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7 13:03:13瀏覽820|回應2|推薦18 | |
學習太極九曲鬆身法之因緣---邵逸敏 未遇到師父之前,很少接觸佛法(教),只知道佛法就是勸人為善嘛!認識師父和各位師兄、師姐之後,才知道,差別很大。修行的方法不同、心態不同、所求所願不同,所能達到的成就也不同。因為自己的瞭解有限,實際生活上的體會也不多 ( 其實是沒用心 ) ,今後要多學習,多體會有關於佛法經典及鬆身法,可不能再糊裡糊塗地過日子。 學習鬆身法至今正好滿一年,回想初學時因記憶力太差,常忘記順序及動作怎麼做,後來把重點寫下來,例如:先順時轉再逆時轉,先左再右,由後向前再由前向後,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順序為1頸2胸3腰4肩5肘6腕7胯8膝9踝等。即使如此,有時還是會脫稿演出,譬如:打完動功一之後,才發現腕部運動漏掉沒做,踝部運動時沒結手印,轉膝時東倒西歪……等錯誤百出,隨著打鬆身的次數增加後才較完整熟練,也藉由共修來調整動作上不正確及不確實的地方,目前已能順暢地打二回動功一,非常感謝師兄姐們不厭其煩地指正,我會 繼續加油! 說到最基礎的「站樁」,很多人都很怕,偏偏我還滿喜歡的。未學鬆身法前,常會到運動場快步走 ( 因為太胖了 ) ,有天突發奇想,來個蹲馬步吧,看大腿的肉肉能否減少一點,結果不到一分鐘就投降了,往後又繼續蹲幾次,只能勉強撐三分鐘,學站樁後,看起來和蹲馬步很像,但要注意的細節就多了,鬆身要訣:「虛領頂勁,涵胸拔背,垂脊正身,鬆腰坐胯,曲膝圓襠,足掌著地,沉肩,墜肘,伸腕」,簡短的幾個字卻有很深的含意得慢慢體會,但我站樁一直站不好,體會不到坐胯的要領,只是做到屈膝而已,胯下不去,讓我有些挫折,但我往好的方面想,幾十年的老舊水管 ( 身體各關節 ) 不通是正常的,還好現在有通樂 ( 鬆身法 ) ,只要你相信它 ( 鬆身法 ) ,並且常常用,天天用,終有通暢的一天!而且減肥效果超好呢。 是的,淨信!師父、功法、佛號,三者不離身也不離心。 今年四月生日時,自己在宿舍買了塊小蛋糕,一根小紅蠟燭 ( 不是想隱瞞年齡喔 ),期許自己的重生。 一、母親於二年半前因肺腺癌過世 ( 61歲 ) ,父親今年已七十八歲,在母親過世一年後即長期住院,且需仰賴呼吸器,至今未能出院,生命不知何時將走到終點?感嘆生命的無常啊!值得安慰的是在父母病榻前,為人子女者能略盡孝道,圓滿此生因緣。 二、感恩父母、師長的養育和教誨,讓我不至於誤入歧途,雖然沒有什麼成就,平安健康就是福吧。 三、感恩尉綸師兄的引導,讓我認識師父和師兄姐們,啟發我對「修行」和「佛法」的興趣和更深入地學習。感恩墻墻師兄和美美師姐無私地提供「亞柏藝廊」為共修場所,每次的共修,就像是一次身心靈的SPA,能夠一起打鬆身、唸佛、靜坐,同時欣賞藝術畫作,很幸福喔!希望共修的人愈來愈多。 唉!想想自己,年紀不小卻一事無成,鎮日渾渾噩噩,吃吃喝喝,無視生命的價值,遇到師父後才驚覺,自己虛擲的歲月已無聲地流逝,故訂下目標:於農曆六月十九日 ( 97.7.21 ) 觀音成道日前,赴澎湖拜訪師父及法界寺皈依。為減少過程中的阻礙與干擾,唯有勤練鬆身、多唸佛。雖然確信此次必能成行,但日期愈接近,心裡總有一絲隱憂,深怕父親病情不穩而留下遺憾!97.6.29日師父來台,晚上在台中秋山堂聚會,內心充滿歡喜,11點散會返家途中卻下錯交流道,12點多才回到住處,沒多久即接到醫院通知,父親脈搏微弱,血壓太低…,醫院做了急救措施,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唸佛,直到凌晨三點才回家休息,七點多醫院又來電話,再度趕往醫院,也通知家人到院,心裡已做好準備,不再讓父親受折磨了。此時,打電話向師父稟明狀況,感恩師父的慈悲,我已無法言語,父親於 因為自己笨拙、愚癡,在修行路上只有更堅定的自我要求。期望透過師父的鬆身法和十九字觀音聖號,能將自己如污泥般的身體慢慢地洗滌清澈;將內心如脫韁野馬般的意念妄想馴服,找回原本就存在的自性----佛性,綻放出純淨無暇的蓮花。而日常生活中,更當秉持三心---恭敬心、清淨心、慈悲心,時時地觀照,那起心動念無一不是考驗啊!每每於考驗來臨時而不自知,身心覺受遲鈍而兩敗俱傷。修行沒有藉口,修行就是在不斷的考驗和徹底的懺悔修正中,提升觀照覺知的能力,才能走出貪、瞋、癡、慢、疑這些五毒迷霧森林,感恩師父及所有師兄、師姐的承擔與提攜,僅以師父的文章自我勉勵也與大家分享: 修行路上相互砥礪,相互共勉 相識貴在相知 ( 相知無不可言 ) 同修貴在相容 ( 相容無有喜惡 ) 共修貴在相契 ( 相契無所隔閡 ) 學道貴在精進 ( 精進無所懈怠 ) 悟道貴在捨離 ( 捨離無有執著 ) 成道貴在圓融 ( 圓融無不澈理 )
邵逸敏 合十 四寶註: 先父在世時常耳提面命的叮嚀,做人要圓滿,需得父道子職皆完成, 才稱的上圓滿孝道(父道者盡養育提攜之責,子職者盡奉養終老之孝)。 今日走上修行路,亦得如此,先圓滿孝道,方能全佛道, 在家佛弟子須盡父道子職,未成家或出家者亦如是, 為長輩者盡拉拔提攜之情,為晚輩者盡侍奉寬心之愛。 此行為,即是自覺、覺他之生活禪。共勉之~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