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生命的轉角 (五) ~期盼文藝復興
2009/05/16 11:44:30瀏覽831|回應6|推薦26

四月中旬左右看到一篇新聞,(之後找不到了).曾經是香港僑生跨海來台,負笈於台大電機系的廣達總經理- 林百里先生對於目前台灣的文化素質低落甚為憂心他說連文化品質差台灣一大截的香港, 都已經趕過我們,我們的素質變差了. 甚至告訴電機系學生: 電機系已經沒前途了,準備轉系轉行吧.同時預言台灣將來最有前景的產業是”文化”.先生是一個科技人, 如此關心國內的文化, 苦口婆心的引導年輕人讓人心生敬意.

無意中也看到台視的老牌製作人(也是白嘉莉那個精緻有質感的綜藝節目~"銀河璇宮" 製作人): 君天先生 , 在深夜裡"點燈"的節目上接受主持人~郎祖筠的訪問,談他的製作理念,也談他最難忘的回憶. 他說, 曾經小心翼翼的提出一項紀念八年抗戰的特別節目企劃案, 經過努力的尋找歷史檔案,剪輯彙集製作為成品. 作品需經過層層關卡,嚴肅的審核,審核過後,職屬專挑毛病的審查經理不但沒有挑剔,反而向他深深的鞠躬致謝, 使他倍受感動 , 銘記在心. 然而時至今日, 像"點燈"這樣鼓勵人心的清流節目,只能在深夜時段播出. 當年在純樸的年代, 感念"行行出狀元", 想在茫茫人海中, 訪問尋求三百六十行的代表人物, 期望在人心中點亮一盞燈, 使黑暗中的夜行者也不孤單, 故製作"點燈"節目 .當年推出時極獲好評,振奮人心,令人感動,  曾幾何時我們的社會不再重視這樣的心靈淘洗, 心靈憾動. 雖然陳先生說 :努力作節目, 享受的是閱讀爬梳資料過程中的喜悅, 仍然掩不住節目只能在深夜時段裡苦撐的落寞 .

再另外一位就是中國時報人間主編高信疆先生,他在本月五日因罹癌而在和信醫院過世了, 享年65歲. 這位曾經每日嘔心瀝血, 推動心靈自由, 透過報紙副刊,廣邀中國文人寫稿投文, 提倡藝文不僅僅是文人的文學, 而是全民的文化,他以前瞻性的眼光和魄力鼓勵報導文學, 創設"春來燕歸 人不歸"的"海外專欄", 不惜得罪保守份子, 邀請剛出獄的李敖,柏楊, 或是黑名單上的人物"陳若曦" 為人間寫稿,提倡鄉土文藝, 發掘文革傷痕文學,邀請到深居的文人:梁實秋, 鹿橋, 黃春明, 張愛玲等, 將七八十年代的副刊炒得熱鬧滾滾 ,是位紙上風雲的大推手, 提供寶貴的精神食糧給當代,

晚期這個位化巨擘, 並沒有被當成國寶來愛惜, 相反的在疑慮他有政治思想偏差的陰影下,他不得不自叱吒風雲的"人間" 總編上退位,避居海外.他是個熱情的理想主義者,時時在實踐文化理念,刻刻都在燃燒自己, 即便退位要離開台灣,依然關心大眾的文化需求,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不眠不休的為大愛企劃寫作出"靜思錄"那樣簡短易懂卻又雅緻的文句. 只可惜,解嚴解報禁之後,報頁爆增,文字氾濫,已經傷害到報業品質,這片紙上風雲已漸為繼起的電視電腦所取代, 缺乏台灣這個熟悉的表演舞台, 後期雖然應邀到香港"明報", 北京的"京萃周刊", 雖然仍以臺灣原味的拼勁夙夜匪懈,投入編輯工作, 國情不同, 兩地當年的文化土壤不同, 人情也不同了, 除了將身體拼壞, 仍是有志難伸. 我看到的報導是李敖到北京去探望他, 看他消瘦得厲害, 建議他作身體檢查. 高先生因此回台接受健檢, 竟然已是大腸癌轉移期. 經過和信醫療的全力救助只能延長他一年壽命 . 可嘆這個位曾經在我們的時代裡,引領風騷的文化長者, 就這麼凋零了, 聞之令人心痛.

 

自從平面媒體式微之後, 習慣於變動性大娛樂性高的電視電腦畫面, 我們的閱讀力普遍降低了, 不像國外的通勤車上, 上下班乘客習慣閱讀書籍報紙, 仍有涵養心靈的空間,我們的捷運閱讀刊物是捷運局出刊, 關心流行服飾和影劇八卦,可以殺時間的甜美安慰劑.缺乏用心閱讀, 用腦思考, 獲得更大心靈空間的文化刊物.

 

反倒是對岸, 曾經遭受過文化大革命的摧殘毀傷,瞭解文化斷層的空虛心虛, 近十年來 已經用螞蟻雄兵的毅力,陸續自國內外各地尋回遺失的文化精髓. 將藝文網站資料放完整了, 經營的扎扎實實的. 如今中國留學生遍佈全世界, 出國見識夠多, 融入當地的生活社會夠久, 已經能夠從世界各地彙報即時的動態和資訊給中國. 以對岸渴求追進,熱切學習的態度, 已經在精緻文化上有長足的躍進, 令人咋舌也令人心生恐懼. 加之外匯存底豐厚,國人日漸富有,有能力撒銀子購買所需, 已經漸漸脫去"土氣"的外衣.

今天的新聞報導說, 優秀的名校生已決定捨去台大熱門科系的錄取,寧願留美, 赴港深造. 是不是表示已經對此地的學習風氣,學習素質失去信心 ?

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的匿名是: "文藝復興".(可否解讀為中產階級,希望在人欲橫流的時代回歸樸實的古典價值 ) . 這也讓我心存癡心妄想, 期盼我們的國家在這個重要關頭有自覺的文藝復興”,  回頭在文化上深耕, 我們幸運的是比對岸有更多的文化長者存留著, 讓我們好好寶惜挖掘 ,再拿出務實的精神研究文化,將中國文化淘洗精鍊,重新介紹給普羅大眾, 知道老祖宗的精髓, 知道傳統所為何來, 知道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只有在精神修養上領先對岸,將來兩岸的對談也好, 生活也罷 , 才能不屈居下風.

我真心的希望期盼, 社會風氣能從求"甘甜味美 輕薄短小" 轉而要求媒體深度報導, 要求個人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 而不被陣日吵吵鬧鬧的媒體綁架了 . 我們的臺灣需要文化復興” 回頭檢視文化價值 . 我知道網上的格友們喜愛閱讀, 在此為文分享我的心聲 , 希望這不祇是我個人的癡心妄想, 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視, 重視那失落的一角. 將生命,轉啊轉的, 再轉回當年 : 那個生活樸素, 心靈崇高偉大的年代.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salice&aid=2951614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
2009/09/12 18:23

啊,這篇發人心省的好文!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09-16 10:27 回覆:
謝謝 Joyce 來訪 給鼓勵.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慚愧
2009/05/27 12:33
說得也是,現在看的影音多了,反而書本閱讀少了,已經被新科技養成沒耐性,要想靜下來看本書都得花把勁!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05-27 22:48 回覆:

是生活節奏不一樣了  被催著急急的向前趕  也是很無奈的.

我還蠻懷念老日子裡  人間副刊裡一篇又一篇  一波又一波的長文章.

很多不明白的事  在文章上  緩慢的說明裡找到解答.

嚐到味道了  就愛去挖.

歡迎來訪~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語重心長
2009/05/21 05:56

佩服您的看法。但在多元的社會,由政府推動的文化運動不見得能深入影響。這不像四五十年前,政府一句「毋忘在莒」,報紙、收音機就天天講田單復國。要是在今天講火牛特攻隊,一定有人會說不人道、虐待動物。尤其年輕的一代,想法跟我們差很多。

有次我感慨網路上的「火星文」不能讀,外甥說:「阿姨,這是流行,意思是只是一時,很快就不流行了,所以不必擔心。」言之似乎成理,可是這一波流行之後,難保沒有更奇怪的流行出現。

我們的確需要一個比較好學深思的社會。年輕孩子總是跟流行,怎麼把他們從星光大道或網路遊戲吸引到(非漫畫)書上,可不是容易的工作。而媒體如何把名嘴較勁換成有內涵的節目,更需要觀眾和廣告商的覺醒。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05-21 08:36 回覆:

我相信  現在的網路孩子是聰明的

如果他們像我一樣    上網找文化的資料

搜索出來的都是對岸的網站精心整理

能不驚心  趕緊轉向嗎 ?

最近有一個張小燕製作主持的 "百萬小學堂"  當紅節目

讓大人小孩喜歡去大量閱讀 

以知識較勁  是很創新又有心的節目呢.


紫老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轉機
2009/05/17 14:53

文創產業絕對是台灣未來的名星產業。

日前碰到前工研究副院長楊日昌博士,我歎氣的告訴他說小女有因自認有才氣,堅持從事音樂創作、服裝設計、廣告設計、、收入僅夠糊口。他告訴我不要擔心,文創才是未來最夯的產業。

看看舊金山的Pixar 動晝公司(製作海底總動員之公司),他的營業額和鴻海、宏達電相當。

我對台灣年輕人創意/努力有信心。只要政府重視,好的政策推出,台灣會有轉機的。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05-17 15:49 回覆:

我也略有耳聞政府的政策已經慢慢轉向鼓勵文化產業.

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  更活潑  更有原創性.

相信可以在這個潮流中另起波濤的.


水雲瓶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5/16 16:39
語重心長,讀來心有戚戚焉,慨歎有志之士的凋零之餘,同時對現今電視媒體每天每家千篇一律重複再重複洗腦式的新聞報導很不能苟同。尤其播報內容多與提升社會優良風氣與鼓勵人生無關,政治及可怕驚悚的社會事件詳盡重複報導佔大部分,看了令人心煩也心痛,逼得我們好像只能選擇非凡或宗教頻道來闔家觀賞。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05-16 21:49 回覆:

總覺得老一輩如我們  被教著"忍字頭上一把刀"  很多事情都是沉默以對.

關鍵時刻了 不能不伸出頭來說話.

從前大家都說媒體是社會的良心, 總會有清流和明燈引導著大眾向上提升.

現在的媒體正如水雲瓶子所說  繞著小小的議題轉圈子  把大家的心思窄化了.

若是不出去看看人家的活力和努力  怕是不知道我們  病得這麼重呢.

說老實話  我挺佩服林百里先生能這麼說  只是傳媒上稍縱即逝.

居然沒有拿這個說法來作探討  不知道該說可惜呢 ,

還是傳媒不認同  所以有心忽略之 ?


* 六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瞻遠矚
2009/05/16 13:48

立論精闢,雖謙稱肫龜雞,頭髮下可是藏著大智慧呢!佩服佩服。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05-16 21:30 回覆:

盹龜雞愛睏的很  平日原來也是沒甚麼聲音的

只是年歲大了  看著對岸已經文化復興八 九成了

我們這兒的紅衛兵  好似方興未艾.

原來是領先的一盤好棋下成這樣

不得不啼上幾聲.

真歡喜有志同道合的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