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念處經之即受觀受即心觀心即法觀法而住
2011/11/05 18:11:21瀏覽1129|回應0|推薦21

引用文章四念處經之即身觀身而住

第三品
諸比丘,比丘云何即受觀受而住耶?諸比丘,
彼正感覺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樂受。
彼正感覺苦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苦受。
我正感覺非苦非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非苦非樂受。
彼正感覺身體之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身體之樂受。
彼正感覺心靈之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心靈之樂受。
彼正感覺身體之苦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身體之苦受。
彼正感覺心靈之苦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感覺心靈之苦受。
彼正感覺身體之非苦非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
我正感覺身體之非苦非樂受。
彼正感覺心靈之非苦非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
我正在感覺心靈之非苦非樂受。
彼如是即受觀受而住。
彼於察其受,彼於察其受,彼於內外觀察其受,
或觀察生起,或觀察受之壞滅,或觀察受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其受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受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即受觀受
第四品
諸比丘,比丘云何即心觀心而住耶?諸比丘,
貪欲熾盛,心中了了分明,我念欲熾盛。
心離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心離貪欲。
瞋恚熾盛,心中了了分明,我瞋恚熾盛。
愚痴熾盛,心中了了分明,我心離愚痴。
心念鎮定,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鎮定。
彼心念不鎮定,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不鎮定。
彼心念散亂,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散亂。
彼心念不散亂,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不散亂。
心志廣大,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志廣大。
彼心志狹小,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志狹小。
心智能趕上,心中了了分明,我心智能趕上。
彼心智不能趕上,心中了了分明,我心智不能趕上。
心力集中,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力集中。
彼心力散漫,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力散漫。
得解脫,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得解脫。
彼心不得解脫,心中了了分明,我心不得解脫。
彼如是即心觀心而住。
彼於內觀察其心,彼於外觀察其心,彼於內外觀察其心,
或觀察心之生起,或觀察心之壞滅,或觀察心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其心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心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即心觀心。

第五品
諸比丘,比丘云何即法觀法而住耶?諸比丘,
彼當於五蓋觀察諸法。云何觀察耶?諸比丘,
彼有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有貪欲。
彼無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無貪欲。
尚未生起之貪欲云何生起,心中了了分明。
已生起之貪欲如何棄捨,心中了了分明。
已棄除之貪欲如何令未來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瞋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有瞋恚。
彼無瞋恚,心中了了分明,我無瞋恚。
尚未生起之瞋恚云何生起,心中了了分明。
已生起之瞋恚如何棄捨,心中了了分明。
已棄除之瞋恚如何令未來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昏沈,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昏沈。
彼無昏沈,心中了了分明,我無昏沈。
尚未生起之昏沈云何生起,心中了了分明。
已生起之昏沈如何棄捨,心中了了分明。
已棄除之昏沈如何令未來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掉悔。
彼無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無掉悔。
尚未生起之掉悔云何生起,心中了了分明。
已生起之掉悔如何棄捨,心中了了分明。
已棄除之掉悔如何令未來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疑惑,心中了了分明,我有疑惑。
彼無疑惑,心中了了分明,我無疑惑。
尚未生起之疑惑云何生起,心中了了分明。
已生起之疑惑如何棄捨,心中了了分明。
已棄除之疑惑如何令未來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如是於五蓋即法觀法而住

彼於內觀察諸法,彼於外觀察諸法,彼於內外觀察諸法,
或觀察諸法之生起,或觀察諸法之壞滅,或觀察諸法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諸法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察諸法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於五蓋即法觀察諸法

復次,諸比丘,彼當於五取蘊觀察諸法。云何觀察耶?
諸比丘,彼當如是觀察:
如是即是,如是即是色之生起,如是即是色之消滅。
如是即是,如是即是受之生起,如是即是受之消滅。
如是即是,如是即是想之生起,如是即是想之消滅。
如是即是,如是即是行之生起,如是即是行之消滅。
如是即是,如是即是識之生起,如是即是識之消滅。
彼如是於五取蘊即法觀法而住。
彼於內觀察諸法,彼於外觀察諸法,彼於內外觀察諸法,
或觀察諸法之生起,或觀察諸法之壞滅,或觀察諸法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諸法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察諸法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於五取蘊即法觀察諸法

復次,諸比丘,彼當於六根與六塵觀察諸法。云何觀察耶?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眼根,了了分明色塵
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
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捨,
了了分明已棄捨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耳根,了了分明聲塵
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
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捨,
了了分明已棄捨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鼻根,了了分明香塵
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
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捨,
了了分明已棄捨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舌根,了了分明味塵
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
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捨,
了了分明已棄捨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身根,了了分明觸塵
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
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捨,
了了分明已棄捨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諸比丘,彼應了了分明意根,了了分明法塵
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縛,
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縛云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縛如何棄捨,
了了分明已棄捨之束縛如何令未來不生。
彼如是於六根六塵即法觀法而住
彼於內觀察諸法,彼於外觀察諸法,彼於內外觀察諸法,
或觀察諸法之生起,或觀察諸法之壞滅,或觀察諸法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諸法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察諸法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於六根六塵即法觀察諸法

復次,諸比丘,彼當於七覺支觀察諸法。云何觀察耶?
諸比丘,彼有念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念覺支。
彼無念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念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念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念覺支如何圓滿。
彼有擇法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擇法覺支。
彼無擇法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擇法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擇法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擇法覺支如何圓滿。
彼有精進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精進覺支。
彼無精進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精進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精進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精進覺支如何圓滿。
彼有喜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喜覺支。
彼無喜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喜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喜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喜覺支如何圓滿。
彼有輕安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輕安覺支。
彼無輕安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輕安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輕安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輕安覺支如何圓滿。
彼有定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定覺支。
彼無定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定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定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定覺支如何圓滿。
彼有捨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捨覺支。
彼無捨覺支,心中了了分明,我無捨覺支。
彼應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捨覺支如何生起,
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捨覺支如何圓滿。
如是於七覺支即法觀法而住
彼於內觀察諸法,彼於外觀察諸法,彼於內外觀察諸法,
或觀察諸法之生起,或觀察諸法之壞滅,或觀察諸法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諸法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察諸法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於七覺支即法觀察諸法。

復次,諸比丘,彼當於四聖諦即法觀察諸法。云何觀察耶?
諸比丘,彼應如實了知此是
如實了知此是
如實了知此是
如實了知此是
彼如是於四聖諦即法觀法而住
彼於內觀察諸法,彼於外觀察諸法,彼於內外觀察諸法,
或觀察諸法之生起,或觀察諸法之壞滅,或觀察諸法之生起與壞滅。
由此專心繫念,彼知諸法無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
彼於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圓滿的覺照生起。
彼因觀察諸法而住,離於執著,不為任何塵慮所繫縛。
諸比丘,彼應如是修習於四聖諦即法觀察諸法。

第六品
諸比丘,無論何人,
能依法修習四念處七年可得二果報之一
或於現世獲淨智,其或未然,餘習未了,亦得不還果

諸比丘,且不談七年,有人依此法修習四念處六年
五年,四年,三年,二年,或一年,可得二果報之一,
或現世獲淨智,其或未然,餘習未了,亦得不還果。

諸比丘,且不談一年,有人依此法修習四念處七個月
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二個月,一個月,
或半個月,可得二果報之一,
或現世獲淨智,其或未然,餘習未了,亦得不還果。

諸比丘,且不談半月,有人依此法修習四念處七天
可得二果報之一,或現世獲淨智,
其或未然,餘習未了,亦得不還果。

諸比丘,這就是我為什麼開宗明義
第一句話說
四念處是無上妙道
可淨眾生,可度懮悲,可滅苦惱,可達正道,可証涅槃的原因。
諸比丘等,於世尊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58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