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2006年九月 轉眼已經是第三個在美國度過的中秋節了。
人在異鄉,毫無過節的氣氛,若不是連續收到台灣的親友們傳來的賀節電子郵件,還真沒意識到中秋已近。
家人和親近的朋友們總問:是否需要他們幫忙寄些月餅、蛋黃酥的,好讓我解解饞。
嘴上雖說不必,我心裡可是想得緊;無奈念在郵寄有重重顧忌,寄到了多半也是粉身碎骨,只得打消念頭。
透過越洋訂閱的兒童月刊中應景的傳統節慶介紹,兩個兒子也多少知道了「月餅」這玩意,難免在心中勾勒出一幅憧景。
拗不過他們的要求,日前藉著上中國城採購之便,選購了一盒看似不錯、也價值不菲的「雙黃白蓮蓉」,心想應該可以滿足他們的期待了。
誰料到,兩歲多的老二嚐了兩口就推開盤子,簡單明暸地丟下一句「No!」便毫不領情地爬下餐椅。
四歲的老大比較捧場,卻也是愁容滿面地邊吃邊說:「不怎麼樣嘛……」
對於他們的評語,我充耳不聞地毫不理會,只逕自陶醉地咀嚼著往返開了六百公里路才買到、兩年多來的第一個乾癟月餅,心裡想的則是:傻小子,你們怎麼會懂 --- 月是故鄉明,就連「月餅」也是故鄉的比較「圓」哪!
補充說明:原文刊登於2001年10月1日聯合報繽紛版,稿費折合美金17.41元,剛好夠買半盒「雙黃蓮容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