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說法﹕國民基礎(K12)教育的任務應該是什麼﹖
2007/09/16 11:13:30瀏覽485|回應0|推薦2
台灣的父母可說是全世界若不是第一也應該是第二重視子女教育的父母﹐但是請各位看官回想一下儘管如此的卯足了勁﹐風雨十二年後結果如何﹖

我們培養了多少「有為有守」及能「獨立思考」的公民﹖ 我們又有多少具有起碼「社會良心」正在社會上掌舵﹖

好不容易寒窗苦讀出了個「諾貝爾獎」得主﹐結果不在學術界造福鄉里和人類﹐反而被用來做個廉價的宦途敲門磚。

「科技新貴」關心的只有「年薪」﹑「紅利」﹑及「配股」﹐而不是如何利用科技來解決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燃眉之急」。

「法政新貴」關心的只有「凍蒜」及打死都不退的「官位」﹐社會上的「哀哀黎民」何時才能得到他們「關愛的眼神」﹖

台灣官宦是全世界「博士密度」最高的地方﹐我卻不能說聲﹕「台灣的居民真是好福氣﹗有那麼多優質公僕。」

只看到媒體的文教欄某考生「高中榜首」或某校的「高昇學率」﹐卻看不到某人或某校獲得「高義工率」﹑「高尊守交通規則率」﹑或是「高生活常識普及率」...

錯誤的教育導向導致全體「社會福祉」的負成長﹐這種「社會成本」不可說不高。 有人懮慮台灣漸漸步入「菲律賓化」﹐這不會是純「空穴來風」。

故然「利」本身不是罪惡﹐但「追利」不該是人生的目的而該是追求理想的副產物﹐有多少父母向子女說清楚了的﹖

孩子在學校「吃虧」時﹐有多少父母向子女說清楚什麼是「吃虧」﹖ 有時「吃虧」反而是好事﹖

家長們處心積慮的替子女選學校﹑選好班﹑及選好老師。但有沒有考慮道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以終身學習為志業才是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有沒有找機會讓孩子了解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先後之分而無主副科之分﹖

品格的培養決非教條及口號﹐或者整本冷冰冰的「孔孟」﹐只須給孩子有機會了解﹐有兩個人以上相處時﹐就必須有永遠的協商及妥協﹐協商及妥協的過程則必須有大家共同及認可的「游戲規則」。

簡單的說基礎教育(K12)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國家未來的有功能的公民(Functional Citizen)﹐而非未來的「白領」及「學者」﹐目前的國民基礎(K12)教育角色扮演的混淆造成現今台灣社會有過量的「白領」及「學者」﹐而無足夠的「有功能的公民」。
~~~~~~~~~~~~~~~~~~~~~~~~~~~~~~~~~~~~~~~~~~~~~~~~~~~~~~

拙作曾在以下URL刊登: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274758&tpno=6&no=51640&cate_no=0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cean9&aid=1235485