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的面面觀---大顛和尚注心經(十) 波羅蜜多˙時
2008/01/05 12:01:46瀏覽2021|回應12|推薦26

波羅11 

梵語。此翻到彼岸

迷者輪迴轉,悟者輪迴恝(ㄐㄧㄚˊ)

若要到彼岸,須是自生智慧。

譬如渡河人,河深難得渡,

須用橋道、船車、木排、竹筏多種方便,佈置盛載。

過此深河,前多種方便之物都無用處。見性悟道亦復如是。

又譬如盲人求醫,路遠不能自行,須假人牽,兼手中有杖。

無此二物,終不能到。

既到醫師處,為他點開眼目,便見光明,

其杖與牽人,都無用處。

頓悟涅槃正路,亦復如是

未得見性悟道,須用作福。福至心靈,須假坐禪行道,

看讀聖教,看話下語,一切頓悟。

從前多種方便,有為之法,盡是閒家具,留與後人看。

目開之人,渡河之者,來去自在,

一過永遠,一悟永悟,更不復迷。

得兔忘罤(ㄊㄧˊ),得魚忘筌,得意忘言,做一個物外閒人。

 十二時中,諸聖鬼神,要見無由。 

 一切聖賢覓踪跡,皆不可得。 此是已到岸者。

 此是已到岸者。  故云波羅。 

會麼!及盡玄微妙,回程月下行。 

『四寶淺見』:渡河須筏,上岸捨筏。

蜜多12

梵語。無極。又云:究竟 

之一字,喻於太虛能包萬法。

譬如眾藥,其味不同,用蜜勻和,同歸一味。

諸佛性空,亦能充滿於法界,包含一切。

異類種性,會源歸一。識得一,萬事畢。

如何是一?吾道以貫之。

『洞山道』:

二十年要打成一片。

不能得到這裡,方知佛法平等,無有高下,回歸一體,

無佛可做,無眾生可度,一體同觀,故曰蜜多。

『四寶淺見』:『一』道也。

13  

時者,正見之時,一無可見。

亦無過去、未來、現在。與虛空平等。

上無攀仰,下絕已躬,圓頓之位,皆不可得。

玄之又玄,等無有二,共歸一時。 

『四寶淺見』:

甚深禪定,無念無見,無可言說。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1511340
 引用者清單(1)  
2008/01/07 13:22 【一個】 以義故見本尊佛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大心
行道難
2008/02/06 16:41
明明白白一條路 . 退卻多少道人心
四寶(omhon) 於 2008-02-11 15:35 回覆:
西方有路無人到,只因所求皆是妄。

大心
2008/02/06 16:36

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 ~ 生死就了

四寶(omhon) 於 2008-02-11 15:37 回覆:

三際托空可往來三世。


逸舟
七微
2008/01/11 10:20

明明  明明  明明明

覺覺  覺覺  覺覺覺

                   逸舟合十  領受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喜拾
2008/01/10 19:34
見心見性  喜捨 喜捨\

逸舟
無修 無證
2008/01/10 09:36

吃喝拉撒無非神通

嬉笑怒罵皆是佛性

四寶(omhon) 於 2008-01-10 11:51 回覆:
      

Green
無念
2008/01/08 14:45
         甚深禪定,無念無見,無可言說。
            無念為何?
  不起念嗎?不可能,除非朽木頑石。
  也許有人可以完全不起念頭,但他不也起了一個無念之念。
  念而無念,無念而無不念。自覺 覺他 易知而難行。
  也許,不要想的那麼難###,嗯,簡單多了。
  總希望風箏能自由自在,把線剪了吧。
四寶(omhon) 於 2008-01-10 11:50 回覆:

所謂無念,非是無有念頭,亦非斷念,而是不執著於相後,念頭漸次微細,

而至不起對應。

更何況念頭是念念相續,即使是入甚深禪定,念亦不斷,而是鎖定於ㄧ法上,

呈現維繫證量(氣功態)。


Green
2008/01/08 09:44

行者指聲聞緣覺。

行者的六度萬行

佈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

六度圓滿後-->靜待-->六牙白象從心出,無色無相亦無得。

  行者且行六度萬行,豈非菩薩!為何又指聲聞緣覺。乍看之下,有了矛盾,淨思以後,聲聞緣覺又難道不是菩薩嗎!有時名辭之定義太過執著反而有礙心量,為人亦如是。


Green
柔軟心
2008/01/07 15:40

  以忍辱修心入行者之階,感謝師父之開示。

  忍辱修心方可使心柔軟,若無柔軟之心,障礙必多,諸事難成。還記得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力嗎?太剛硬者,未傷人,已傷己。

  故以忍辱修心入行者之階,真如此也。

           信 受 奉 行

四寶(omhon) 於 2008-01-07 22:14 回覆:

行者指聲聞緣覺。

行者的六度萬行

佈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

六度圓滿後-->靜待-->六牙白象從心出,無色無相亦無得。


戰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以義故見本尊佛
2008/01/07 13:21

回歸一體,無佛可做,無眾生可度,一體同觀

皮球:一切如夢,轉中妙有.


Green
植福
2008/01/07 10:45

                           未得見性悟道,須用作福。福至心靈,須假坐禪行道.

  六波羅密中,佈施置於首位,必有其重要性.福報不足,無法修行,然修行者多喜談玄說妙,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功課.常常把自身感受放在首位,當然無法離相,無法無相佈施。

  在此,把自身最難克服之處提出與同修共勉,希望大家一起 

             捨 離 空 空 

四寶(omhon) 於 2008-01-07 14:10 回覆:

體會分享,功德無量。此即為讀誦、為人演說、、、

入於行者當如是行。

若未入行者之階,當從忍辱修心起。

經-->精進-->禪定-->般若-->佈施-->持戒-->而後入於行者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