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雷思海:誰當選,大水都將來臨
2020/11/25 11:41:30瀏覽271|回應0|推薦2

雷思海:誰當選,大水都將來臨|2020-11-07

 202011718:09:24 發表評論

       拜登基本贏了。特朗普並不甘心,已在數個州發起訴訟,未來不排除意外。

     但對世界而言,這些其實已經不重要。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未來4年,影響世界最大的一件事,早已經確定,那就是更大的美元放水!要注意的是,這一次,很多後果將與從前不同。

    1

   

     對民主黨來說,但要扭轉美國當下運勢,難度很大,因為這個運勢的背後,是美國20年、一代人的“業力”。

  

     這需要一場極其艱難的改革,而從選戰之激烈來看,美國目前沒有改革的共識。

     如果內部沒有改革的話,解決困境的方向,會外求。拜登在大國關係的處理上,可能會部分繼承特朗普的路線。

      但民主黨對全球化的認知,與特朗普有所不同,說明民主黨認識到,美國的問題在內部,比如嚴重的貧富分化,而不在全球化,這比特朗普的認知,更加接近真相。這點是值得其他大國樂觀看待的地方。

 

     特朗普也一樣難。過去四年,他獲得了底層的支援,但回避內部改革,想從外部找方案。路徑錯誤。所以,雖有“倚天興大國,鑿山刻吾名”的野望,落空是必然,再來四年,也得向其國運低頭。

 

     國人比較關心的中美的事情,我個人認為,存在著好轉的機遇,也不排除一些意外的事件,但不會有激烈的脫軌情況。而所謂的新冷戰,至少8年之內,是搞不起來的。因為,它自己首先會承受不住,而把中國定位為蘇聯,也得不到多少認同。

     作為世界唯一超強,手握世界貨幣美元,能看到世界最大資產底牌的老美,新總統上來後,難免會有所動作,必須回應一下支持自己的選票,所以全球資本市場,得準備好遭遇一些意外。

    2

     對國內資本市場來說,若有意外衝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美的位差而產生。

     當前,中美經濟處於不同的階段 ,所以很自然,一些中短期的目標不一樣,政策訴求也不一樣。

     

     美國的目標是要看到通脹,好把利率加到正常水準。2008年,它的泡沫太大從內部撐破了,然後一夜之間,經濟的整個體質完全變了,陽極轉至陰,之後一直處於陰盛陽衰的情況,也就是通縮。現在的目標,要回歸常態。《黃帝內經》講:“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平衡是最好的狀態。

     中國目前的經濟上升,仍然是在常態的軌道上,但是局部有一些過熱,比如樓市。因此需要,防止陽極生巨陰。

     現在,防範系統金融風險這個詞語,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那麼,風險可能來自何方?

     我個人的學習理解是,來自一些資產的泡沫化。

     泡沫這個東西,有是正常,但不能超越當前的支撐能力。所以它也是需要辯證看待的問題,你的支撐能力越來越強,比如科技創新上臺階了,那麼,以前的泡沫,過段日子,就不再是泡沫,就是發展,是成績。

     所以,現在的重點,就兩個,一個是壓控過熱的資產,二是升級支撐資產的能力。政策面對應兩個要點,就是科技創新+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要說沒有系統,這個觀點是不敢苟同的。

     

     裡面的問題,解決起來,主動權在自身,時空上好安排,這幾年大家都看到了。

     外部問題,尤其是老美是唯一超強,手握世界貨幣,又困於運途之末,行為難免有乖張之處。

     但總體來看,中國國運處於上升通道,老美國運處於觸底通道。上升通道維護的好的話,會繼續上升。觸底通道搞不好的話,還會底下有底。升高要防跌重,觸底要防消沉。     

    3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國運,就是經濟。

      因此,判斷美國未來4年怎麼樣,對中國能不能搞出新套路?新套路會在什麼方向?要抓住美國經濟這個牛鼻子,吃飽了才能出拳不是?至於誰做總統,其實真沒那麼重要。

      

       在美國搞接近於零的利率,貨幣寬鬆10多年後,判斷它經濟好起來沒有,最簡單的就是看他敢不敢主動加息。

      不是加一次、兩次,而是把基準利率加到3%以上。3%這個位置很關鍵,它是眼下美股的平均分紅率,超過這個線,美股就面臨生死考驗。

      美元是世界貨幣,它要加息的話,各國資利率也會被動上升,股市,樓市,就難辦,一些泡沫大的地方,就難免劇烈震盪,風險就可能出現。

      美元加息,誰都明白,是屠龍刀、倚天劍,會引起資本市場與地緣政治的大動盪。

      雷根任上,基準利率一度加到了20%以上。油價很快崩掉,從40美元掉到了幾個美元,讓依靠高油價對外搞擴張的蘇聯,從高峰跌落,最後在1991年解體了,可以說加息催化出了,後來的這百年變局。

                                      

      過去四年的特朗普,為加息不可謂不勤勉:

      拋棄新能源、重搞老能源,拉沙特,曖昧俄羅斯,搞伊朗,準備推油價,因為只有通脹上去了,才有理由加息啊,世界才信你,是真的要加了。然後資本市場的預期會跟上,自動自發,調倉換籌,掀起風暴。

      201812月,美聯儲把利率加到了2.5%,美元指數最高到了102的位置,不少人認為,美元要大反轉,人民幣要大貶值,其他國家資產價格要大崩潰,明斯基時刻要來了。

      但就這個不高的利率,很快就把美國自己的通脹指標,給整趴下了。

     當時,第四次加息到2.5%後,美聯儲的利率指引,前瞻到了2.75%。但是,此時,一個反常的情況出現了,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沒有順著指引上行,反而掉頭向下!表明這個成本的資金,大家用不起,需求在消失。春江水寒鴨先知。美聯儲趕緊掉頭,於是在2019年接連降息,現在回到了次貸危機後的最低點0.25%。美元指數掉到了今天的93一線。

      特朗普沒有能夠逆天而成。

      它也說明:

      沒有特朗普時代,只有時代裡的特朗普。

     4

      這個時代,對美國而言,叫做療傷,或者叫等新韭菜成長。我認為,它大概還有8年的時間。

      過去幾年來,不少人都以為,美國很快就能走出次貸危機,因為畢竟世界第一,家大業大。

      這種看法,就像年輕後生,不知道中老年傷有多深。

      在這方面,日本是無法翻案的病例。

      曾經以為,1992年開始的日本降息,只是為了應對危機,短暫的救急行動。結果,這一降就是30年。本以為2000年拿出零利率,是了開掛,沒想到後來是開掛再開掛,現在,日本負利率也已4個年頭了,看起來,依然沒有盡頭。也許還會從-0.25%,到-0.5%

     美國強一點,現在的利率是0.25%,還有0.5%的距離。但接下來的8年,美國大概率會進一步,向日本靠近。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過度的金融杠杆,引發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社會消費與投資斷層,需要一代人的時間,才能真正恢復。

      在信用貨幣時代,創造貨幣的權力,實際上賦予了每個人,代價是債務。去銀行貸款500萬,你就創造了500萬的信用貨幣,它到了賣主的腰包裡 ,你有了500萬的債務。

      

      資產價格可能下跌,甚至歸零,而債務是剛性的,是不滅的,永遠需要你去還本付息。所以,一旦發生金融危機,資產狂跌,個人就非常容易破產。

      而金融危機裡,則以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危害最大。

      兩個原因,一是房地產貸款普遍有杠杆,首付10%,就是10倍杠杆;首付30%,則是3倍杠杆。二是參與者眾,是人都要住房子,所以,房價一旦炒起來,會引發全民上車恐慌,泡沫膨脹會非常大。

      從日本與美國的情況來看,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後,個人破產率將會長期居高不下。

      

    5

      隨之而來的,是勞動參與率會大幅度下降。

      日本的勞動參與率在1992年後持續下降,至今摸不到此前的均線,直到這兩年才略有所好轉,但依然離均線很遠。綠色直線為日本金融危機後的勞動參與率平均線,紅直線為危機前平均線

     美國也是,從高點的70%,現在只有63%。而新冠病毒,再一次沉重打擊,美國的勞動參與人口一度下降到了60%

     

次貸危機後,美國勞動參與率持續下降,紅色直線為正常平均線


    上班不僅是賺工資消費,它還是融資消費的根據。到銀行去貸款,沒有收入,沒有人貸款給你,所以,一份工作月薪1萬,不僅是你有了1萬的消費能力,而是你可以借此,撬動2萬甚至十萬的消費能力,消費好,投資才真的好,這才有了經濟的繁榮。

      所以,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意味著社會信用貨幣創造動力的下降,M2增長乏力,所以央行不得不降息、買資產放水,不然就會通縮,而這個時候,放水也只能對抗一下通縮,經濟該降還得降。

      特朗普為什麼強調,新冠疫情不能讓美國停工,因為眼下,美國的勞動參與人口,實在已經很低了,再低的話,這元氣就更傷了。

      所以,判斷美國經濟走出來沒有?其實非常簡單,不要看什麼通脹,失業率、薪資、PPI,等等這些,這些資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構成確定性的東西。最簡單,看勞動參與率。只要這個資料上不去,那麼,經濟就有大問題。

    6

      日本的勞動參與率,在房地產泡沫破滅20年後,才有了緩慢的回升。

      20年,正好是新一代人的成長替代時間。當年20歲的人,如今成了高管,企業家,有能力撬動最高層級的信用貨幣;而當年的嬰兒,如今可以憑工資,撬動最低層級的信用貨幣。新一代都是乾淨的,無負擔,因此才有能力借錢,也夠資格借到更多的錢,從而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層次結構健康的信用貨幣創造群體,於是一個新的消費時代來臨,新的投資機會來臨,於是,經濟再繁榮的機會出現。

    

      所以,美國真正走出次貸危機的時間,是在2028年前後。

      在這之前,老美需要綿長的時間,來等待新消費群體的格局形成。

      

      特朗普雖有野望,但奈何時不我予。拜登也差不多,不會有多少空間。

      只要不敢連續加息到3%以上 ,老美未來4年,大國角力的工具箱裡最厲害的東西 -世界貨幣美元的暴起暴落所帶來的外部衝擊,就等於封禁了。其他的手段,都不能傷及他國要害,對大洋彼岸,台海啊,南海啊,這些牌可能打,但是打不大,牌桌在對方家裡呢。

      頂多再加搞搞三心二意的聯盟,也就這樣了。你一邊關稅打壓,技術限制,退群、建群排斥我,但只要你不斷送來便宜的錢,這樣的左右互搏,就是自相矛盾,基本做無用功。

     7

       

       當然,事情永遠有意外。

       老美畢竟不是日本可比,擁有世界貨幣與第一的科技,也許可以把20年的週期,壓縮幾年。

       一旦外部有機可乘,它也有可能再試一次強拉美元的政策,反正走一步看一步,外部要有泡沫太大,那就進一步冒險測試。你要是金鐘罩鐵布衫,命門全護好,局部泡沫慢慢壓,風險點邊上救火隊嚴陣以待,那它也就只能內求改革,不然就只能賴在國運底部通道上,等待自然反彈。

       而這估計得8年後,至少也得6年,那時候,老美次貸危機後的新生韭菜,將基本完成對老韭菜的替代。

      消費新一輪的真正擴張將會開始,屆時,若勞動參與率攀升到70左右,美元的強拉,才真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此,這幾年時間,是很珍貴的,都在拼改革、拼創新。

       

      國內這邊,未來幾年,該控壓的泡沫會控壓住。這幾天,螞蟻上市暫停,網路小貸新規出臺,再次強調住房不炒,可以說是這個“必須壓住”的,最明晰的注腳吧。

      只要這裡壓住了。那麼,老美就只能從內部來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內求改革的勇氣的話,那麼,美聯儲就只能降息甚至負利率,或者更大規模的購買資產。

     2013年,在《大對決》裡,我有個預測,美元指數長時間裡難上103的位置,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將長時間維持高位。美國走出危機,從2008年算起,起碼要20年。

     13年過去,現在來看沒有太大的差離。美聯儲的資產現在是7萬億美元,比7年前的高點,還多了2萬多億美元。美元指數2018年最高摸到102上方,現在是93上下。

      不出意外的話,2年後,美聯儲的資產,也許10萬億美元打不住。美元指數,也很大概率會在大選後一段時日下行,未來幾年,跌破90的位置,是可以預期的。

       無論是誰,新的美元放水,都將再次滔天而來,唯一的區別是,拜登直接點,特朗普還會遮遮掩掩。不過,這一次放水,與二戰以來的歷次,已完全不同,催生的資本市場後果,可能顛覆很多已知的路徑。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時代的一縷光,照到個人頭上,就是命運的開掛。

      

       在經過10多年的貨幣寬鬆之後, 所有資產的賽道上,如今,都已經擠滿了各種各樣的投資者,昔日的成功經驗,今天或成陷阱。而中美大國運勢的更替與碰撞,則是目前能看到的、決定這些賽道成敗的,最具確定性的底層路徑。

      保持正確的底層路徑判斷,我們才有機會避開灰塵,追逐光芒。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nchien&aid=15389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