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DNA之父-華生
2010/04/03 15:10:02瀏覽746|回應0|推薦10

被譽為「DNA之父」、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之一華生(James Watson)昨天下午到中央研究院演講,講題為「Making Science Thrive」(讓科學茁壯)。他的妙語如珠讓現場笑聲不斷,也不吝分享他的經驗和成功心得。

華生當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因共同破解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他的成功關鍵是什麼?他打趣說「(當時)劍橋沒什麼女生。」華生喜歡社交活動,年輕時他花了許多時間在社交、旅行、學術會議和「把妹」。1954年八月,照片還曾登在「Vogue」(時尚)雜誌。

華生根據經驗談他的成功有五大因素:第一,及早開始,先驅研究有領先的機會,從後追趕不容易突顯。第二,做研究要快,三年內要得到成果。第三,一定要多和人合作,他和克里克就是互補的伙伴;有時甚至和競爭對手相互檢驗。第四,多向別人學習。第五,要與人交際,不要悶著頭做。「只會研究的科學家很無聊!」華生說,有些科學家研究一把罩,但出了自己的領域,反而什麼都不知道。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講座教授江安世認識華生九年,他形容華生是位「極具科學遠見和科學天賦的人」,在主政冷泉港實驗室期間,不吝賞識、提拔有能力的人,率領冷泉港實驗室走在生命科學領域前端,成為頂尖的研究機構。

華生認為,要管理那麼多科學家,要先說服自己「我現在是領導者」,接著就要分配工作,讓大家分頭進行。當團隊中有了爭議,有時需要一點「獨裁」;對於團體中的成員,也要有賞有罰,不能放年資老的人「排隊等升官」,卻可以因為表現傑出破格升菜鳥。

華生表示,未來的生物科技領域,很多都和基因體、小分子運用有關,台灣如果能及早開發技術,就會帶來很強的研發能量。「如果我還是(冷泉港)領導人,我願意和中研院合作,可惜現在不是。」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出,單單「決定基因序列」賺不了錢,如何找出、解釋基因和疾病的關係,在講求「個人化」醫療的未來,會更加重要。

有人問華生如何看待失敗,他說,碰到失敗最好的方法是「做其他事情」,試著轉個彎,或反向操作,但重點是「永遠知道你的長期目標在哪裡」。

----------------------------------------

陽明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光申問,「大學教授如何鼓勵年輕人保持學習熱情?」華生說,學生不受教,不是老師的責任;老師盡力教,能讓其中兩三名學生有做學問的熱情,就值得了。華生建議學生,「找到可以『拯救你的人』!」而且也不能成為你圈子中最聰明的人,因為「你還必須與更聰明的人交往」!

【2010/04/03 聯合報】@ http://udn.com/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ky513&aid=39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