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5 00:05:16瀏覽2314|回應0|推薦5 | |
2008年有多款台灣國民食物價格失控。"陽春麵"竟隨著吐司、菠蘿麵包、臭豆腐、蚵 仔麵線…一起發狠、發難、大漲之!市面一碗陽春麵的價格竟然直追國民便當!就連最老牌的 福隆鐵路便當一、二十年來,不過才漲了五元(55元)。所謂「陽春」不就是要"平民價"才實 相符嗎? 檢視多年的價目起飛曲線,從四、五○年代一碗賣「五角」開始,逐步漲為一元、一元半 、二元、二塊半、三元、三塊半、五元、十元、十二元、十五元、二十元…飆至你昨天付的 價錢。 台北街坊雖有成千家在賣陽春麵,卻少見以『陽春麵』為主題招牌的店家。勉強搜找的話 ,在興安街上(近龍江路)可看到一面「陽春麵、啤酒小菜」的招牌~(長腳老板以前在西華飯 店後巷賣自助餐,改行賣麵之後,由幾位長腿女兒接手站攤)、此外延平北路三段、六段、吉 林路、昆明街…也頗難得地見到《陽春麵》招牌。 倒是中南部不少店家不僅巍巍然又藹藹然掛立著:「陽春麵」「外省麵」,連口味水平也 明顯優於台北。高雄(鹽埕)、仁武、台南(西門)、佳里、宜蘭、花蓮、水里、大甲、嘉義( 白川町、民國路)、…都有膾炙的陽春麵。 在陽春麵的演進史,《豬油》《味素》扮演過重要地位,後又有生力軍:油蔥、蒜酥 注入噴香之味,加上小白菜鋪陳翠綠色澤與脆咬口感,或更易為豆芽、韭菜佐襯, 至若肉臊之君臨,更是添采增味。 端出前,舖上兩片肉,再入幾許蔥花、香菜,兼邀芹菜切成珠丁灑下,即成就一碗《總匯版》陽春麵。只是如此滿載的陽春麵,倒也過頭了! 本來,吾人光顧陽春麵,初衷並非追求其豐華,而是圖其簡約。若吃到韌糯滑爽的麵條, 搭著清脫不礙的湯汁,即大呼"足爽耶”! 如今的普及版仍是一鍋豬大骨湯擔綱,豬油早已不再是必要條件,但大眾對陽春麵的 認知已經轉變,為了交待口味不能太淡稀!(君不見紛雜的麵家族:福州麵、傻瓜麵、沙茶麵、麻酢麵、肉臊 麵、魷魚羹麵、紅燒牛肉麵、麵線、客家板條、擔仔麵、切仔麵、…無不走郁味路線),本是 "只有湯頭沒有澆頭"(配料)的陽春麵也已趨俗,通常就會加一小匙蔥油,不然就是淋上肉臊。 至若置不置蔥花、搭用何種青蔬菜,就看店家認真度了。 曾經在嘉義新榮路(大同國小附近、太和醫院移對面)吃過最難忘的陽春麵。某平房家門口 一張約五、六尺寬的桌台,與大筷子擺著數疊瓷碗,一籃子鐵湯匙及佐味甕盅;一對撈麵篩子,擱放在陳年舊碗裡(有歲月感卻潔淨無比),其餘空間就騰出了。至於下麵的桶鍋與高湯鍋就移置於門柱旁,與大桌台呈九十度直角相連。 吃透全國好些麵館、麵攤…,就屬這家無名、無牌的麵攤最廣邁、素樸、自信了。老板把 置滷味、小菜的櫥櫃,移放在店內轉彎處小走道邊。老板就是要用力、用心把麵煮好。……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