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16 02:09:33瀏覽1012|回應0|推薦4 | |
上週五,一月份的戶籍人口統計出來。推測由於邊境開放,恢復戶籍的國人增加的關係,目前人口數回升到2330萬人。出生10948人,死亡1777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是負的,依舊是生不如死。這些不怎麼漂亮的數據,對大多數人來講,應該也習慣了。 然而雖然我們的戶籍人口數已經回到大約一年前的水準,但是我卻發現相較於一年之前,15-49歲的人口還是減少了10萬人。這讓我開始在思考,出生數的減少,可能不是年輕人不生,而是根本年輕人就已經越來越少了。 事實上,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中,是有提到2000年育齡婦女人數達到最高峰634萬人,之後就開始減少。然而我國對育齡婦女的定義是15-49歲,可40-49這個年齡區段,實際上佔總出生數的比例只有1%左右。以2000年來說,40-49歲女性的人數佔育齡婦女人口中的15%,而這個比例在之後持續增加,到2022年達到17%。乍看之下,育齡婦女人數從2000年最高峰的634萬人,到2022年546萬人減少88萬人。然而15-39歲的女性人數卻是從455萬人掉到351萬,減少了104萬人。而我們在數據中發現,15-39歲人口是在1998年達到最高峰。 在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國出生數的變化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00年左右開始,有一波出生數的降低,到2010年達到最低點。這段期間15-39歲人口的減少是較為緩和的,出生數的降低,可以說與生育率降低有關。在2011年之後,出生數有較為提高,而在2015年之後,又隨著15-39歲人口的減少快速地降低。也就是說,事實上,我們不能說政府提高生育的政策完全沒效。至少在2010-2015年這段期間,效果是不錯的。然而在2015年之後,伴隨著15-39歲年輕人快速的流失,出生數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太大起色。 簡而言之,我們當今所面對的少子化問題,不僅僅只是生育率問題,而是年輕人口減少的問題。雖然2000年那波生育率降低的,可以能是構成2015年後15-39歲人口的驟降的原因之一。然而這批年輕人最年長的才剛滿20歲,還未進入生育的主力年齡。而2000-2005年平均每年減少1萬多人的出生數,也難以解釋2016年開始動輒10幾萬20萬的青年人口流失。 我只能這樣說,我們的年輕人很有競爭力。但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把年輕人留在國內,那麼很快我們國家就沒有競爭力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