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練太極拳我的心得 易靜波
2014/04/10 11:36:01瀏覽780|回應0|推薦2

緣 起   

    早期筆者在台中市工作,也利用公暇時在教拳。自從六十年公職人員考試及格,奉派到台北市服務,因公務繁忙就未再教拳,自已僅運動練練拳架,直到八十二年退休。最近因在數月前自家中信箱,見到一份海報,有人在教授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其場地也在我住家附近,故而引起興趣,前往觀摩,同時也自我介紹,後來了解乃是同門師兄教授的學生。但他們對我也很尊敬。經過數次後,其中一位年輕學員要求練一套拳架,讓他們學習,於是下場僅練一小段,至第一個十字手,他們稱贊鬆柔等。又有一位要推手,僅推幾個動作,他說老師你的手好輕,走化也很輕靈。當時我並未批評他們可否,而見他們盤一套拳架三五分練完,再過來推手,而是用散打方式練習,學員們腳下基礎沒有,人一接觸就彈出,怎能如此教法,鄭子太極拳名聲破壞無遺,可惜!待散場後各自回家。其中一位老者已八十五歲高齡走到我身邊,約同去喫豆漿燒餅,在路中他告訴我已來此處學習一年多,什麼也沒學到,要求我教他基本拳架,而他人居板橋,過去是學一手白鶴拳功夫,因感該拳過於剛猛,要學柔的功夫,結果入寶山空手而回,太可惜了。後來我同意他,要求他在不影響現在學習時段,可提前一小時前來,於附近公園內教授基本拳架,俟基礎穩固,再來練推手,因此引起再教拳動機。同時將自己學習太極拳心得,用粗淺文字寫出,與有緣同道來分享。  

練太極拳我的心得   

    拳術為運動之一,用以鍛鍊身心,振奮精神,人能運動,猶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若能練拳習之以恒,日久必得其益。惟初學時莫作寫血氣之勇,惟一目標,即在養生。能使內部健全,氣分充足,百病消失,保全健康,延年益壽。同時亦能學得忍的功夫,如遭受攻擊,不輕易出手,自己不會受到傷害。那我現在來引用曼師遺著「十三勢行功心解」摘其中一段:「能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驅,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如果能達到如此境界,一旦遭到攻擊,反撲之時,那其肉軀真不堪一擊。

    我來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在老師家中,遇到大師兄施漱芳,他將我叫到他身邊,他舉起雙臂要我重擊他腋下,我說使不得那會傷人,他說不要緊你放心吧!我連發三掌,他無礙,而我的手掌紅腫,我師母坐在一旁笑著說:「他是牛皮,你怎麼能打動他」。後來我問大師兄你是如何練得如此好功夫。他笑著說:「我年紀大了,人又笨拙,拳又練不好,而被老師罵。後來老師教他站樁,練氣沉丹田,前後化了十年功夫,結果人成了皮球,全身不怕打」。他另外還有一段故事,據說他曾經一次騎自行車,在馬路上被大卡車撞倒,人被撞飛而未受傷,難能可貴!     

    再來如要能更深一層體悟拳的精華,那可從三丰祖師太極拳論中下手,我摘其中一段:「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需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ㄧ氣……」。由上種種告訴我們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貫串,那又是何等境界,我捫心自問能做到多少?慚愧少之又少,更應要痛下決心努力用功。     

    再觀察乾隆舊鈔本「太極拳經歌訣」摘其中一首「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手慢手快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那又是何等境界!已經出神入化,我們如能如此精進,學無止境,那才能了解到太極拳深奧處,去努力吧!以上數則僅根據祖師們成就境界,簡單述說。

    好了再來談重點氣沉丹田,我們練太極拳的長處,就是要能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即是老子所謂專氣致柔的著手功夫。欲要致柔,務必先要專氣,並要能達到止於至善地步丹田也。氣能沉於丹田,即如易經所講達到水火既濟。因為我們體內水火不能過多過少,如果發生此種情形,五行失調,就會生病。丹田如同火爐,心在爐中,水在上,是以火溫水,不致向下為害,反得化氣妙用。水在上,火在下是以水來濟火,不致炎上為害,反得溫養氣化功能。現在我來談氣沉丹田,要如何沉那最重要,必須要有次第方法。      

    現在我來詳細分述如下:首要放鬆身心,沉肩垂肘。第一點:先由鼻吸滿一口氣(深呼吸),同時要收縮小腹,微提肛(不要用力)。第二點:待氣滿后慢慢鬆開小腹,讓氣下達丹田(初開始時,氣僅達橫膈膜,不在肺部,能否到達丹田不去管它),待小腹氣滿。第三點:氣滿而不能忍受時,再由口將氣慢慢吐出。不使呼吸有急促感,稍作休息片刻,再來循環做同一個動作。初步開始以五口氣為限,不要操之過急。這個呼吸法,它叫先天炁,與我們一般呼吸法不同,那是逆呼吸,不是順呼吸。(最好清晨選擇公園內樹木多空氣新鮮)。次數慢慢增加,以順暢為主,太快會受到傷害,呼吸動作,越慢越好。等到氣能自然下沉丹田,那會有一股熱流隨之下降,不過那須經過一段漫長歲月,非一朝一夕而能速成。因為丹田它是一個皮囊,慢慢直養,久之漸能宿氣,日積月累而成。我為什麼強調逆呼吸,因為假如用一般順呼吸法(後天),吸氣先鬆開小腹,待氣出時,丹田癟空了。而逆呼吸法(先天炁),吐氣時它是要由背後督脈沿著逆上,一面吐氣同時有一部分氣返回丹田,丹田不會空著,時時都有氣存在。先天炁如能養成,我們返回嬰兒時代(嬰兒出生他的呼吸是用腹部呼吸,這就是返老還童了。一旦氣能養足了,初步築基功夫已形成了。

    但是不要急,功夫到自然穿越尾閭達泥丸(百會穴),所謂通三關,越尾閭這一關,為最難。如能將任督二脈打通,奇經八脈也隨之會通,到那個時候,這個人一生不會生病了。那我要告訴各位,由百會順著任脈返回丹田(小週天)沒有明師在旁助一臂之力,難得達成。隨其自然吧!不要操之過急,因為初步築基功夫完成,自然會急用意來引導,否則輕者會吐血,重則會喪命,並非危言聳聽,切記!切記!以上僅將入門初步方法,介紹給各位,如要進一步深入了解,請從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各節中深入。

   一旦氣能穿越尾閭,不過我要告訴各位,這個時候我們身體會陸陸續續產生變化,就會有如下現象出現:第一:練拳時一伸手,手臂毫毛豎立。第二:手掌勞宮穴(手掌心)隆起。第三:推手練拳兩三小時不覺疲倦。第四:脈勃跳動隨之減慢,一分鐘約僅四、五十下(正常脈勃跳動每分為七十五下)。第五:發語聲音慢慢變寬厚而帶有回音。我們練拳首要目標氣沉丹田,必須要能達到,否則功夫不是白費了嗎?其他要看各人造化! 努力吧!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我們在練拳時,口會感覺乾燥,現在再來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根據道家說舌下有清香醇甜甘露,應時時應將舌尖抵在上顎,因而口獲得滋潤。是何道理,來引用道家有二句話:「仙家自有長生酒,渴飲逍遙有誰知」。我們來看漢字裡這個「活」字,就是舌頭旁有水,古人造字有深遠含義,有這個甘露,讓我們生長。原來舌下有兩個穴道,「津精」、「玉液」,道家從修性的角度,來轉化命體,真是不可思議。

時中學社會訊 中華民國101年3月4日 (第六十六期)

( 02-29212573 02-22316142)

 

時中學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鄭子太極拳研究會)

學社網址:www.37taichi.org.tw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da07&aid=1239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