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不肯為人忙
2010/10/16 17:55:36瀏覽598|回應1|推薦26

起初是標題吸引了我,細讀後果然也令人惕勵省思。好個「讀書不肯為人忙」,用大白話講,應該接近所謂的「純粹」;純粹喝咖啡、純粹作研究、純粹想看書......,一種忠於自己志趣的自信和堅持。看似簡單的道理,在這汲汲於功利與實用的社會,幾已被淹沒。

這句話出自現代史學泰斗陳寅恪給北大學生的治學期許。從一個標題、一篇文章,引我往下搜尋,讓我對陳寅恪有了初初的認識。這位天才型的一代大師,在國共分治時選擇了留滯對岸,以致我們對他相當陌生。他30多歲就通曉20多種語言,講課之深刻、生動,連胡適、梁啟超都甘拜下風,晚年卻在文革中活活被整死,這樣的歷史人物,改天一定要找些相關的書來好好認識。

----------------------------------------------------------
讀書不肯為人忙

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兩位俄裔的學者,肯定他們對於石墨烯的突破性實驗。得獎的兩位物理學家分別是蓋姆與諾佛賽洛夫,亦是師徒關係。師生倆共同蟾宮折桂,可謂是杏壇的一樁美事。歡欣於這兩位可愛的學者榮獲此一大獎,有幾點值得台灣人民共同省思:一,真正學問的獲取,絕對是沒有任何功利取向的。一味只想獲利,凡事皆強調應用,如此急功近利,到頭來終將徒勞無功,等而下之者僅能跟在別人的屁股,這絕對不是學問的本質,而是一種墮落。

這兩位物理學家雖然如今已揚名立萬,但回顧他們獲獎之前,那種赤子之心看待學術,真是令人感佩。例如51歲的蓋姆在2000年時,還因藉由通過磁性克服重力讓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獲得「搞笑諾貝爾獎」。聽之令人莞爾,但這就是一種純學術的態度,質言之,就是為興趣而學術,為學術而學術。一份乾乾淨淨的童稚之心,讀書不肯為人忙的學術堅持,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二,環顧台灣學術界,發展自然科學已越百年,如今更是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國家的教科文預算大部分集中在理工科身上。但至今連一位純本土培養出來的諾貝爾得主都付之闕如(李遠哲還是在美國柏克萊時的得獎者),中研院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國科會數以萬計的計劃與文章,量化數字多的驚人。教育部每年試圖拚命擠進全球百大,但不如人家師徒兩人的相互扶持,聯袂摘取學術桂冠。何以致之?利令智昏,只求「應用」,只重表面的數字管理,一萬篇的文章,這是量;不如他人的一篇擲地有聲的偉文,這是質。一萬項小公司無關痛癢的電子專利,不如英特爾一項關鍵性的發明,這就質量的差別。

砸大錢無反省能力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捫心自問台灣的學術,五年五百億,加上百年來的不知多少倍五百億,究竟為國家培養出幾個蓋姆與諾佛賽洛夫,國人心中自有論斷。而今馬總統又籌措了給台灣「優秀研究者」的數億元獎金,民脂民膏,難道連個青蛙的實驗,我們都只能乾瞪眼,只能為他人敲鑼打鼓?

最後,當這兩位天真的科學家獲此一殊榮,連我們的中共敵國都能「知恥明恥」的檢討聲此起彼落,為何別人能,我們不能時,台灣難道尚能如此沉默地,連一丁點自我反省的力道皆無。仍能沉溺於數目字的管理與追求;仍能醉心於每位教授應加薪多少錢。
 
醒醒吧!諾貝爾獎不是砸大錢就能取得,那是源自於對青蛙實驗的純真與無邪之心靈。蓋姆在每個星期五,都邀請同行至家中,舉行瘋狂派對,共同腦力激盪出各種科學的創意,從而蓋姆觀察壁虎在牆上不會掉下來,不但讓他可能成為「現代蜘蛛人」,最終更觸發他進入材料學的領域。這就如同孔子所言,「吾不試,故藝」的真情流露。

作者為嘉義大學史地系副教授吳昆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ky513&aid=4505169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寫得不好
2010/10/17 17:55
看不出作者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