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麽我沒有18%?
2011/01/04 19:08:16瀏覽2593|回應0|推薦29
有人問:為什麼我沒有18%?基層勞工什麼時候才能享有18%的利率?

我算公務員,可是我也沒有18%。
現在有18%資格的同事也頂多只有幾年可以優存18%,因為只有1995年以前的年資才可計算 ,而且也只有最高36個月的退休金可以存十八趴,其實也不多了。因為我1997年才進入公教體系工作,所以不幸地我也沒有18%。

目前領十八趴的約六萬餘人,而且年紀偏大,既然政策上於1995年就已經廢止這樣的優存方案,其實不勞政府麻煩,這個歷史遺留的問題再過10-15年就會自己漸漸消失。

不過這個十八趴的問題永遠都很傷感情,因為我也領不到,所以我也一樣眼紅。不過,有些事情必須談清楚:

1.十八趴算是政府與部分人民的契約行為,既然良善的一方沒有做出毀損契約的行為,那當時的政府有權利單方面廢止或修改嗎?這就是『信賴保護原則』吧!同樣的,如果你賣命工作40年退休了,你的公司突然告訴你原先承諾的退休金要變少了,這總是不對勁吧!

2.大家都希望有十八趴,可是我生不逢時,但抱怨的人如果那時候『生逢其時』,而且公職考試的機會是公開的,那時為什麼不多努力一些? 這樣你也可以有十八趴了嗎?

3. 18%公不公平是一回事,但它就是政府眾多的財政租稅優惠的一例。政府其實常常利用財政手段創造租稅優惠的『剪刀差』,來吸引資源或人才的投入。例如
部份民進黨人士咬牙切齒,狠批的「以農業扶植工業」政策。這是國民政府先對農業不公來扶植傳統產業;後來的『『獎勵高科技條例』,對傳統產業造成不公卻向高科技業傾斜。這些個租稅條例在台灣所牽涉到的利益分配的不公不義,恐怕遠比殘存的公務人員18趴來的更多。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人為創造出來的優惠的『剪刀差』,資源不會朝向更高附加價值的部門移動,也就不會創造產業轉型的條件,恐怕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有傳統產業,說不定也不會擁有令人稱羨的台灣高科技產業。

坦白說過去如果政府對農民照顧得太好,大家都快樂的當個農民就很好賺吃的,何必再去搞工業呢?搞不好台灣跟菲律賓一樣還繼續留在農業時代哩!

我家在花蓮也是務農的家庭。我爸爸小時還常下田種稻,他說務農太苦了,想翻身就得拚命唸書,民國48年,我的父親政治大學畢業,那時候他可是花蓮縣南部家鄉的第一位大學畢業生。那時候花蓮瑞穗初中的校長楊守全親自到政大學生宿舍三顧茅廬,遊說父親回花蓮瑞穗教書。
那時鄉下教師十分清貧,楊校長費了好大的力氣,連哄帶騙將父親帶回瑞穗初中教書。父親常說那時月收入200元台幣,而姐姐一個人的奶粉錢就要100元。沒有其他的福利其實難以吸引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投入教育工作呢!


建議基層勞工也享有18%的利率的人,最好回到毛主席的時代的大陸去生活,資本主義社會不太適合他,因為只有在『英明偉大、光榮正確』的毛主席的時代才有辦法『表面上』拉平所有的薪資與福利的差距。再不然,他也可以建議他的老闆讓他跟聯發科的員工擁有一樣的薪水、一樣的年終、一樣的配股分紅。恐怕老闆會建議他明天不用來上班了,要他「回去火星吧!地球真的不適合你」。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wh&aid=476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