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5 23:51:29瀏覽2056|回應0|推薦1 | |
由於國內近來諮商與心理治療風氣漸開,許多家長在面臨孩子出現情緒行為問題或身心困擾時,已能主動尋求諮商服務的協助。但家長們對於將自家小孩帶到心理師面前,心理師評估建議小孩須接受「遊戲治療」時,家長們經常對此感到十分困惑。這些疑問包括我的小孩很不專心,課業成績一團亂,幾乎整天都在玩了,難道還玩不夠嗎?還有,不是說「業精於勤、荒於嬉」,遊戲當真對我的小孩有幫助嗎?最後,有些家長提出最直接的質疑,遊戲真的會有治療效果嗎? 其實,在進行兒童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工作時,心理師並無法將適用於成人案主的治療理論與方法,直接套用在兒童身上。因為即使兒童像大人一樣,內心裡頭必然也有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受,可是受限於智力因素,其語言發展並未臻成熟,不能做精確的理解及表達。簡單的說,兒童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說」給我們聽,所以心理師必須要另尋他途! 只要我們花一點時間和兒童相處,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兒童都會「玩」,也很會「遊戲」,這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透過玩和遊戲的過程,重現現實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經驗、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想法、抒發內在的情緒感受。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恰好可以利用兒童會玩、愛玩的天性,將治療的元素加入遊戲的過程中,以遊戲為媒介,針對兒童的情緒行為困擾,甚或是身心的創傷,進必要的統整、修復與療癒,這就是所謂的「遊戲治療」。 遊戲治療可以幫助心理師更有效地與兒童建立關係連結、理解兒童遊戲行為背後的意義與內涵。兒童在遊戲治療的過程中,將會充分地獲得主導權與掌控感,並在完成遊戲與成功的人際互動經驗中,逐漸培養出自信心、自尊心與成就感。心理師也會透過具治療性的互動對話,幫助兒童覺察與表達,鼓勵積極的行動,並能進而為自己的決定及行為負責。借助遊戲治療,可以達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升整體生活品質的目標!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