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勞工問題二三事(下):應徹底顛覆台灣現行教育
2008/09/09 14:14:55瀏覽753|回應0|推薦1

要解決台灣現在面對的不景氣狀況,明顯不是擴大就業能解決的。相反的,現今進行擴大就業,由於這部份3-4%的失業勞工,可能有一部份是屬於季節性工作的勞工,皆下來就會有工作;另一部份是能力不足,不適任的勞工,因此,擴大就業市場實際上反而是屬於福利國家政策的一部份,只會需要付出更多的社會資源,而不會對經濟有正面的影響。所以,擴大就業對目前的經濟狀況不會有幫助。

另一方面,由於從87年到96年之間,個人本業薪資平均的水平一直都界於28萬到29萬之間,唯有大學以上學歷者的收入不斷下降。因而,利用降低稅收來刺激經濟的方法,是會有所成效的,但所造成的效益,以民間來說可能極為有限,主要還是在擴充產業界的所得。然而,我之前撰文已經提過,產業界並不會因為稅收降低,就將生產成本的降低反映在售價上,反而僅會藉機擴充其利潤。因此,為了確保利潤能夠流入民間,並且刺激消費,有必要在減稅之後提高勞工基本薪資。

同時,對於大學以上學歷工作者倍增,導致薪資降低的部份。依本人觀點,縮限大學的招生名額並不是好辦法,重要的是提升大學生的素質。依照本人的觀點,必須要全面的抑制以升學考試為目的地補習班,將教育的重心重新回到學校。而唯一的辦法,便是廢除全國不分科系聯招制度,改以各校同科系或是類同科系聯合招生。導正現今大一不分系所這種乖謬的政策,使學生在高中時代就可以找到符合自己性向發展的科系,並且在高中就做好進入大學的準備。

在大學的部份,依各大學教學型或是研究型的取向,有必要做好良好的產經合作或是研究機構的合作訓練。並且,政府應當給與大學更多的自治權,以利學校提升學術及教學的水準。但是政府也需要為大學企業化經營做好環境準備,建構大學與國外學術機構及產業合作的便利空間。如此,才有機會在大學以上學歷國民增加的同時,一併的提升種體國民素質,進而提升國家發展的前景。

此外,國家必須要將考試取向從整體教育中抽離,使得教育能夠回歸教學正軌,而不是民間補習產業獲取暴利的輔助工具。並且,傳統上以國家中心,培育政治正確,民族價值的教育概念也要一併剃除。改以「真實的」公民素養、公民價值、道德教育以及自我檢討思考、價值批判為中心。導正現今社會大眾普遍對政治不熟悉、不理會、不懂得爭取權益的狀況。簡而言之,教育應該教導國民管理國家,而不是教導國民順從國家。就如同企業應該使消費者認識商品及契約內容,而不是以壟斷的方式強逼消費者接受其商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塊土地才有機會在之後的時代繼續發產、茁壯,並且在國際走出一條讓人重視、尊重的道路。也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才會甘心樂意的承認,我們國家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我們的地位不容忽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gyic&aid=22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