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5 21:59:26瀏覽581|回應1|推薦1 | |
如安老師: 今天在台中忠孝國小研習,我請教了您有關不指導原則的問題。 我的學生都是身心障礙學生,前年在遊戲室輔導一位孩子,他一直持續的把整箱餐具倒出,裝回,倒出,裝回......,另外,也把整袋的小動物倒出,裝回......當時我經驗較不夠,一直沒有抓到他的中心議題,頂多停留在回應情緒的階段。 我雖然經驗不足,但仍想用”純”兒童中心做做看,做到後來,實在不知怎麼做下去,督導提供她自己的經驗,她會給這類孩子一些功能性的引導,為他們建構一些能力後,也許會為他們帶來正面的影響。後來我這麼做了,也的確有比較明確的進度,感覺不錯。 雖然如此,我仍在思考”純”兒童中心的遊療對中重度智障兒的可行性。因為這個個案最後給我的感覺是:他其實很聰明!那麼其他重度極重度孩子,是不是也一樣,其實都可能很有靈性,很有sense呢? 想請教您幾個問題: 1.如果我對這類孩子要確實使用不指導原則,是否可在回應技巧上下工夫?(我發現用”特殊音效”回應好像不錯!) 2.除了兒童中心以外,還有哪些學派的理論也許可以用在特殊兒童身上呢?像您用布偶當第三人,是否是來自某學派理論呢?類似這樣的方式,也許可以在我用”兒童中心”遇到瓶頸時,可以轉換一下,這樣會進展的更順利哦! 3.您是否認識南部有特教老師也投入遊戲治療呢?我希望有機會能互相討論,謝謝! (原發問張貼於留言版)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