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2 01:44:21瀏覽3402|回應18|推薦117 | |
((照片是溫哥華流行的服裝)) 現在臺灣有一些奇怪的名詞,是我以前沒聽過的。 月光小孩是下課後就安置在安親班,以前是稱鑰匙兒。 我覺得發明月光小孩這個稱呼的人更能一針見血,了不得。因為以前有一單親朋友,她就讀高中的兒子每天一早六點多就趕著搭車上學,下課後直接去安親班呆到九點才回家。真是捧著月光回家。聽說每晚吃陽春麵或麥當勞。聽起來真的像在受軍事斯巴達教育,無法享受家庭樂趣。 安親班通常是一間教室,排排擁擠的桌椅。活動就是寫功課。 浮萍兒是家裡沒錢的小孩,下課後到處游蕩。可能混跡電玩店或幫派。這種生活也只能以無奈回應。聽說巴西無家可歸的小孩滿街都是,混跡丐幫,過著自生自滅的生活。 臺灣現在最大的變化是大學錄取率高達 80%以上。所以小孩上安親班應該不是為升學壓力,純是父母的忙碌造成的。 溫哥華的小孩怎麼過? ¨ 十八歲以下的小孩一個月大約可收到 150-350不等的牛奶金。 有一個真實的笑話,這裡的”家長”向學校抱怨,給小孩的功課太多,小孩沒時間活動,所以學校給家長一份通知:如果你覺得小孩功課太多,要花超過一小時來寫的話,他做了一小時就可不做了,家長簽個名即可不用再做剩下的功課。 因為溫哥華是多元文化,所以有些許差異。 ¨ 華人家庭------------ n 富有的華人家庭:爸爸媽媽成了典型司機。 父母給小孩學各種才藝,所以三點下課,就開車帶著小孩到處補習。學習鋼琴、提琴、畫畫、中文,或請數學英語家教。 n 中等的華人家庭: 小孩三時下課就自行返家,因為家就在學校附近。在自家後院踢球、逗狗、盪鞦韆。或去社區中心游泳,打球。或上圖書館。或上一小時的補習班補英數。 年幼小孩也去安親班,活動場地寬敞,裡面可畫畫,寫功課,到草坪玩耍,吃點心。 n 低收入的華人家庭: 可獲市政府補助,到社區中心游泳溜冰都是免費,所以媽媽就帶著小孩沒事就往社區中心跑。 四口之家年薪三萬七左右是低收入。 這裡社區中心有Youth centre. 裡面有撞球、乒乓球、電腦。許多青少年也愛往這裡跑,因為玩撞球是免費的、無時間限制,除非有其他人要玩。青少年在Youth centre也不能抽煙鬧事,因為有volunteer免費看管。 華人的小孩通常數學較好,運動方面喜歡加入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撞球等。 許多華人青少年畢業後還是想回家鄉發展。尤其學文科的,此地電視臺,除了中文台,節目廣告影片少有華人面孔。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 西人家庭------------ 小孩多半自幼即參加球隊,足球、棒球、曲棍球。冰球、籃球。 功課很少用心去做,但申請一流大學也O.K. 西人的小孩通常英、法語較好,根本不念書就拿A了。但數學平平或極差。開車技術一流。英語在申請大學時是特別重要。所以他們玩到十八歲也照樣進UBC. 溫哥華一流大學只有兩個,申請入學不易,要畢業更難。 此地的青少年,臺灣來的乖小孩,功課拿到B就哭了,拼命要拿全A. 申請大學醫科、理科、生化都沒問題。但也有另一群青少年,嗑藥、跳舞、開快車,混的可瘋的開心了。高中畢業後速速到一個美國在溫哥華設的大學分校,畢業後帶一個美國很炫的大學畢業文憑回臺灣去了。ABC不知認識幾個。 這裡青少年的生活蠻兩極化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