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土化” 一個說不清 一個怕說太清
2020/01/13 16:23:21瀏覽114|回應0|推薦0
經過一天的選後沉澱,似乎投藍的心有未甘,而投綠的也未歡欣鼓舞,為什麼?
結果雖不出意料,但差距太大、蔡得票數高得”離譜“,藍營基層驗票呼聲不斷,以總統票和立委總票數比較來看,個人也是懷疑的。但對一個從學歷欺騙、濫權枉法、歪曲事實、養黑衫軍養網軍攻擊政敵,可謂黑歷史斑斑可考的人而言,想驗票?理都懶得理你!綠營的人難道不起疑嗎?當然也會,只是幫有幫規不容有異聲罷了。


有人說這次大選是親中和反中的決戰?反中是確實但未必是真“反”(反也沒本錢是不是?),應是"脫中";而“親中”一詞從來是綠營硬冠的頭銜,藍營的主張一向是友中,既不是反也不是和。所以脫中和友中之間僅一線之隔,何來決戰?莫非友中勝出的話,台灣就會接受一國兩制嗎?
至於蔡的“護主權保民主自由”,我都當成是選舉語言糊弄老百姓而已,我敢說台灣沒幾個人真懂得什麼是民主自由的,也從未被教育和訓練什麼是民主自由。

有人說這次大選是中華民國保衛戰?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固然綠營很多人主張台獨,但現實是所有綠營從政者不都在為中華民國的“官爵”爭得頭破血流嗎?不是仍低頭在國父遺像和中華民國國旗前,手按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就職嗎?

台獨新國號都還沒有就仍是中華民國、如綠營當選人都不願宣誓就職才有中華民國存亡的問題。而國民黨仍以保衛中華民國為主軸,就好像此地無銀三百兩,殊不知民進幫(不含腦殘的外圍綠小兵)巴不得有中華民國這棵大樹呢!而一般久被洗腦的百姓連"國"都不知為何物,哪在乎"國號、國旗"?

我一直強調:民進幫是沒有理想性的一群,幫派文化下,要的“只”是權位和中飽私囊。修憲改國號?他們才沒這閒工夫呢!不過口號必須喊,喊給人民聽、喊給極極少數浪漫的台獨聽,表面戲得做足才行。

回到主題,台灣內部問題為何總是擺不平呢?台灣人民為何明知民進黨不堪卻硬著頭皮支持呢?這其實是三四十年來國民黨始終講不清、民進黨始終不想講清楚、百姓始終搞不清的事。我認為源頭出在小蔣提出的“本土化”。

小蔣鑑於世界潮流及認為台灣“訓政時期”已足夠,開放探親、報禁、黨禁、解嚴,一步到位,我猜想就是為了“本土化”,可是他所謂的本土化並非現在被曲解的本土化。小蔣的本土化是要根扎台灣這塊土地徐圖再進的意思,並不是非把政府全面交給本土人士治理才算。當然,既要紮根台灣就不吝啟用本土人,這才有李登輝之流的竄起、和民進黨的成立。

本來這些小蔣德政應是國民黨可引以為傲、可大方展示給全民的事蹟,國民黨卻一貫的謙虛溫良,尤其如何論述本土化政策上,至今不見國民黨多所著墨,可能很大一部分國民黨人也都誤以為本土化就是應由本土人主導。
另一方民進黨從當時到後來一段長時期都是台灣唯一打著本土旗號的政黨,趁著大家都懵懵懂懂,也沒必要跟民眾講這些“五四三”,漸漸變得肆無忌憚乾脆操弄到底。

兩黨一個怕說不清、一個怕說太清,於是“本土化”被普遍認知為“政權本土化”,進一步台灣人被分化成外來人和本土人,綠營"理直氣壯"的奪權搶位,造成今日台灣紛亂的起源。

“本土人”到底指哪些人?一般都含糊的指稱就是“本省人”啊,那麼何為“本省人”?大家都知道台灣除原住民都不算“正港”台灣人,正確地說都是“外省人”,不過按照人類遷徙演變,如從第三代算起是本省人倒也無可厚非,如同第三代”外省人“也可以算本省人。
正因為如此,除了遷台初期有外省人和本省人的鬥爭外 (其實應是初來者和原居者的必然衝突),之後再怎麼激烈的選舉都不再看到省籍衝突,因為大家血統都只有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差別,而且彼此多少還沾親帶故。

照2019年底的統計,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黨員數分別為34萬9千和18萬2千,其實兩者相距不大,一方面印證上面的省籍藩籬已不存在;一方面印證與台灣人口比較兩黨都屬少數卻左右了政局。也就是說百分之三的人囊括百分之九十的選票,意即百分之三的人代表了百分之九十的民意,恰恰說明我一直質疑的政黨政治或兩黨政治的荒謬和不合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r4all&aid=1315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