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7 23:38:28瀏覽1474|回應2|推薦9 | |
十月十三日 在一門叫做《法律與人文》的課程裡 檢視二次大戰時德國納粹政權的是與非 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 的確在太多人的心中 留下永遠無法彌補的陰影 但卻也深深了解: 即使世界在怎麼摧殘腐敗 終究會有一股正義的力量 在人的潛意識裡慢慢發酵 那是身為人最初始的一個良知良能 一個許多人曾經擁有 卻又漸漸遺忘的本能...... ◎ 緣起:白玫瑰組織 白玫瑰這個組織最初是由一群慕尼黑大學的學生組成,在往後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加入了大學生以外的成員,其中有學者、新聞從業人員、建築師、畫家、作家等知識界人士,並進一步與其它大城市如漢堡、彿萊堡(Freiburg)、沙爾蘭(Saarland)及柏林等地的反抗組織展開聯繫,其中還包括一些後來參與一九四四年七月政變的人士。不過如同其他反抗團體,白玫瑰也始終沒有嚴謹的組織,只是一群思想相同的朋友,彼此信賴,而且都屬於納粹政權的堅強反對者。至於白玫瑰這個名稱則是取自一部西班牙小說的書名,意義是,對該團體的團員而言,身處於一個被摧殘的世界裏,白玫瑰正象徵著尊貴、純潔與富騎士精神。 ※資料來源:奇摩知識+ 「法律會變,良心不會變」 「納粹假自由榮耀之名殺戮」 「沒有人知道痛苦能孕育出多少智慧......」 在電影裡有一段經由Sophie Scholl轉述的對話,速度很快,卻令人印象深刻: 『有一天,精神病院兒童問護士說:「我們要去哪裡?」 護士回答說:「去天堂。」』 於是孩童們開心的唱著歌,上了車,去了所謂的天堂─再也沒有回來...... Sophie Scholl質問Mohr納粹政權這樣的作為 Mohr只是回答:「這樣的人不配活著。」 Sophie則反駁說:「沒有人有權力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因為我們不了解......」 是啊!一個人即使再怎麼偉大,也沒有權力剝奪他人的生存權,希特勒的納粹政權再怎麼樣何德何能,都沒有特權去否定一個人存在的權利,即使是一個殘廢的人,都該無拘無束的體驗世界的美,享受生命自由的樂趣...... 是否權力沖昏了希特勒的頭,讓他失去了憐憫同情的能力? Mohr:「該死的凡爾賽條約!」 該怪誰呢? 歷史的怨恨層層堆疊累積,在重重的利益交關之下,間接點燃世界大戰的火苗,而凡爾賽條約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潘朵拉的盒子,將怨恨的種子植入德國人民的心中,一直到希特勒崛起,德國人以為看到了希望,卻也沒料到希特勒的納粹政權,以其殘酷冷血的手段,進行一場種族大屠殺,多少槍下的亡魂就此犧牲,血腥殺戮染紅了1943年德國的天地,即使經由時間長河的洗滌,仍舊歷歷在目。 該原諒嗎? 但,是否也該想想: 對於過去,我們是否忘了太快;對於那些曾經行不義的人,是否太過於輕易的淡忘了...... Mohr:「這是法律,這是人民,我的工作就是消弭這兩者之間的衝突。」 身為一個法律人,除了專業上的法學訓練外,更要設身處地,以各種角度思考事件的多面性,甚至是去檢視法條的正當性與否,如果只是機械性的背誦法條形式,就永遠只是一個法匠罷了! 至於良知、道德與上帝V.S現行法律,該如何折衷? 也許永遠都不會有結論。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