家人的待遇—只要是人都會做出的回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且做了就不論毀譽。這庶幾不會造成遺憾吧。這或許能讓社會上許許多多的順雲自救。(蔡瑋,20171031順雲)
導演:
王明台 Ming-Tai Wang
編劇:
王明台 Ming-Tai Wang
溫郁芳
演員:
陳季霞 Chi-hsia Chen  ............韓順雲
劉引商 Yin-Shang Liu  ............韓李氏(順雲母)
柯一正  ............楊秉宏主任
(atmovies.com)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10894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