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的面面觀---大顛和尚注心經(九) 般若
2008/01/03 13:35:19瀏覽1347|回應3|推薦23

般若10 

般若者,梵語。智慧。

大凡為人,須有智慧。若無智慧,只知事逐眼前過,

不覺老從頭上來。

不信此語,外道聰明,無智慧。

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

當自坐觀,生從何來。死從何往

若有人,發此一念,便能親近知識,抉擇生死之法。

若不如此,但信此語:世間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 古云』:若一人。反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若要末後一著,但將龍牙頌仔細冷觀。

學道先須且學貧,學貧貧後道方親,一朝體得成貧道,

道用還如貧的人。

如此悟去,世間將不去,唯有一空身。是大安樂 

會麼!撒手到家人不識,更無一物獻尊堂。

『四寶淺見』:

貧者,捨、離、空也。

「貧者」:

捨,乃不著七情六欲之謂。

離,乃離我人眾生壽者。

空,乃空前者之相。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1506447
 引用者清單(2)  
2009/04/18 00:38 【身 心 歸 零 無 邊 無 際】 安貧樂道
2008/01/11 13:23 【一個】 清淨心之念力

 回應文章

大心
明師引盲徒
2008/02/06 15:49

見境心不著,並不離此境

如蓮華雖出污泥而不染,但它的根還是深紮於淤泥中

眾生是菩薩的根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

這是親近四寶上師以來,最深的體會


Green
真是如此
2008/01/05 16:21
生從何來。死從何往 

若有人,發此一念,便能親近知識,抉擇生死之法。 

                                          真是如此

四寶(omhon) 於 2008-01-06 20:28 回覆:

生從何來。死從何往。

即是探討生死問題的發端,

若發此心,即是善的起點,那得遇[善知識]是必然。


Green
不必擔心無人可學,只怕無心向學.
2008/01/05 16:19

不必擔心無人可學,只怕無心向學.

真正進入修行,雖只短短一年加半載.但,高人不斷出現,如今,竟遇到最至高無上的法與上師,除了感恩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真的很想知道怎樣才是最究竟圓滿的人生.而萬法唯心,只要發心純正一切就在不遠處!

以此個人經驗與諸位分享.共勉之!

四寶(omhon) 於 2008-01-06 20:31 回覆:

初發心即是菩薩

指的是清淨心。也就是本來面目。

依此而往~~~真理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