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0 20:04:06瀏覽404|回應0|推薦1 | |
422世界地球日已經有將近四十年的歷史,今年台灣眾多地球日活動中,從台北國父紀念館出發的自行車爭路權遊行,特別提醒社會各界關注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成的交通部門,繞行市區後放映的「單車上路」電影,更把東海岸之美呈現在台北人的眼前,讓大家一起來思考蘇花高的必要性(而高速公路吸引小汽車旅次,也將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人類文明發展的失控導致溫室效應,絕不只是北極熊溺斃的國際新聞花絮,而是切身的生活議題。本期天下雜誌的專題報導指出,百年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0.6℃,而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竟增加將近2℃;當氣溫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會攻克台北,登革熱威脅大增。聯合國IPCC也推估未來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六公尺,歷史上的「台北湖」即將重現,我們多數人在有生之年都極有可能見到這個環境鉅變,而不再是「下一代」的事,屆時一○一大樓、豪宅、商場,甚至是準備BOT五十年的大巨蛋就算蓋起來,也要和附屬的六星級旅館一起泡在水中。
台北市兒童氣喘比例全國第一、高達13%,比重化工業環抱的高雄更驚人,排放各種有害氣體的機動車輛正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因,以城市為尺度來計算溫室氣體的「貢獻」,小汽車也是大宗。零排放的單車為眾人的生活品質做出貢獻,獎勵都還來不及,台北市政府卻擬自七月起加強取締違規行為,只見棍棒不見蘿蔔,難道是慢速的單車礙著了快速的汽機車?
西藏有句諺語「愈想走得快反而愈慢到達,慢慢走反而還會快點到」,在愛麗斯夢遊仙境也有類似情節,城市交通政策的制訂者,不妨思索其中的禪意。台北這幾年花費數千億元的主要捷運骨架已粗具雛形,政府以每年增加約兩千萬人次當作驕傲的政績,卻忽視公車也同樣流失兩千萬人次。近五年小汽車掛牌數持續創新高,民眾日常通勤並未降低對私人載具的依賴,使交通問題陷入動彈不得的惡性循環,空氣污染未見明顯改善,市民滿意度也節節下降。
鼓勵自行車不僅有助於城市交通,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更有「節流」效果。在「開源」方面,一公頃林地一年約可固定36公噸二氧化碳,並立即改善都市微氣候。以城市綠地每增加1%,夏季氣溫就能下降0.1℃來計算,大巨蛋開發範圍的十公頃面積,若重新規劃為森林公園的綠地,就能讓周遭一百公頃的社區氣溫降低1℃,不僅節省大量電費,對戶外活動舒適度的提升更具有外部的經濟效益。單車遊行途中也將經過大安森林公園,當地新興的豪宅群落,正顯示出區域微氣候氣溫與地價之間的負相關。
環保署長出身的郝市長,欲推動低碳環保城市的願景,除了將單車的定位從休閒工具轉為交通工具,也該慎重評估松山菸廠蓋大巨蛋與森林公園之間的得失,或許這才是最應該「馬規郝不隨」的兩件事。
4/22單車上路自行車遊行: 14:30 國父紀念館集合(光復南路側門)(遇小雨照常舉行)宣讀「單車上路」訴求。 17:00 陸續抵達電影主題公園,席地休憩和野餐,「我的單車生活」肥皂箱活動 18:00-19:30 播映「單車上路」電影(90分鐘。遇雨取消)。 19:30-20:00 導演李志薔拍片歷程分享,與現場觀眾交流。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