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流浪女之歌@花蓮 Part 2
2014/01/03 02:13:20瀏覽433|回應0|推薦0

12 26 2013 星期四 天氣陰

    中午才出門,早餐當午餐。天灰灰,空氣冰冷,雲層很厚,這種天氣沒有下雨已屬萬幸,不敢企盼有天晴。可能真的是被寒流冷到,昨晚頭痛一夜未眠,今天出門帽子、手套、大外套準備齊全,不敢大意。

    第一站慶修院。門前簡約素樸,入院清幽淡靜,梵樂耳邊繚繞,觀光客不多,陰冷空氣下反倒顯得此處空靈。慶修院舊稱吉野佈教所,吉野村即今日的吉安鄉,日據時期日人在此開闢移民村,獎勵日人渡海前來開墾,由於居民多半來自四國沿岸的吉野村,為撫慰移民者思鄉之情,安定人心,特建此院。院內流露濃厚日式風情,石燈、手水舍、百度石、不動名王神像仍保存完好;中間有一水池仿四國地形,說明寺院源來;八十八尊石佛沿牆排開,沉穩莊嚴。石佛據說迎自空海大師(真言宗創辦人)當年為世人消災解厄,行遍四國佈教時所開創的八十八間靈場,讓吉野村信徒可就近參拜,免除奔波之苦。八十八亦代表人心八十八種煩惱,巡拜八十八靈場後,煩惱即不再執著。當然,歷經歲月更迭,原始八十八尊石佛難以周全,今日所見,很多已不是舊時原貌,但法像莊嚴不變。販賣部後方,有一小區庭園,樑柱間掛上一排風鈴,風吹鈴动,叮叮咚咚,悅耳動聽。用票根在這裡換了一杯薑茶,暖手也暖心。

    續行,聽從民宿大哥建議,往193縣道前進,走山線看花東縱谷。一路沿著海岸山脈及花蓮溪,193縣道路面狹窄,曲折蜿蜒,視野卻出奇遼闊,景色優美。遠望,群山層疊,雲霧低垂,眼下西瓜田綿延成一片荒蕪,溪水潺弱,冬日景像別有一番風味。一路上人煙稀少,往來車輛幾希,鄉村小道田園風光依舊滿眼綠意,如果金城武來這裡騎腳踏車,這裡應該也會爆紅吧。

 

 

    過米棧,古道口酒罈造景頗有意境;路旁原住民塗鴨,可愛有趣。

    車過鳳林,來到箭瑛大橋。小學時看到的電影,感人至深,女主角是顏风嬌,故事至今還有印象,來到現場看橋,比想像中更寛更長,難以想像,過去狂風暴雨,河水暴漲時,單靠木橋豈能抵擋?兩位老師的犧牲,換來這座水泥橋。橋邊上有一處紀念公園,二位老師都好年輕。一路開到阿巴塱,阿美族的原鄉,本想尋訪阿美族文史館,可惜沒開,轉往阿巴塱國小,雨下的滂沱,雨中取景拍了照匆匆離去。出光復,馬太鞍橋上看山,氣勢壯闊。一路殺至雲山水,來到寿豐,雨也停了。

 

    雲山水脫俗清麗,寧靜閑淡,彷彿遺世獨立不似人間,真的很美,可惜趕在天快黑時前來,相機效果差了點。難以想像這裡是私人養地,花了數十年功夫培育出來的美景,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

 

 

 

 

    繼續往市區前進,要吃炸彈蔥油餅,觀光客找路要一会,6點十分來到,二攤都已售完,扼腕,只能明天再來。晚餐一碗小羊肉,天下雜誌推薦的就來吃吃看。店面質樸,設計有古早味,點了紅燒羊肉麵線,沒有一般紅燒的重鹹及油膩,加了枸杞反而帶點清甜,肉質頗鮮嫩,卻讓我一直有种是吃小羔羊的錯覺,心中有點小罪惡,對不常吃羊的我來說,羊味還是有,下次還是不要太好奇。

    在市區小鎮穿梭,巷弄間尋寶,花蓮原來是座文化城。花蓮日日販售生活雜貨小物,有許多本地藝術家設計手作物及當地元素創作出來的作品,店員親切,買了一個黑曜石刮痧板。

    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座落在一棟舊日式樓裹,大片青綠色隔窗顯的復古,一旁白色層架免費提供許多旅遊資訊,入內,迎面一大片白色聖誕樹布很應景特別,內部擺設很文青,有許多文創商品,老闆娘熱情親切,感覺是來花蓮尋夢的外地人,買了一本書留給自己做紀念。

   

    在老闆娘建議下,來到時光二手書店。書店座落在一處不起眼的窄小巷弄裡,一棟日式老建築在昏黄路灯照映下,頗有懷舊氛圍,彷彿時光凝結,往日重現。店內書香滿溢,自然流洩出一股典雅,慵懶的貓咪自顧自的遊走,貓與書,成了這裡特殊的一道風景;飲料區有早期文藝氣息,在這裡歇腳點一杯飲料,享受被書香圍繞的感覺,是種有氣質的行為。

    酒廠文化園區像華山藝文特區,日式建築群聚,佔地寬廣,酒吧、餐廳設計古典又帶點時尚流行,可惜沒有時間享受;雖然時間已晚,但想著明天就要回去了,一不作二不休來到將軍府。日軍高級軍官房舍,多處尚未修建,還保有舊時模樣,夜黑前來有點荒涼陰森,一個人也不宜久留。

                                                           【將軍府】

     最後,來到廟口紅茶店,尋找老花蓮人的記憶,其實肚子並不餓,只是想坐在攤前,感受食物的温度,看人來人往,融入人群,感覺熱鬧,寒冬下給自己一點東奔西跑後的温暖,至於食物的味道,其實不太重要。十点半回民宿~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g07129&aid=103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