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子太極拳宗師鄭曼青大師
2017/09/26 13:19:33瀏覽2401|回應1|推薦21

中華武術之台灣楊氏太極拳傳承 鄭曼青大師

2016/09/05 來源:中華武

    鄭曼青(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號蓮父,別署玉井山人,又號曼髯,永嘉城區(今溫州鹿城區)人。幼穎悟,從母張氏習詩書,過目成誦。10歲從汪香禪習畫,14歲後畫藝大進。1917年,到杭州,結識沈寐叟、馬一浮、經子淵、樓辛壺等,相與研論詩、書、畫。1920年到北京,因在報章與名士以詩唱和,受郁文大學招聘,講授詩學,並得以結交鄭蘇戡、陳師曾、王夢白等,經六載之薰陶,詩畫俱臻進境。1928年,執教國立暨南大學,又任上海美專國畫科主任。1931年,與黃賓虹等創辦中國文藝學院,任副院長。1932年,辭去一切教職,專從陽湖國學大師錢名山攻經學,三年足不出廬。因早年學習少林拳,後改習太極拳,頗多創穫。1934年出任中央軍校拳擊教師,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咨議兼省國術館館長。次年轉往重慶,任教於中央訓練團。又因少時多病,隨母捶藥,萌有醫藥濟世之志。25歲從安徽名中醫宋幼庵學醫。精於病理,尤於婦科、骨科別有心得,曾任全國中醫公會理事長。1946年任制憲國大代表,次年當選中醫公會國大代表。

    鄭曼青1949年去台灣,與于右任、陳含光等結詩社,又與馬壽華、陶芸樓、陳方、張谷年、劉延濤、高逸鴻等成立七友書畫會,並參與發起建立中華民國畫學會,當選為理事兼國畫委員會主委,又任中國文化學院華岡教授、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紐約分會藝術組負責人。25年中,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行個人畫展,其間在巴黎國家畫廊與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為西方畫家所讚賞,被譽為東方水墨畫之大師。在台灣,創立時中拳社,傳授拳術。1965年赴美國,客居紐約,創辦太極拳學社,廣授生徒,直接間接從學研習者不下數萬人。由於擅詩、書、畫、拳、醫五長,故被贊為「一代奇才」。

    鄭曼青先生二十七歲在上海向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學習楊氏老架太極拳,任職湖南省政府咨議兼國術館館長期間,推動國術為該省全民運動,並規定每兩個月調派全省各縣國術館長及教官四十人,傳授太極拳課程。但因學習時間較短,為便於傳授學習,乃刪減老架的重複招式,精簡為三十七式,名為:「鄭子簡易太極拳」。

    鄭曼青在拜楊澄甫為師之前練過太極拳。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三年,任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時,鄭曼青體弱,同事劉庸臣教以太極拳健身。但只一月,便覺無趣而中斷了。第二次在一九三○年,鄭曼青創辦中國文藝學院,操勞過度,甚至嘔血,再次操習太極拳,不一月,病情好轉,身體日漸強壯,於是堅持練習,兩年間,那些力氣十倍於鄭曼青的人找他較量,好多次都為鄭所敗。

    楊澄甫初對鄭曼青只是泛泛而教,似有保留。但鄭曼青一生多奇遇,因緣巧合之事常見。楊澄甫的夫人抱病垂危,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見效,想不到鄭曼青將她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楊澄甫感激不已,遂將他人未聞的口訣相授。

    鄭曼青詩書畫底蘊深厚,對太極拳的見解自然不同於一般武夫。他將楊澄甫所傳太極拳進行了改良,刪繁就簡,人稱「鄭子太極拳」。他說:「太極拳原僅有十三式,以沿傳既久,架式增繁,練習費時,不易普及,余乃刪減為三十七式。已較原有之十三式,增多廿四式。此亦因時制宜,勿以余著之簡易太極拳以為簡也。」

    鄭曼青的簡易太極拳,強調了「美人手」,以盡取太極「柔」之精華。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書里,鄭曼青附錄了一張表格,用自己二十年來身體狀況變化,來闡述練習太極拳的妙處,於今仍有教育意義。如:二十年前——耳目平常,不耐久用,手腕少力,足心時痛,腰膝稍勞便酸疲。目前——耳仍平常,目至今已四十九歲,視力反勝於前,且能耐用,手腕加強,足心不痛,腰與膝雖日行山路百四五十里,連達三五日,未覺疲乏也……

    鄭曼青曾任中央軍校教官,主持過湖南國術館,教授、推廣太極拳。一九四八年遷居台灣後,更是以此為樂,創辦時中拳社、太極拳研究社等,奔波於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館收徒,設班研究。時至今日,鄭曼青的「粉絲」已達數十萬之眾。有一位叫Wolfe Lowenthal的美國人,還寫了一本《鄭曼青教授與他的太極拳是沒有秘密的》(《There Are No Secrets: Professor Cheng Man Ching and His Tai Chi Chuan》)的書於一九九一年出版,專門探討鄭曼青的太極拳之道。

    在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有一處空地。據說,鄭曼青常到此教拳練拳。「如果下午到樹下的空地去找,還能發現清晨人們練拳時留下的痕跡,以及推手所畫出的範圍。」

    鄭曼青晚年撰寫了《中華醫藥學史》、《易全》等著作,總結自己醫學拳術所得。鄭曼青多才多藝,國民黨元老林森曾有「鄭氏五絕」匾相贈。顧毓琇稱鄭曼青:「大道傳中華,巨毫濡古今。六通桃李盛,三絕友朋欽。畫意從詩意,天心見聖心。歲寒聞鶴嘯,梅雪伴龍吟。」說他五絕之外,還通象棋和圍棋,常與國手謝俠遜對弈。但這一切,對鄭曼青而言「皆非有意求之」。一九四一年,他在《時代精神》雜誌發表文章,自述習醫經過,曾談到:「二十年間,岳忽為文藝,忽為教育,忽為武術,忽為醫學者,皆非有意求之,悉因病而得卻病之法耳,何足述焉。然而岳之如此,始則近乎為我,終則近乎兼愛,為我兼愛,皆孟軻所不取,吾其果近乎楊墨者歟?雖然,楊朱墨翟必欲以其道行者,是有為之為,以視聖人推己及人之心,自然而然者,毫釐千里,吾所志在聖人,亦若是而已矣,豈欲求多藝以自炫哉?」

    宋美齡曾問鄭曼青為何在藝術創作頂峰時期轉向行醫之路?鄭曼青告訴她:「只有在不以藝術為生存之道的時候,他才能夠抵達自己的最佳創作狀態,使自己侍奉於藝術而非利用藝術。」

    鄭曼青智慧,豈止聰明兩字能形容。正如宋美齡指出的:「藝術和生命一樣,是一個持續演變的過程。……而他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展現他不斷延伸的視野。」

    鄭曼青晚年因有高血壓病,其妻常限他喝酒。一九七五年春,鄭曼青返台,學生們設宴為他洗塵。據當事者回憶,當晚,鄭曼青心情特別好,與學生一一暢飲,雖控制在平日酒量內,但不料因此中風,四天後病逝於台北,享年七十五歲。有人在他逝世後第二天,在一篇題為《芭蕉外的才情——鄭曼青》的文章中,這樣寫下—— 長長的庭院裡,瘦竹依然在寒風中搖曳;靜靜的客廳中,一把芭蕉扇,放在牆角,但不見鄭曼青打太極拳,不見他盤膝而坐,空留一室冷清…

轉載自:https://read01.com/j2m6jJ.html#.Wcnej7IjGUk口訣十二則

    從來武術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眎人。所謂傳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賢。以致屢屢失其真傳。倘或有得意弟子乃傳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備不測。誠如是,欲求吾國武術之發揚。豈易得哉。

    今曼青之受澄師者。未敢說盡其傳。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則懷寶迷邦矣。十餘年來。每欲筆諸於書。以廣流傳。此心萌動。而復擱置者。屢矣。亦恐傳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與人同。固吾所願。乃謹錄要訣十二則如次。

    此皆澄師所不輕易傳人者。每一語出。輒叮嚀曰。余如不言。汝雖學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數千遍。蒙澄師之過愛若此。而不能達其厚望。慚愧無已。尚希世之賢哲英豪。有以參證面廣大之。使儘人皆能袪病延年。則民族幸甚。

一、曰鬆。澄師每日,必重言十餘次。要鬆。要鬆。要鬆淨。要全身鬆開。反此則曰。不鬆。不鬆。不鬆就是挨打的架子。按鬆字之一字。最為難能。如真能鬆淨。餘皆末事而。余將澄師平日口授指點之大意。附於下。使學者易於領悟。鬆。要全身筋絡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若無骨。祇有筋耳。筋能鬆開。 其餘尚有不鬆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鬆透。即是沉。筋絡全開。則軀幹所繫。皆得從下沉也。按沉與鬆。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體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氣沉。氣沉,則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虛貿。拳論所謂。處處總此一虛實。以右手與左腳相貫一線之勁。右腳與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腳實則右腳左手虛。反是,則亦然。是為分清。總之全身負擔。另許放在一隻腳上。如兩腳分擔。便是雙重。其轉變時。要注意尾閭與夾脊得中。方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按轉變一語。即是變換虛貿之樞機。不經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處也。右手實勁。交與左手。其樞機在夾脊。左腳實勁,交與右腳。其樞機在尾閭。但要在尾閭與夾脊中正對直。方為不失中定。此語非潛心領悟。不易得也。

四、曰虛靈頂勁。即是頂勁。即是頂勁虛靈耳。亦即所謂頂頭懸之意也。按頂頭懸者。譬如有辮子時。將其辮子繫於樑上。體亦懸空離地。此時使之全身旋轉則可。若單使頭部俯仰。及左右擺動。則不可得也。虛靈頂勁。及頂頭懸之意。亦若此而已。須於練功架時。將玉枕骨豎起。而神與氣。不期然而相遇於頂焉。

五、曰磨轉心不轉。磨轉者。即喻腰轉。心不轉者。乃氣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轉心不轉者。此家傳口訣也。比諸拳論所謂。腰如車軸。腰為纛二語。尤為顯赫。余得此意後。自覺功夫日見進境。

六、曰似拉鋸式之攬雀尾。棚捋擠按之推手也。往復相推。喻之以拉鋸者。彼此用力均勻。則往復可以暢通無阻。如一面稍欲變化。則鋸齒隨處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則我雖欲用力不得拉回時,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復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極拳之推手上。有二意。
     一曰、捨己從人。順其勢。可以得化勁與走勁之妙用。
     二日、彼微動。己先動。此即彼欲用推力送來時。則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 彼如以拉力拉去時。則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鋸之喻。其理可謂透徹之至。此真家傳妙訣。余於此恍然大悟。於彼微動。己先動之著手功夫。苟能於此嫻熟。則操縱在我不在彼。其餘又何論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為什麼掛在我身上。按太極拳。專尚鬆靈。最忌板滯。若如肉架子上掛肉。便是死肉。又何有靈氣之可言。故痛惡而決絕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罵。此亦家傳口訣。用意深刻。幸細翫之。

八、曰撥不倒。不倒翁。周身輕靈。其根在腳。非具有鬆沉兩種功夫,不易辦到。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點。拳論所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如兩腳同時用力。一撥便倒無疑。周身稍有板滯。一撥便倒無疑。要之全身之勁。百分之百。沉於一隻足心。其餘全身皆鬆淨。得能輕於鴻毛。便撥不倒矣。

九、曰能發勁。勁與力不同。勁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彈性的是勁。剛的死的無彈性便是力。何謂發勁。放箭似的。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彈力。弓與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彈性的。勁力不同。能發不能發。可以見矣。此猶不過論發勁之性質耳。於作用上猶未能詳盡。余又將澄師平日。時時講解發勁要法。茲附錄之曰:要得機得勢。日。要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謂健侯老先生。喜誦此二語。然得機得勢。最難領略。余以拉鋸式之作用中。確是有機有勢。存乎其間。因彼之欲進欲退。我先知之。是為得機。彼既進既退。受制於我。是為得勢。舉此一端。可以知之。腳腿腰能完整一氣。一則。是力聚。可以致遠。一則。身不散亂。方可命中。發勁之妙用。盡於此矣。學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勻。按平正均勻四字。最為平淡。卻極難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撐八面。均勻方能貫串。而無斷續處也。此即拳論所謂。立如平準。及運勁如抽絲等語。非從此四宇下手不為功。

十一、曰須認真。打手歌曰。掤捋擠按須認真。若不認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舉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來。都是錯認。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來。此是真的。按與擠。皆要蓄其勁。不可失卻中定。此是真的。按須認真三字。從來讀破太極拳論。未得悟澈。一經澄師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經口授指點。不易了解者。皆此類也。此真家傳秘訣。學者其由此體驗之。便可得其尺寸。則不復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兩撥千斤。四兩何能撥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謂牽動四兩撥千者。只要用四兩勁牽動千斤。而後撥之。此牽與撥。是兩事。非真以四兩撥千斤也。按此節。牽撥二字。分開解釋。便能見其妙用。牽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繩。不過四兩。以四兩之繩。牽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馳不可得也。蓋牽者。牽其鼻準。若牽其角。其腿。不行也。是牽以其道。以其處也。然則牛可以四兩之繩牽之。如千斤之石馬。亦能以四兩之朽索牽之乎。不能也。此活與死作用不同。人有靈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時。其來有方向。臂如對直而來,則我以四兩之勁。牽其手之末。順其勢而料出之。此之謂牽。因牽動之後。彼之力已落空。則此時以勁撥之。未有不擲出尋丈之外者。然牽之之勁。柢要四兩足矣。撥之之勁。酌用在我耳。然牽之之勁。不可過重。重則彼知之。可以變化脫逃也。或則藉牽動之勁。換其所向。得以襲擊之也。否則彼知我牽之。便畜其力而不前。畜其力。其勢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牽之之勁。而反為發放。則彼未有不應手而倒。此反撥也。以上種種。皆澄師口授指點之傳於曼青者。不敢自秘。願廣其流傅。幸世之同仁共勉旃。

                               ﹝錄自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卷上﹞

(左圖長者為鞠鴻賓大師,右上圖頒獎人為王錦士老師,右下圖右起第三位為主任裁判高美智老師,第五位為葉錦幼)

高雄市太極拳協會

區名

教練場名稱

地點

時間

主任教練

師承

鳥松區

澄心班

澄清湖

星期二至六早上6:30~7:30

葉錦幼

 高美智老師

 

傳承

鄭曼青宗師 → 鞠鴻賓大師 → 高美智老師 → 葉錦幼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da07&aid=108668585

 回應文章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28 07:52
學習太極能夠修身養性,保健防身,但需以正確觀念習之。
然生(panda07) 於 2017-09-28 09:57 回覆:
確實如此,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