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2 21:19:37瀏覽314|回應0|推薦4 | |
「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世界,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活著 」米蘭昆德拉如是說
家庭不就是純潔穩固的天堂嗎?這部片子離開扶弱濟傾的騎士故事好遙遠。身為一家之主不扮演慈悲寬宏、犧牲奉獻的溫良楷模,反而以恃強凌弱的暴徒姿態對待自家人,事態就嚴重了。
片子一開始就讓觀眾倉促地進入那令人不安的世界,人間晦澀無解的暗夜,居然有人漫長無奈地身陷其間。導演不把鏡頭拉至施暴現場,但透過受害成員身歷其間的"微敘述",已足夠讓觀眾有家暴陰影的"臨界經驗" !
<愛的黑海>講述四個家庭面對家庭暴力的沈痛際遇。 他們各有不幸又難唸的經,其中有:施暴者酣暢地宣泄完自己的情緒,,,然後兩手一攤自我脫罪,說道:"讓我發作過就好了",,,。至於受害者也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或軟弱或縱容,亦有本身的迂腐惹嫌,甚或屢屢挑釁很會抓狂的另一半,到底是無辜無奈或者錯亂人格所導致。或者就純粹只是一方殘暴,另一方"愛被虐" ?
家是一張大網,不幸生長在恐怖家庭,就很難趕走烏雲,逃出魔掌。陷在家庭的密室裡,要找到逃生口絕非易事。而種種的壞局面,已無法用"誰對誰錯"來調解。是以更難制止施暴者的走味演出!即使施暴者偶而也有深陷自責的時候,偏偏都是無效的懺悔。
被詛咒附身的家庭成員掙扎在自卑痛楚、徬徨心碎、受創受歧…一直窘迫驚懼地渡日。片中那句"不要變才有回家的感覺"多悲戚宿命的一歎呀!惡夢般的負面記憶,像一本永恆討債的流水帳。導演刻意把家暴目睹兒長大後的畫作與創作影片(佛洛伊德式的自我探索)安插到這部片子裡。這種對映成了時空交會的3D註解,讓觀眾貼近理解受傷靈魂的第一手注視。
本片有不少俯拍、仰拍的鏡頭。襯出家暴目睹兒'低吟幽歎"與"呼天不應"的沈重心情 。有一段很鮮淋的畫面:已經長大的壯碩兒子把攝影機瞄準長期施暴的父親,要他對鏡頭認錯(認罪?)。 這個反撲會不會太遲又太殘忍?父親的尬尷愧赧也無法彌補過往...。凝息看著這些擱淺家庭的掙扎,縱使沒有淒厲催淚的配樂,觀眾錯綜的情緒卻已填膺。
<愛的黑海>不是為匡正世道人心而拍,而是結結實實提出一個心碎的問號(?)
"
"。奈何,這個世界卡住了!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