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民族與民族國家之構成
2008/09/23 10:27:19瀏覽1019|回應10|推薦2


2003110735, originally uploaded by pingyi.


在談論到基於民族主義的分離主義或是獨立運動時,很少人會去深究「民族」的本質;可「民族」這概念,卻是這類議題中的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究竟,民族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樣算是個民族,民族的數量又有多少?而又為什麼有些民族會不顧一切的企圖建立民族國家,而有些民族卻安然自在隨處安居?這正是本文所想探討的問題。

在一般的認知當中,民族是有血緣相近的人們所組成的,民族主義也時常在論述民族的千年血脈或是上古文化的傳承。但是由於古典人類學的在近代的崩潰,以血脈做為民族根據的論述也終歸瓦解,於是當今的民族研究者在面對民族定義的問題上遇到了艱鉅的挑戰。[1]從堅持追尋血脈的傳統派到開放由個人認同決定的自由決定論者,許多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然而誠如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所言,無論是純政治或純譜系的概念,都不適合用來描述民族。因為,民族的興亡,皆是在文化的步調當中。[2]雖然要清晰的定義文化這個概念也有困難度,但文化當中至少存在一個較為清楚的依據,那就是語言。早在19世紀40年代,德國政治家弗勒貝爾(Julius Fröbel)就提出,一個民族就是「某個全體(Gesamtheit),由所有說同種語言的人構成」。[3]這個說法的問題在於,語言雖是文化構成的充分條件之一,但並不是說每一種語言內都只會存在著一種文化。不過確實每一種不同的語言,至少都會有一種文化。而每一個民族,至少會需要有一種文化。[4]

因此,可以藉由語言推知民族的最少總量,依照民族語言網(Ethnologue) 2005年的統計資料,全世界共有7299種語言。[5]而現存的國家加上民族自治區則遠不及這個數字。弗勒貝爾也提到,所有說同種語言的人,可能組成一個單一國家,亦可能在某個國家當中占多數,或與其他的不同語言的人結為聯盟,也可能分為好幾不分組成不同國家。或著,「甚至於,他們最終根本茫茫然,無法以任何政治實體為家。」[6]這正是大部份民族現況的表徵,僅有極少比例的民族提出政治疆界的訴求,而真的能夠達成其目標更是其中的少數。

這些提出政治疆界訴求的民族當中,依其所處的情況,目標不盡相同,手段不盡相同,結果也不相同。但是為什麼這些處境各異的民族,會不同於那些沉默的多數民族,提出政治疆界的訴求呢?蓋爾勒(Ernest Gellner)認為,這與文化有著絕對的關係:

當一般社會條件有助於標準化、同質化、以及中央維持化的高級文化不僅限於少數菁英,而是穿透社會全體的時候。社會會出現定義清楚完整,透過教育機制來賞罰、統一,並且幾乎壟斷的唯一文化。人們會自願而熱烈的去認同這種文化,文化也因此成為政治正當性的重要的來源。唯有在這種時候,政治單元違反文化疆界的情況才會引起公憤。[7]

另一方面,哈伯瑪斯提到「唯有當國人(Staatsvolk)轉化為由國民(Staatsbürger)組成的民族(Nation),能掌握政治命運時,民主性的自決權才會來到。」[8] 民族的概念中首先必須達成文化統合的要求,在這樣的概念下,國家成員便可以,超越傳統上對於家庭、領主或皇室的忠誠,產生對文化的新認同。就這樣產生了一種約束關係,即便彼此陌生,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團結相互支援,甚至不惜犧牲。[9]

也就是說,一個社會,要能夠有環境建立獨立自主的教育機制;而且還要有該社會獨有的內容可以提供給這個教育機制。而透過獨立自主的教育機制,才能夠建立已民族認同為基礎的國家意識。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解釋國家先於民族主義而生的歷史進程,進而明白民族國家的構成。不是民族創造民族國家,而是國家制度賦予民族生命,建構具有國際人格的民族國家。

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手段,凝聚民族認同、政治力量,為政治行動創建正當性。同時也會劃分出社會學上的「他者」,這些他者如果也有足夠的政治力量,並且感覺受到排擠,便會進行反抗。這樣對立的情況持續發展,使國家發展減緩甚至停擺,最終導致國家分裂,並且在分裂過程當中造成大量的傷亡及國際難民。雖然說,在今天的國際體制約束下,不論是民族內戰向國外擴大,或是民族主義對外進行侵略性擴張的可能性已經大幅減小。但是,凝聚國家、民族、地方性認同是否仍需要有個界線,以避免當代國家不斷分裂為小碎片,以及分裂過程當中造成的大量損失。這些議題依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同步刊登於PixNet,若無聯網會員可至L'important C'est PixNet分版參予討論。

[1] 張明敏、黃仰雯譯21世紀研究會編2002《民族的世界地圖》。台北:時報,頁5-6

[2] Jürgen Habermas, 1998, Die postnationale Konstellation : politische Essays,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p. 34.

[3] Ibid.

[4] Ernest Gellner, 2006,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Malden, MA: Blackwell, pp.42-43.

[5] Raymond G. Gordon Jr., eds., 20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http://www.ethnologue. com/ethno_docs/sample.asp.

[6] Habermas, op. cit., p. 34.

[7] Gellner, op. cit., p. 54

[8] Habermas, op. cit., p. 99.

[9] Ibid., pp.99-100.

L'important C'est外電隨譯中心譯文聯播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gyic&aid=2240778

 回應文章

quantumbee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國族主義
2008/09/27 14:47
說國族主義比較恰當。民族通常指ethnic。美國這樣的多種族國家也有它的國族主義。國族主義不是一種貶意的辭彙。每個國家都有國族主義。而國族主義有很多式樣,我們該問的不是為什麼對岸的人要搞國族主義, 而是為什麼它是那種式樣。作者的文章似乎與南斯拉夫解體之後的民族主義(ethnicism)有關。在那裡頭看到民族主義的工具性的惡果。原來生活在一起的人們,彼此成為他者。這個背景比較對應台灣內部,而不是兩岸。兩岸的問題是大陸人視台灣人為自己人,但是台灣視大陸人為外國人。而兩岸是同族的。
要理解我們自己的問題,應該回到歷史背景裡頭,而不是隨意扭曲或者刻意遺忘。討論一千年前的歷史卻刻意遺忘近幾十年中國發生了什麼事,或者把帝國主義侵華看成另一次異族入侵都是荒謬的。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8 17:11 回覆:

nation跟ethnic翻譯成中文,很麻煩...nationalism會稱為"國族主義"主要是因為nationalism是關於"國家",並且帶有國家訴求。不涉及國家要求的民族,就單純是ethnic, 南斯拉夫解體前後,一直都是基於nationalism,因為每個民族的訴求,都是再建力自己的民族國家(或是說,每個國族的訴求,都在建立自己的國族國家)。

我比較習慣把nation稱為民族,ethnic稱為族群,race稱為種族,只是習慣,沒什麼絕對性。南斯拉夫史實在是一份很好的nation教科書,詳細研究關於波士尼亞認同出現的歷程,就可以窺知民族是如何誕生的。改天我再把這部份的內容貼上來,非常有趣,但是對有些人來說也非常無趣...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变色龙
2008/09/25 12:31

"五個朝代,那麼多的皇帝;可實際的行政權在他手上,這樣動盪的社會,他就維持住了整個體制的穩定。您懂那種高超嗎?"

    为人民?高超?,在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你知道要死多少人?在一个人8 90年期间换了5个朝代这叫高超的行政能力? 在封建社会行政权一直在皇帝手里,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武官出来推翻皇帝,自己当皇帝?恰好说明5道根本无足轻重,只要给他点糖吃就好.如果真的那么有能力,新皇帝就位第一个杀的就是这样的人.忠心比能力对皇帝来说来的重要多了,恰好说明他对哪个皇帝都是忠心的 因为他要保住宰相这个职位,对于人民死多少关他什么事.这点就有点象现在台湾名嘴口里说的蓝皮绿骨的官员,为了官位那里管以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里管什么政治信仰宗教信仰.这样的人叫高超?这在西方文学学上叫政治变色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辨证的看人物事------大陆高中政治课本
2008/09/25 12:19

我从未认为中华民族或者中华文化第一,在我认为日尔曼民族比中华民族更好一点.说日本民族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不是说过劳死,而是对企业的感情和投入.对日本本人从没有好感,但是不防碍我去了解这个民族.为了人民不是用来喊的,是要看做了什么.小蒋是威权总统[用你们的话说]却让台湾人生活好了起来.李扁马是民选总统却没让台湾人生活更好,外交就更别说.除了多了一个选票少了银子.

5道者,五朝宰相耳.在中国封建社会体制中,宰相只是行政体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因为上有皇帝下有卿有公.宰相只是协理阴阳而已.后世之儒生莫以此为辱,除了不符合当时君权神受的观念外,还因为他没有气节.5道之能在于术,我个人认为在后来请他当宰相更因为他做了几任宰相有一批现成的官员和一定的处理行政的方法.事实是就因为这些为了做官连君都蒙骗的人在朝,所以短时间内连换了5个朝代.更从侧面看出5道的无作为和无能力,他只为做官而做官.

      民族主义以往只是单纯的存在,如今变成了一种随意用来攻击对手的名称---XX民族主义抬头 XX民族主义反弹  真是民族主义吗?打了你父母一巴掌,你上去理论或者攻击就说你是民族主义....... 媒体从来不是单纯的,而是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看CNN BBC CCTV NHK 等等 就可以看出他们背后的那只手.CCTV就不说了,大陆人都知道多报好少报坏.CNN BBC NHK们也一样,看最民主的美国,只要一家媒体暴光美国在伊拉克士兵死亡的图象就取缔采访美国军事基地和其他军方新闻.CNN拿缅甸图象当中国的图象.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给中国的人民用自己的力量给予反驳,却污蔑说是大陆政府支持的,哈哈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8 17:26 回覆:

您提到了一個矛盾的地方,"請他當宰相更因為他做了幾任宰相有一批現成的官員和一定的處理行政的方法"卻又認為"在封建社會行政權一直在皇帝手裏",然後,您又提到"在中國封建社會體制中,宰相只是行政體制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因為上有皇帝下有卿有公.宰相只是協理陰陽而已"。"只是"協理陰陽,我想您應要知道五帶那些黃帝都是些什麼角色吧?要在這中間,單是你說的協理陰陽,恐怕就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了。

關於馮道的史料還不算少,很奇怪的是,除了對於不忠君之外,少有其他的批評。這傢伙不貪、不色、不腐,還首度推行官刻儒家精典;著實是很難判斷的人物。後代儒徒為了提倡忠於國家,大肆的貶低馮道之不忠,說其"不知廉恥為何物"卻又找不到除忠君之外的其他攻擊把柄,著實好笑。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两岸人观念差真多
2008/09/24 17:06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3 14:39 回覆:

不好意思,我真的覺得那些拋頭顱傻熱血的傢伙是傻子;尤其傻在他們大部分不是為民族死,而是為國家死。尤其要追究,文天祥那該死也確實死了的傢伙真正的是傻子,為了對朝廷的忠貞,竟然放棄挽救中國百姓受異族統治的機會;我反而認為五代宰馮道才是真正忠於民族的英雄。

民族與民族主義是不同的東西,民族實際存在,民族主義是一種手段。照您的舉例,也就是說:民族是刀,而民族主義就是拿起刀來殺人;民族是飯,而民族主義就是拿起飯來塞到人家嘴裡把他噎死。

       所以台湾台独注定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因为没有决心和牺牲的准备.如果你真认为那些人是傻子,那么今天估计台湾还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或许部分台湾人很乐意 比如李某人]当时那些为了反抗而牺牲的国家先烈们又将是什么评价?所以台湾最大的风险来自台湾人的认知,很多人在5.12地震时说中国死那么多人,肯定不会再冒死更多人来武力统一,他们错的太超过了........ 所以今天你也有类似观点认同冯5道而蔑视文天祥,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儒家的精神,文虽然愚忠但是仍不能掩盖他为理想而献身的那种文人士大夫的气节,现在的台湾5道之类的官员不少,管什么颜色只要有官当就好,那里管什么政治信仰个人情操.     我认为民族是铁,民族主义是刀.不是所有民族都能创造优秀的国家文明 同样民族主义这把刀能伤敌也能自伤,看怎么用怎么引导,而不是民族主义就一定是杀人.日本民族主义能成为军国主义也能在战后用在企业和国家建设中.民族和民族主义都是现实存在的,你可以闭着眼睛说看不到,但是不会因为你看不到就说不存在.如果是不存在的东西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研究它.台湾人如果都如你的看法,我感觉可能会引发战争.士兵为国家去死和为民族牺牲是两个不同重量级别的荣誉.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4 22:59 回覆:

是呀,已資本主義跟企業家的觀點,日本人為工作過勞死還真是種光榮的表現。我基本上是個想法理想,看法現實的傢伙;我愛中華文化,卻認同不能光是看中華文化為世界第一,忽視其他文化重要性的想法。

姑且不論韓國日本救了經濟得了些什麼...錢能代表一切嗎?日本民族今天經濟再發達,也不能擁有一隻真真實實的軍隊呀...

您了解馮道的理想嗎?五個朝代,那麼多的皇帝;可實際的行政權在他手上,這樣動盪的社會,他就維持住了整個體制的穩定。您懂那種高超嗎?人民,最重要的是人民呀!毛澤東都知道的道理,今天為什麼還有中國人不懂呢?


唐山子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再論「論民族與民族國家之構成」
2008/09/23 16:48

對於國家制度賦予民族生命的說法。基本上,我是同意這樣的論點,因為沒有政治實體給與民族的外在力量時,一個民族只是文化名詞,僅能發揮出同化的柔性侵略,並不會帶來大的禍端,當有一個政治實體駕臨其上時,就會用政治力去綁架民族了。

因此「民族國家」只是一個偽命題,是全球各國家或政府或野心家,為其政治服務找的一個藉口。當然也是中國大陸以「民族大義」來要求統一的理由,而台獨倡導者則以「台灣民族主義」予以抗衡,相互用「民族國家」這個名詞,來為自己背書找理由而已。

國家是短暫的,民族是長遠的。從有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以來,所謂的國家或政權不知已更迭多少次了。因此,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與綿延長久,不要再耍弄「民族國家」的迷思了。


身無半畝,心繫天下。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3 17:19 回覆:

或許應該更確切的講,國家制度賦予民族「政治生命」。民族本來就活著~

您有抓到我的重點,「民族國家」只是一個偽命題,我發現很多人看不出這一點來,實在很令我訝異;頗懷疑是自己敘述能力差或文筆不好...

國家國家,沒有家哪來的國呀...許多人被「沒有國哪裡會有家」騙了一輩子,跟隨黨、跟隨國...到最後...自己的家在哪裡呢?有些像國民黨的老兵,到了台灣,朝思暮想的是千里之外的家;好不容易回去了,卻發現早已全變了;這才發現,原來「家」已經成了歷史洪流之中的夢...也些共產黨的黨員,忠黨愛國一輩子,文革的時候批父批母批妻子,等時代過去一看...還剩下什麼呢?更多的是張藝謀「活著」所描寫的,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無奈...存在的,還不是生命的傳承嗎?美國越戰,多少年輕男子,像是阿甘正傳中的少尉,成了殘疾,也否定自己的價值。更多的是目睹戰場的刺激,回來後花了好長時間才從新振作,回歸正常的生活...

人們可以欺騙自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事情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可是,何必為了知道火會燒傷手而去碰火呢?何必為了知道死是什麼感覺而去自殺呢...


唐山子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化特質是構成的重要元素
2008/09/23 16:02

對於民族的構成,在某些論述中會強調語言,但是如大作中也提到語言的多樣化。如果基於中華民族的特性,我個人一直強調語言並非重要的原素,反而其它的文化特質,與家族概念要高於語言。像以色列也強調為一「民族國家」,但其構成的要件是宗教信仰,非關語言、血統、種族等其他的元素。

基本上,沒有所謂的民族國家,因為一個民族國家很少是由一個單一種族所形成,就算是一個民族組成了一個國家,會因為其中的某些構成元素的弱化或強化,而形成差異性,若此差異性大到一個臨界點時,將會造成此民族國家的內部分裂或與外部的民族合併,產生出新的所謂「民族國家」。當然,也有很多民族,會因為外在或內在條件的不同,甚至政治力的介入,組成了多個國家,我想無庸舉例了。

很多年以來,許多野心家藉民主國家的論調,發動了侵略、吞併的所謂民族大一統戰爭,如希特勒之流。當然也有利用此一論調,去做為種族滅絕,分離主義的行動藉口。這些都是迷惑人心的論述,當然也有不少人上當受騙,去為虎做倀讓野心家得逞。因此當這樣子的論調出現時,要很小心,它的負作用很大的。


身無半畝,心繫天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题外话
2008/09/23 14:05
    台湾政党怕被选下台,大陆政党更怕被造反.下台死不了人 造反是要死大批人.在中国3000年的历史上被造反的政权的下场 不用说了吧?连2000年前唐王李世民都感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共产党会不知道?也就在台湾有大量人以为大陆是共产的,共产党可以号令人民为所欲为.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个人 民族 国家
2008/09/23 13:56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刀子可以割肉吃也可以杀人;氧气谁都需要但是氧气浓度过高也对人不利.所以说民族主义就跟水一样可以被导引和利用,往好的方面看就如同韩国在经济危机时全国人都拿出金子就如同抗战时的华侨出钱出人出技术.坏的方面就是纳粹那样被利用.饭可以噎着但不可以不吃.同样民族主义也不是虚幻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民族和人民为此抛头颅撒热血,死了几十W上百W人去争取一个虚幻的东西?难道他们都是傻子? 9.11是拉丹干的,可是给布希把民愤引导去伊拉克了.民愤与民族情绪与民族主义何等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但是他们决不是虚幻的.人命本来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美国的人命绝对比伊拉克的人命在货币上来的值钱,因为这取决与国家的地位和实力的强盛与否,国家与人民就是一体的.

   '京奥之后,神州大地事故、人祸不断。分析家认为,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正是长期以来部分官员对民众生命财产的漠视和对政府管理的缺位造成的。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共的执政地位。难怪胡锦涛疾呼:「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这是引用的,给你看看大陆的民意是如何影响共产党的,如果毒奶粉等事件处理不符合人民的期望,将会削弱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甚至是更严重后果.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3 14:39 回覆:

不好意思,我真的覺得那些拋頭顱傻熱血的傢伙是傻子;尤其傻在他們大部分不是為民族死,而是為國家死。尤其要追究,文天祥那該死也確實死了的傢伙真正的是傻子,為了對朝廷的忠貞,竟然放棄挽救中國百姓受異族統治的機會;我反而認為五代宰馮道才是真正忠於民族的英雄。

民族與民族主義是不同的東西,民族實際存在,民族主義是一種手段。照您的舉例,也就是說:民族是刀,而民族主義就是拿起刀來殺人;民族是飯,而民族主義就是拿起飯來塞到人家嘴裡把他噎死。

對了,剛剛忘了說,蓋爾勒不是日耳曼人,他是捷克人,出生於巴黎,在布拉格長大,二戰中逃到英國,一直到1993年才搬回到布拉格。弗勒貝爾跟哈伯瑪斯才是日耳曼人。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可恶的2000字限制
2008/09/23 12:39
     一个民族 有文化才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历史,但是不是每个有历史的民族都有民族主义,这要取决于这个民族有没有成就包括军事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当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总会想起美好的东西或者美好的过去,就成为理想,当一群人有了同样的理想他们就会凝结起来.所以有梦最美 希望相随,有什么能阻拦一个人为理想去拼搏呢何况还不有他的家人,所以在民族主义里 死 成为 牺牲,代价虽然巨大但是他还有希望那就是他的家人和他的后世,父爱与母爱是最伟大的不求回报的,祖国是一群人在情感上的认同,就象家族一样.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是为了以色列建国和发展他们付出了更多.美国是国家  以色列是犹太人的祖国.中国是祖国,在外的华侨还是心存祖国,不管是国民党执政还是共产党执政,因为祖国与政治无关于体制无关,那只是一份感情和寄托.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3 13:21 回覆:

問題在,感情的寄託常常是虛幻的,而且容易受到執政當權者所利用。如果您讀過"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就會更深體會到本文所說,自然的、基於家族的情感,被擴充激化為一個對國家的情感;然後被野心家所利用,成為對抗反對者的工具,而這個野心家一但掌權,就會變成對抗其他家國的工具。

與其為了民族這樣虛幻的共同體不明不白的利益而犧牲、而死並且還傷害他人,不如真真實實的為了家人,為了朋友,為了那些受迫害受欺壓或是挨餓的人而犧牲,而努力的活著。國家會過去,民族也可能會過去,但是人卻是真真實實的活再每一個世代當中。我真正想表達的是這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以上都只是论述一个现象
2008/09/23 12:25

       那就是正在研究民族主义和民族的关系,并没有形成一个结论.但是在那么多的观点中我最认同蓋爾勒的论述.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有过一个繁荣的辉煌的历史并且获得后世人民的认同并产生荣誉感,这样的民族最容易形成一个民族国家.有梦最美 希望相随.这个基础上会凝结这一民族的力量.看历史上的中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伊拉克 韩国等国.德国给苏联和西方分离过,但是日尔曼民族还是赢得了统一的德国 伊拉克正在以宗教和民族的力量对抗美国 朝鲜半岛的大韩民族也没有放弃过北朝鲜的同胞 法国在二战沦陷后在无政府领导下成立游击队对抗德国纳粹.中国也一样有着分裂的台湾,无论任何政党执政都绕不过去台湾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民族心结所在 违反民族意志的执政者无论在任何政治制度下都不会有好结果,封建社会会直接起来反抗 现代社会 如果是民选制度民众会用选票来让他下台 在目前的体制下 包括军队在内的13E人会使领导者走向正确的方向,对国民一切武力都是无效的以前的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不也用过武力?

         他们试图从各种民族的表现这一现象去寻找为什么会产生民族主义这本质,他们有些本来就诞生在没有民族主义的这一群体,他们就一局外人,能够很理智的去观察着,可惜人类从来不是一个理智的动物.所以身为日尔曼民族的蓋爾勒更身有体会.

殷浦藤熙(pingyic) 於 2008-09-23 13:22 回覆:
您可以先在WOED或是其他地方打完在貼上來,並且把這些文章存檔留存。對於未來要出說,或寫文章,或是擴編成另外的文章都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