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枇杷栽培筆記---網路文章轉載
2011/05/09 16:22:20瀏覽16552|回應0|推薦0

枇杷栽培筆記---網路文章轉載

由於品種及生育習性需求的環境條件十分嚴苛,必須種植於中部山區海拔3001,000公尺處,基於排水良好之需求,農民多於陡坡栽植,耕作十分不易,樹型必須矮化以方便修剪、疏花、疏果及採收,多年來矮化栽培已成為台灣栽培模式之主流(圖4)。

  枇杷修剪的目的是要維持生育良好、旺盛而易於管理的樹型。幼齡樹1年抽稍4~5次,樹冠形成快,要及時採用定幹、除芽、疏枝等整形修剪技術培養成主幹高40~50cm的變則主幹形或雙層杯狀形的樹冠,以春季和夏季修剪為主,秋冬季為輔結果樹最重要的修剪主要有兩個時期,1關鍵修剪的時期大致在12月底前花穗抽生後,應將生長旺盛之徒長枝及樹冠內過密的枝條剪除,以布建樹型有利陽光穿透及通風,此時枇杷樹處於短日低溫之逆境狀態,是修剪整形之最佳時期,可減少並分攤第2修剪時期的工作量;2次修剪的時期大致在3~4月間果實採收後,修剪重點在枯枝、病蟲害枝及纖弱枝並對上一次結果後之枝條進行回剪,回剪的目的在重新布建下一次結果的空間及消耗土壤中多餘的氮素以利花芽分化,枇杷的特性是由頂芽花芽分化,所以不必將腋芽完全抹除,至少留1副梢,令其陸續自然抽梢,依序生長春梢、春夏梢、夏梢、夏秋梢、秋梢,在抽梢過程中消耗土壤中多餘的氮肥,而於花芽分化後開花著果前,再稍為補充速效性的含鈣氮肥,如硝酸銨鈣、硝酸鈣,這麼一來果實不僅能肥大而且不會裂果及產生紫斑病,產量高、果型及外觀又好,如果結果分配之合理空間愈多,將來的產能愈高。強勢徒長枝應予輕剪或搔除頂芽以誘發多數新梢作為結果枝不應強剪以免導致更強之營養生長(圖5)。太晚修剪時,枝條幼嫩無法花芽分化,故不會開花。

  目前枇杷園過度強調矮化,經營管理不善時會導致樹冠內普遍老幹新枝密布,橫陳延長交錯,留結果枝數及結果母枝枝數少,空間配置不合理,缺少層次,不但影響生產力,且造成作業不方便,通風不良,易生病蟲害。一般農民將老園新梢中心枝之外全部副梢予以搔除,造成樹勢衰弱;而新園則因尚未成園成冠,一般在中心枝另留一副梢。在雨水多、氮素供應較充分的情況下老園的中心枝副梢全數被搔除,氮素無法被充分消耗的情況,不僅是造成中心枝頂芽偏向營養生長並會造成不定枝及徒長枝的形成,同樣不利於花芽分化,而新園中心枝副梢允許生長可以消耗樹體內較多之氮素造成氮素之匱乏而有利於花芽分化,再加上中心枝結果枝數增多,故而新園產量要較老園高得多的原因在此。

  基於上述,解決問題更新老園之道應在果實採收後於較大枝條進行部份更新修剪,分年建立雙層式傘字型結構,結果母枝或結果枝要留下至少1枝副梢形成空間上之合理分配,以均勻能吸收陽光及通風為度,逐年建立新整枝模式,3年後即可養成新樹型,充分利用空間,產量不減反增。

三、蔬芽

  在果實採收後或枝梢更新修剪後,頂部會萌發多數新芽,為使新梢生長空間合宜配置,應在適當位置及間隔距離留12枝新梢,其餘新芽均予抹除。但在花芽分化中晚期主幹中心枝梢頂下會萌發多數腋芽,形成多數輻射狀新梢應予保留以利花芽分化供作結果枝。部分花穗基部萌發秋梢要予疏除。

四、發芽分化誘引

  枇杷一般在夏末秋初,氣溫高(25 ℃以上)、日長變短、較乾旱時,進行花芽分化。根據調查及試驗,當溫度維持在日/夜溫25 ℃/13~18 ℃時,枇杷幾乎不受日長及土壤溼度影響,可終年持續開花結果。但當土壤中氮素高、雨水多、氣溫低時,不管日長長短,均會造成枇杷花芽分化不良。只要明瞭促進枇杷花芽分化的要點,據以實施,即使不使用生長抑制物質,也能很容易誘發其花芽分化。

五、蔬花與蔬果

  枇杷花期長、分批開花、成花率和著果率都高,實際上形成產量的果實數不到總花數的10 ﹪,多餘的花會消耗大量養分。為確保產量和品質,最好進行疏花、疏果;但如有特殊品種配合較高超生育控制技術時,為求省工,未必一定要求進行疏花、疏果,有些品種當大量著果完成後,後開的花會因營養競爭的關係自動脫落流花。

  疏花的目的是限制花、果數,便於套袋,通常的做法是花穗支軸已分離,花蕾未充分發育時,疏去下部2~3個側支軸,並把上部約1/3的支軸包括花穗總軸全部摘掉,保留中部向下的4~5 個支軸,摘除每個支軸末端的花蕾,保留支軸基部的花蕾,每個支軸上約留4朵花。疏花時間以部分花穗的花蕾露白而未開放為疏花適期(圖6)。疏花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微氣候、不同品種、不同樹勢進行。

  枇杷經疏蕾後,每1花穗上有30~40朵花,通常能座穩10~20個幼果,如果這些幼果都保留下來,果實不能充分生長發育,將造成果型小,果肉薄,果實商品價值低,因此必須疏果以促進果實肥大,並使著色及成熟度等儘量一致。疏果時間愈早愈好,一般在幼果開始增大至橫徑約為1公分時疏果,優先疏去病蟲害果、畸形果、小果和過密果,每花序僅選留數個大小均勻最好的果,其餘的全部疏去,使成熟期均勻一致,果實碩大。

  疏果原則為葉片多而大的強枝、強穗,樹冠下部及內部多留,反之則少留。大果型品種每穗少留,小果型品種可多留。

  疏花、疏果的目的在調整果葉比。一般而言,各產區的果葉比因當地氣候日夜溫差的生態生理因素差異所以都不一致。

六、套袋

  枇杷果實皮薄易受傷影響外觀,因此在疏果後要進行套袋,保護果實。套袋可防止病蟲和日燒為害果實,避免與枝葉摩擦引起茸毛脫落及機械傷害,使果色鮮豔外形美觀,減少農藥殘留,提高產量和品質。套袋一般是在最後一次疏果完畢,病蟲害發生之前進行。不同熟期的果實,在套袋上要有不同標識以便成熟時分批採收。

七、網室或溫室栽培

  灣栽植枇杷的最大問題是套袋非常費工,使得經營績效大幅降低;不套袋或套果傘又有外觀、鳥害及蟲害問題衍生,網室栽培是阻隔蟲、鳥的最佳途徑。從長遠看來,以網室及溫室設施栽培改善枇杷生育之微氣候條件是省工、高產、高質,提升經濟性的充分且必要的措施(圖7)。

  網、溫室設施除了防蟲、鳥的功能外,主要的目的在早熟果實的促成栽培,可提前數月上市,有極佳之經濟效益。遮陰在冷涼氣候下會延遲果實成熟,反之則促熟。

八、土壤與施肥灌溉管理

()土壤管理

  枇杷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一般砂質或礫質壤土、砂質或礫質粘土都能栽培。但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含腐植質多、保水保肥力強而又不積水的土壤為最佳。枇杷對土壤酸鹼度的要求不嚴格pH 5.0~8.5都能正常生長結果,而以pH 6左右最為適宜。

()施肥管理

  多施肥而少成果甚至有反效果,造成生長過度不開花的結果。枇杷根能周年活動,但以冬春之交生長最為活躍。一般枇杷根1年有4個活動高峰期。

  1次自元月底至2月底,是1年中根生長最多的時期,如能配合良好之施肥技巧,可以最少肥料發揮最佳的肥效。

  2次根生長高峰發生在5月至6,這時春梢發育已完成,準備萌發春夏梢及夏梢,施肥上要注意盡可能減少氮肥而多施磷、鉀肥並補充鎂肥,以健化枝條、葉片預作花芽分化之準備。由於高溫根的活性低,為使枇杷能於此一時期健全發育於七月底進行深耕及施用有機完全腐熟堆肥以改善通氣性、排水性、及保水性是很重要的措施。在無法深耕及大量施用有機肥料的情況下,敷蓋有機物是防止乾燥及防止土溫上升促進枇杷生育的有效管理作業。深耕的深度為60公分,置入完全腐熟的堆肥及苦土石灰等土壤改良資材,施用有機物可增加土中腐植質,軟化土壤增加通氣及排水性,增加地力促發新根可以增進樹勢,安定生產。尤其對於土壤酸化及通氣不良土壤,有機物施用效果大。

  枇杷第3次根生長高峰期約在89月之交,氣溫最高之時,對於枇杷生育是一逆境,此時夏梢已老熟,秋梢也已發育完成準備進入開花期,此次新根生長量在全年中最少,是施基肥的良好時機。如能於7月底施用基肥,枇杷可於9月中、下旬經由大量萌發新根吸收足量營養供應萌芽開花所需。

  4次根生長高峰期在11月間,是1年中次於第1次生長高峰期的生長旺期,大部份大果均是在此一時期由授粉受精座果而來,故此一時期之前的施肥應著重在氮肥適量的供應及充足補充土壤水份,以使結果初期細胞分裂旺盛有助於產量及品質的大幅度提升。

  根據上述枇杷根的活動規律,枇杷樹施肥原則上以1年施用3回為宜。78月間施用基肥(元肥又稱秋肥),用量約為全年需求量的一半,

()排水和灌溉管理

  枇杷為常綠果樹,根系分佈淺,最忌積水。凡地下水位高,易積水的土壤,根系生長不良,常會造成爛根死亡。因此,應特別注意防止枇杷園積水。若在排水不良的土地上建園時,應開好周邊和中心排水溝,做到深溝高畦,降低水位,保證雨季的正常排水。防止因積水造成土壤通透氣性不良,根系受害,抑制植株正常生長等不良情況發生。
 

  在果實迅速膨大期,若久旱後驟降大雨,會造成果肉細胞迅速膨大將外果皮撐破,皮肉裂開。裂果影響果實外觀,又易引起多種病菌(主要是炭疽病)感染和害蟲危害。裂果多發生於樹勢過旺的徒長樹及果皮過薄的品種,北緯25度以南發生嚴重。防治方法為選用不易裂果的品種,或在果實發育階段持續灌溉避免土壤水分急遽變化。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jphj&aid=518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