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減稅救經濟之缺失
2008/09/24 22:46:52瀏覽996|回應0|推薦5


Photo by 殷浦藤熙.



之前有人針對我提出加薪救經濟說法表示反對,認為說我國人勤儉持家,加薪不會刺激消費。減稅才是救經濟的良策。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兩種方式並不衝突,此外,我也對我國人的勤儉習性抱持著懷疑態度。依我所見,具有勤儉美德的那批人,至今應該已經都在40歲以上了,所得也應該早就超越基本薪資等及許多。而小弟同輩的這些人,目前才出社會不久,很多人都還在當"快樂的月光族"。不過,提到這些人的消費行為,我反到認為應該擔心的不是提高銷售量的問題,而是銷售量提高的僅有名牌外商公司這種問題。 

另外,減稅當然可以讓廠生降低成本,可是,也必須思考,減少的成本有多少會反映到價格上,真的會反映到價格上嗎?如果必須完全反映到價格上,那廠商在我國生產跟在其他地方生產,所得的利潤相當,那為什麼要到我國來?

能讓廠商由於稅率低而遷到我國的理由

1.只有部分的廠商能夠到我國來,而不是全部的廠商都能夠到臺灣;那廠商的價格低於對手,出貨量增加,這樣才有獲益的可能,才有遷廠到我國的理由。

2.廠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但是維持原本的價格,這樣廠商獲利增加,但是並不會直接刺激消費,只是有可能由於就業增加,會間接帶動消費成長。

3.廠商必須自行在估計要將多少百分比的成本降低反應在售價上,已至於能讓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保有競爭力,又能夠因稅率較低擴大收益。

4.若是我國有足夠的內需市場,便能夠使得廠商在降價之於,藉由在本地通路及鋪貨上的優勢,取得更大的收益。

大部份支持減稅的人,應該是認為我國減稅可以符合3.4點的需求。然而,單就稅率,就勞工的數量,我相信對企業來說,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落角。實際上,我國過去能勝過那些國家,憑藉的是環境、交通以及勞工素質,不單僅是稅收。但是,今天我們所面臨到的問題,一部份也是由於我國在環境,交通以及勞工優勢的喪失。這並不是說我們在這些點沒僅進步或是退步,而是有更多人,更多國家,以更快的速度,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條件,超越過我們。

講明白點,要是有外商公司進駐我國,我國有足夠的適當勞力為其所用嗎?今天我們想像是廠商外移轉往人力較便宜的地方造成就業率降低,可是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就業率降低導致廠商外移呢?如果外勞會使得本地勞工失業,究竟是外勞的問題還是本地勞工的問題?如果就業率降低,我們卻有需要增加雇用外勞,那麼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這樣來說,如果說企業來到臺灣,卻發現沒有多少我國勞工可以利用,必須大部分使用菲律賓、馬來西亞或是越南籍的員工,這樣對我國的經濟會有多少提升?當然這一的現象可能導致我國餐飲業的生意變好,但是也可能說菲國、越南、馬來的餐飲業大舉攻台,形成所謂的菲律賓城、馬來城、越南城。這樣也不見得是壞事,還是可以增加我國稅收,只是,這樣臺灣移民社會的傾向會越來越嚴重,本地我國人能不能接受呢?就長期而言,如果東南亞來工在我國發跡,甚至置產定居,我國人有能力接受一個更多元的社會嗎?

其實不難想像,只要假設塔信旗下的集團,哪天突然發神經決定在臺灣發展,以上的情況是很有可能出現的。甚至搞不好未來還會出現台泰混血的公民選上市長....(越扯越遠了)

總之,減稅是一個可以採行的方法,也確實有這樣的可能性,能在短期內產生復甦經濟的效果;但是前提是,要有這樣的勞動力,也要有好的環境。而就長期而言,減稅所能帶來的經濟成長有限,必須要讓薪資也接著成長,才有可能繼續提高經濟的成長。不過,依我所見,只要我國的老闆不放棄榨壓員工勞動力,用以增加自己府庫所得,這樣的一天永遠不會來到。

所以,若是減稅,我國的老闆既不會降價,也不會加薪,只會很高興自己賺的更多,然後投資海外,或是在海外置產。我們最多只能期望他生下個敗家子,奢華享受,把財產都敗盡,才有可能讓整體經濟復甦。這其中,還要擔心他們盡買國外名牌,導致我國貿易入超,資金流往海外,經濟越加困難。

L'important C'est外電隨譯中心譯文聯播

( 時事評論財經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gyic&aid=224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