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亂世桃花逐水流 蕭太后
2011/04/28 18:33:43瀏覽6764|回應0|推薦16

被六位強人寵幸的蕭皇后  (亂世桃花逐水流) 

第一代 蕭太后 (隋朝遺孀)  (本文是說 這一位)

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后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她自13歲做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曆盡千般滄桑,盡展萬種風流,道不盡的艱辛,說不完的榮耀。



蕭皇后的父親是南北朝末期西梁孝明帝蕭巋。據說「一代神算」袁天綱看過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結論是「母儀天下,命帶桃花。」但由於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子女不吉利,因此由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蕭岌過世後,蕭氏輾轉由舅舅張軻收養。由於張軻家境貧寒,因此本貴為公主的蕭氏亦要操勞下田農務。



隋文帝楊堅奪得天下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楊堅希望穩住前西梁王朝的勢力,所以想挑選他們的公主作為晉王妃。蕭巋得知此事後就去占卜,但占卜結果是自己身邊的女兒都不適合,唯有被舅舅收養的女兒,占卜結果卻是大吉大利。於是「蕭公主」就這樣嫁給了楊廣。

蕭氏剛滿九歲入隋宮,在宮中讀書、作文、繪畫、彈箏、唱歌、跳舞等。 關於蕭氏的年歲,史書記載混亂。但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生於天保九年(公元570年),比楊廣小一歲。史書中記載,蕭氏性格溫婉好學,深得文帝與獨孤皇后的喜愛,為她請了許多師傅教她讀書。她跟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和諧。據說楊廣得知袁天綱曾預言自己這個老婆未來會「母儀天下」,讓他野心更大,把蕭氏視為自己命中的福星。 

  在開皇13年,隋文帝與獨孤皇后商議決定,為其兒子楊廣和蕭氏女完成了婚事。楊廣這年是25歲,新娘才剛滿13歲。以現在的習慣看來13歲的新娘實在太小了,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後來太子楊勇被廢,楊廣奪位為成功帝,蕭氏被冊立為皇后。雖然楊廣好色,妃嬪眾多,但對於這位皇后一直相當友好,楊廣數度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史書中也所記錄著許多楊廣對蕭氏所說的話。對於楊廣的暴政,蕭皇后雖不敢直言犯顏,但寫了《述志賦》委婉勸戒。 

 

在位15年的隋煬帝在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於江都行宮被宇文化及的叛軍絞殺。據說宇文化及早就暗戀蕭皇后。楊廣被弒之後,他以蕭皇后兒女的性命要脅,強逼蕭皇后做他的小老婆。宇文化及兵敗退守魏縣,在末日來臨前自立為帝,蕭皇后被封為「淑妃」。不久之後,宇文化及被夏王竇建德的部隊殲滅(距離他殺死楊廣還不到一年)。蕭皇后又被竇建德接收為妾。

  楊廣奪位為成功帝 蕭皇后後來也明智了,順著他,因為位極至尊的皇帝反正也管不了,不去惹他反而保全了自己。正因為蕭皇后的忍讓,所以隋煬帝對她一直還十分禮敬,自己享樂也不忘了蕭皇后。

  隋煬帝風流萬種,蕭皇后卻寂寞度日。這時蕭皇后方才30來歲,雖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她的心卻空蕩蕩的,非常壓抑。

  不久,海山殿的護衛校尉宇文化及年輕英俊、魁梧的身影深深映入了她的眼簾,也逐漸激蕩她孤寂的心底,於是她無所顧忌,不時對他遞送秋波,施以恩愛。

  宇文化及其實也早就被這位美麗而孤獨的皇后迷住了,但礙于她高貴的身份,不敢輕舉妄動。一個風狂雨驟的夜晚,宮女們都已歇息,因心情煩躁而不能入眠的蕭皇后起身踱步來到大廳,正好遇上值夜的宇文化及,四目相撞,如幹柴遇到烈火,兩人心通曲款,自此後便常常幽會。   

  好景不長,太原留守李淵舉兵攻下長安,宇文化及與其兄長宇文智及在揚州起兵造反,率兵進入離宮,隋煬帝在寢殿被縊殺,那年他剛滿50歲,這就是昏庸無道之君的悲慘下場。

  這時宇文化及已經升為右屯衛將軍了,好幾年不曾單獨與蕭皇后相處相歡,他迅速殺死隋煬帝,也是出於迫不及待地想與蕭皇后重續舊好。但是,蕭皇后萬萬沒有想到,也不會想到,領兵作亂、殺死皇夫的是自己昔日的情人。她責備宇文化及恩將仇報,憤怒地要求他為隋煬帝按天子之制舉行葬禮。宇文化及滿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當之後,蕭皇后無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



這時候,北方突厥強大,原本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煬帝妹妹、蕭皇后的小姑義成公主,得知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到處打聽蕭皇后的下落,找到後就派使者迎接嫂子到突厥,竇建德不敢跟突厥正面衝突抗,於是乖乖交出蕭皇后及隋朝皇族的後人。 



突厥國主羅可汗初見蕭皇后,似乎覺得中原之美都集中在她一身,於是蕭氏即由大隋的皇后變成了突厥可汗的王妃。後來,羅可汗死了,弟弟頡利可汗繼位。按突厥人的風俗,老可汗王的妻妾都由新可汗接收, 於是,蕭皇后與義成公主姑嫂二人,二度成為突厥可汗後宫裡的「好姊妹」! 



貞觀四年(公元630),唐太宗派大將李靖擊敗突厥,迎回了前朝的蕭皇后。這時蕭皇后已經60歲,野史說唐太宗對她「一見傾心」,還封他為「昭容」,於是蕭皇后又成了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愛妃。  



10年後,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朝派大將李靖打敗突厥,要回了蕭皇后。

這時蕭皇后已是48歲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歲。蕭皇后入朝時,李世民見她沒有一絲老態,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千,依然吊人口味、誘人心弦,令李世民一見傾心。才華蓋世、一世英明的李世民望著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了一分成熟、多了一分大方、多了一分深沉、鮮果般誘人的蕭皇后,不禁為之心旌搖曳;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李世民愛憐。

  李世民在蕭皇后身上體會到成熟女人的一種風韻、一種魅力、一種激情、一種實實在在的浪漫,更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與小母親般的溫馨,這使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撫慰。他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說三道四,就這樣,唐太宗封蕭皇后為昭容,蕭皇后又成了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愛姬。

  李世民畢竟是一代明君,他為了避免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勤政廉潔,勵精圖治,日子過得十分節儉。但是蕭皇后來到宮中時,他還是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以表達對她的重視和愛意。唐太宗以為這種場面已夠豪華了,因此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

  其實,眼下這點排場距離隋宮的豪奢情形差得遠了!對此,蕭昭容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這一句話,說得唐太宗萬分驚訝。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話中的含義,他不僅被她的容貌所深深吸引,也深為她的明曉事理和言語得體而折服,對她愈加敬重和疼愛了。

  蕭皇后在唐宮中度過了15年平靜的歲月。

(但這種說法是相當值得懷疑的。不過李世民對她禮遇有加是事實。她回到故國後度過了15年的平靜歲月,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75歲之齡逝世。唐太宗謚她為隋王朝的「愍皇后」,並且把她葬在隋煬帝的墓旁。歷盡滄桑的亂世桃花,最終還是回到了原來丈夫的身邊。) 

亂世時代的后妃,命運坎坷,一嫁再嫁者不少。但先後被不同的政治/軍事強人納為后妃,甚至遠及千里之外他鄉異國的,史上絕無僅有者,應推隋煬帝的正宮蕭皇后。 

=====================================

第二代 蕭太后 (本文不是說她 )

蕭綽(953—1009),即蕭太后,小名燕燕,契丹族。

    這位赫赫有名的契丹女主,當年在張家口大地留下過許多動人的足跡,也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遺存和傳說。她曾親率大軍在這條古道上走兵過馬,在美麗的閃電河畔梳妝打扮,在開闊的金蓮川上弋獵巡遊,在雞鳴山下的上下花園流連忘返……這裏是她執政40年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

    蕭太后是伴隨著楊家將故事的廣泛流傳在民間家喻戶曉的。故事裏的她被塑造成一個與楊家將對立的、專恣詭譎、侵略成性的異國女主。然而故事也好,小說或戲曲也罷,總有與歷史事實大相徑庭的時候。當我們穿過歷史的雲煙解讀這個神秘的歷史人物,才發現歷史上的蕭太后不僅品貌超群,而且是有著雄才大略、卓有作為的女人

    蕭綽出身于契丹貴族家庭。她的母親是燕國大長公主(太宗的第二個女兒),父親蕭思溫家族在朝中世代為官。蕭思溫足智多謀,而且通書史,在遼太宗至穆宗時曾任南京留守,兵馬都總管,以密威預政,後官至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又被加封為尚書令、魏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遼景宗保甯元年(969年),蕭綽被選入宮,並被封為景宗耶律賢貴妃,不久被冊封為皇后。時景宗體弱多病,常不臨朝,蕭綽就協助皇帝處理軍政大事,主掌朝廷大權,成了實際上的女皇。這就給她提供了施展才能機遇和舞臺。

    蕭綽緊緊依靠漢蕃大臣整頓朝綱,剷除弊政,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軍事實力大為增強,尤其是遼景宗乾亨元年(979年),她親自調度、指揮遼軍粉碎了宋太宗所率大軍對燕雲地區和幽州(今北京)的圍攻,鞏固了遼朝的統治。乾亨四年(982年),景宗崩,12歲的長子耶律隆緒即位,是為遼聖宗。聖宗年幼,蕭綽臨朝稱制,總攝軍政大事,尊號承天皇太后。臨朝期間,設置契丹宮衛,組建契丹騎兵,重用輔佐大臣漢官韓德讓,嚴肅吏治,惟才是用,並在遼國首次開科取士。她還親決滯獄,制定新法,解放奴隸。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夏,蕭綽和聖宗率20萬大軍南下攻宋,一路克捷。宋朝提出和談要求,遼方雖許和,軍隊卻還是前進,不久即深入到離宋都不遠的黃河北岸澶州城下。在軍情開始轉向對遼不利的情況下,她又審時度勢,及時重開和談,終於與北宋簽訂了雙方和好的條約,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這樣既使遼實現了對北宋攻遼的報復,又達到了以戰迫和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一個使北宋付出戰爭賠償(以助軍銀為名),而遼國卻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更多好處的不平等條約。這次軍事行動的勝利與和約的順利簽訂,充分顯示了蕭太后卓越的政治、軍事、外交才能。此和約客觀上使宋、遼間出現了百年和好的安定局面,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aros01&aid=514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