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登革熱:台灣面對全球暖化的第一課
2006/10/31 15:17:52瀏覽656|回應1|推薦0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證實,今年防制登革熱疫情「零死亡」目標已經破局,政府將持續加強噴藥消毒,以及水溝蓋舖設細紗網等。其實,台灣的狀況並非特例,而是全球暖化下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在印度,八月雨季以來,已爆發 7100個登革熱病例,死亡人數達破百之多,另一種同樣經由蚊子傳染,會造成患者全身傴僂的屈公病(hikungunyavirus,又名chandigarh),則有1665人染病。過去登革熱僅肆虐於東南亞和南亞等熱帶或高溫國家,現在副熱帶的台灣與海南島都漸受影響,甚至溫帶的日本也不敢輕忽防疫工作。

二次大戰後因為衛生條件進步,登革熱在台灣曾銷聲匿跡達四十年之久。但 1980年代零星於南部開始重新出現,2002年更爆發大流行,當時五千多個病例中有21人被奪走寶貴性命。一度獲得控制而沈寂的傳染病重新出現,顯示環境變遷正往利於病媒蚊滋生的方向發展。刻正上映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電影,就用生動的影像,指出各地溫度增高,正導致病媒蚊大量繁衍,並向高海拔、高緯度之原本較涼爽的地區移動。台灣在治標式的防治策略外,根本性的環境變遷課題亦不可忽視。

今年十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 (IPCC) 科學家們指出,氣候變遷已使得病毒與寄生蟲在世界各地改寫傳染病之版圖,進而影響人類的健康。因為溫暖的環境適合滋養蚊子與蜱體內之寄生蟲與病毒,全球暖化使得受病毒侵染的蟲類變多,也提高人類被叮咬受到感染的風險。而全球如果欠缺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策略,再多的調適策略都是不夠的。

目前國內的防治策略,多著重在環境清理,以控制病媒蚊的數量。雖然清理廢棄物或蓄水容器,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但目前強力噴灑殺蟲劑的作法,卻已引發民眾當場昏到送醫的副作用。現代科技致力於研發消滅蚊子等「害蟲」的化學藥劑,但生物的抗藥性也越來越強,直接獲間接透過食物鏈傷害到人類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

其實大自然比我們更會控制生態的平衡,都市裡沒了蚊子的天敵,所以蚊子才會太多而失去控制,以飛蟲為主食的青蛙,消失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圈已經很久了。城市的雨後聽不到蛙鳴,不只是失去浪漫情調而已,也代表生態平衡的天然防疫戰線出現缺口,我們因此落入用更多化學藥劑來毒害環境的惡性循環而無法自拔。

由於傳播病毒的白線斑蚊在攝氏十六度以下不易生存,防疫走到盡頭時只好期待氣溫趕快變冷;然而全球暖化之下,台灣的「恆春」已不再侷限於屏東南端,一旦北部的冬天也變得溫暖的時候,登革熱的新聞恐怕不再只是南台灣的災難,而會是全國性的議題。

面對登革熱,我們的環境不只是要乾淨一點、更要涼一點,青蛙多一點、蚊子少一點,這才會變成健康城市。

061031 潘翰聲(綠黨中執委、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本文在 2006年11月5日發表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篇幅(說明傳染病與全球暖化間關連的部分),來自邱育慈小姐在10月23日發表於環境資訊中心之報導,僅作前後順序與部分語句之調整,因未註明出處,特此向邱育慈小姐鄭重道歉。

保護自然國際媒體論壇: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密不可分

作者:邱育慈;義大利,羅馬報導 2006/10/23 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han3&aid=517213

 回應文章

Will to be good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出現今年第一例 登革熱零死亡破功
2006/10/31 21:51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證實,高雄市前鎮區一名六十六歲婦女十月二十八日因登革出血熱死亡。是今年登革熱疫情發燒以來第一起死亡病例。

    衛生署長侯勝茂日前才宣示,希望今年登革熱疫情守住「零死亡」目標,如今破局。這起病例也是二○○四年、二○○五年連續二年無死亡病例後,第一起不幸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