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6 18:16:03瀏覽6727|回應47|推薦154 | |
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sis)裏,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對事物追求的動機,是為了他本能上的享樂;而當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這些享樂的時候,他會痛苦地作自我調整。而這個自我調整的過程,就決定了這個人的精神性(psyche)。 所以在分析病人的時候,弗洛伊德有時候會故意要求病人,暫時放棄生活中的一些享樂,然後觀察這些病人如何作出調整。 可是,他總會碰到一些病人拒絕這樣做,即使只是暫時性的。弗洛伊德會提醒這些病人,不管是任何人,在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必須放棄享樂的情況,譬如說經濟不好的時候,我們會不得不少買一些衣服、少吃一些大餐等等...不過這些病人卻依舊拒絕合作,他們聲稱自己是「例外」,別人也許會遇到需要放棄享樂的情況,可是他們卻永遠不會。(註一) 弗洛伊德研究這些自稱「例外」的病人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童年的時候,多多少少有過痛苦的創傷經驗。 其中的一位男病人,他在襁褓時期因為奶媽的疏忽,遭到感染,使他終生需要依靠保險給付維生。另外一個女病人,則是遺傳到一個痛苦的器官疾病;她起初精神狀態一切正常,因為她以為這個疾病是後天的一個意外;但是,當她曉得這個病其實是先天的遺傳以後,她開始出現反叛的行為;她開始認為她應該享有特權,她覺得她不應該再受任何的痛苦、也不能再被剝奪任何的享樂。 這些精神症狀,又稱為「受害者情結」(victimization)。 在最近的話題人物中,你有沒有看到這樣的「受害者情結」呢?也許有些人跟我一樣,第一個閃入腦海中的就是陳家人。 在陳家一家人當中,「受害者情結」最大的,可能就是吳淑珍女士了。在幫丈夫助選的途中,她橫遭車禍,從此半身不遂,終日與輪椅為伴,離不開針筒藥罐,肉體上痛苦不堪,精神上更加折磨,而這一切的痛苦,都不是吳女士自己所造成的,乃是因為那可惡的肇事司機,還有背後暗中指使的萬惡國民黨。(註二) 於是當陳先生當選總統,鯉魚躍龍門的那一日,吳女士多年的忍辱負重,犧牲奉獻,終於得到了報償,當一切的權位,財富,名聲如潮水般湧來之際,吳女士心裡想的可能就是,「這一切都是應該的,我打拼了那麼久、犧牲了那麼多、受苦了那麼長,老天爺終於還我公道。從今以後,再無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我享受我所應得的;因為這一切,都是國民黨欠我的,都是我先生欠我的,都是台灣欠我的,所有的所有,都是上天虧欠我的,我不應該再受任何的苦,而這世界上也再沒有任何人,可以剝奪我的享樂!」 陳先生當選總統不久,吳女士開始戴起名貴首飾,華麗衣服;陳家人出入開始要有排場、有派頭;甚至連陳致中先生結婚,都得動用總統專機去提親;從這些鋪張奢華當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陳家人慰勞自己、補償自己的心理:「開玩笑,我們陳家為台灣民主受苦了那麼久,今天好不容易出頭天耶!這些都是我們配得的!以前國民黨的權貴還不是如此,我們已經很客氣了啦!」 當吳女士開始收賄,喬事情、喬位子、拿這個錢、拿那個錢的時候,陳前總統不知有否嘗試阻止她呢?可能陳先生一開口,吳女士就回他,「我為了你受了這麼多的苦,現在拿這些錢有什麼了不得的?以前人家國民黨拿得比我還多耶!如果當初不是你要選舉,我會發生車禍嗎?我今天會病成這樣嗎?過去我為你苦了那麼久,今天我稍微享受一下總統夫人的特權,你就要講話嗎?」 心裡覺得虧欠妻子的陳前總統,也只好乖乖閉上嘴,不敢多言了。更何況,陳前總統自己就是一個製造「受害者情結」的高手: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吳女士的車禍,這些受害者故事,不知道幫助陳前總統贏得多少張選票?吳女士一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陳前總統自然抵擋不住,乖乖就範了。 以「受害者」的身分來合理化、正義化自己行為的,只有陳家人嗎?事實上,整個綠營,包括民進黨人、長老教會、還有最近被收押的幾個縣長,不都是「受害者情結」的愛用者?想想看,為什麼陳前總統和兩個縣長要在獄裏絕食呢?不就是想要營造出自己是「受害者」的形象嗎? 「受害者情結」,是造成個人道德墮落、政黨道德墮落、教會道德墮落的一個很大原因。 如果一個人一直覺得這世界對他不公平,大家都對不起他,每個人都虧欠他,那麼他不管做出任何事情來,都可以很簡單地自我合理化。 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在外交軍事和國際關係上的一些荒腔走板,何嘗不是這種「受害者情結」所影響的呢?一頭受傷且憤怒的獅子,橫衝直撞,大家都怕啊! 成為新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先生,令人擔憂的一點,就是他也來自一個受害者意識強烈的族群:美國黑人。 這也是為什麼歐巴馬在民主黨初選過程中,不得不與他原來黑人教會的牧師耶利米.萊特(Jeremiah Wright)公開切割的原因。因為這位萊特牧師在講道中,以受迫害黑人的角度,作出許多大肆攻擊甚至詛咒美國政府的偏激言論。(註三) 看到這位萊特牧師的時候,不由得想到了台灣的長老教會。其實,在台灣長老教會的網站,也可以發現許多咒罵現任馬政府的文章。這兩個教會的「受害者情結」,真的有很多類似之處。 歐巴馬總統和陳前總統一點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陳前總統是拜偶像的,而歐巴馬是一位基督徒。 但是,即使是基督徒,如果長期把自己當作「受害者」來看,不肯饒恕過去那些加害的人,那麼也難免會自己把自己關入苦毒、憤恨、偏激的監獄裏,就好像萊特牧師和台灣長老教會一樣。 我衷心地希望,耶穌基督的救恩在歐巴馬總統身上彰顯,讓他親自經歷上帝的饒恕赦罪之恩,不再被受害者情結所綑綁,在美國目前的險峻危機當中,作一個人格高尚的偉大總統。 後記: 「受苦」或「受害」,是人類的一大課題。 一個人如何面對他/她人生過程中,特別是童年時期的痛苦創傷經驗,這對他/她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佛洛伊德發現了問題,卻無法提供解方;他看到了傷害的所在,卻不知醫治從何處來;他目睹了人性的墮落,卻不曉得救贖早有預備。 這篇文章其實只碰到這些問題的皮毛,以後有機會再寫多一些文章,有機會的話。 註一:"Character and Culture" from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Sigmund Freud, Volume 5. 註二:吳女士的車禍到底是意外,還是政治陰謀,有很多爭議。但是不管是一種,吳女士是這個車禍的受害者。 註三:在萊特牧師發表極具爭議性的種族言論後,歐巴馬先生作了一篇演講:「更完美的合一 (A More Perfect Union)」。在這篇演講中,歐巴馬先生指責他的牧師活在過去充滿種族歧視的美國,而無視於美國在種族融合上正不斷地進步。他的英文演講部分摘錄如下:"The profound mistake of Reverend Wright's sermons is not that he spoke about racism in our society. It's that he spoke as if our society was static; as if no progress has been made; as if this country — a country that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one of his own members to run for the highest office in the land and build a coalition of white and black; Latino and Asian, rich and poor, young and old — is still irrevocably bound to a tragic past."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